古詩中的「楊花」通常指什麼,古詩中楊花代表什麼?

2021-03-19 02:03:21 字數 3568 閱讀 7251

1樓:夢裡心落

楊花:柳絮。

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落盡,杜鵑鳥鳴叫的時候。

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要路過五溪那個地方。我把自己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的地方去。

背景: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乙個了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2樓:匿名使用者

歌鑑賞--------楊花「意象」的解讀河北保定定州 車興澤 古人把柳絮稱作楊花(把垂柳稱做垂楊,有時楊柳合稱,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這麼一叫,本身就有感**彩。把這樣一種絮狀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種喜愛的表示。

楊花的確太特別了,別的花只有長在枝頭,綠葉相扶,才會格外妖嬈,楊花卻是要離開枝頭飛起來,才能給春天增添一種況味。在古人的筆下,那纖細潔白的楊花經常被情緒化。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因不拘小節而無端遭貶,詩人是充滿同情與關切的。

首句寫景,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也就融情入景。 宋詞中也多有關於楊花的描寫。晏殊的「春風不解禁楊花,朦朧亂撲行人面」,在紛紛揚揚的楊花中,讓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閒愁。

「中廳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月色中的楊花給人的是寧靜的感覺,這是張先最得意的詞句。女詞人朱淑真的楊花,則是一種生命的放飛:「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春還去,獨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蘇東坡更是寫楊花的高手,楊花在他那裡,一會兒寄託著思婦懷人的幽情,「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一會兒又如淪落天涯的離人,「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而曾鞏卻對楊花不屑一顧,「亂條猶未復初黃,倚得東風勢更狂。解把飛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

」在他眼裡,漫天飛舞,蒙蔽日月的楊花,就像個得意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在文人的眼裡,楊花到底是不一樣的;而在一般人眼裡,垂楊是柔麗的,可楊花卻有些輕浮,如乙個感情不太專一的女性,想來,「水性楊花」一語,任何女性聽了都不會高興。 楊花本無情無思,只因人有情。

我們在解讀「楊花」這一意象時,要根據楊花的纖細潔白、輕柔漂浮的特點,結合具體的語境,正確的把握其含義。吳融[唐]: 不鬥穠華不佔紅,自飛晴野雪濛濛。

百花常恨風吹落,唯有楊花獨愛風。 一種融融的的暖意在身上流動。我漸漸感覺到周遭的聲音:

風聲,樹葉的沙沙聲。我可以漸漸感覺到略帶潮濕的泥土的氣息。我聽到了燕子的呢喃。

陽光開始暖融融的照在我的身上。周身徹骨的痛苦彷彿一下子減小了很多。這些平素最平常的東西:

陽光,泥土和天籟,此刻卻是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東西。韓愈《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

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訊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

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一體。「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

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

我們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樹」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

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乙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詩文中的「楊」其實是柳樹,那麼詩詞意象中的楊花當然也是指柳絮。

古詩中楊花代表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楊花在古詩文中常常象徵離散

5樓:匿名使用者

代表水性楊花!謝謝。

楊花 在古詩中象徵什麼

6樓:露比莉爾

楊花在古詩中象徵離別,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辭源》中將「楊花」解釋為「柳絮」。

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兩種樹,而是特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乙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7樓:百度使用者

離愁別緒——蘇軾《水龍吟》「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亦斷作「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孤寂飄零——曹雪芹《紅樓夢》「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失意悵然——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是曾鞏寫的詠柳詩「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亂條狂舞、柳絮紛飛的意象諷刺攀附權貴、得勢猖狂的奸佞之徒。

「楊花」在古詩中常象徵什麼?

8樓:咬牙切齒來註冊

古人把柳絮稱做楊花。一般會抒發飄零之感、離別之恨;晏殊的楊花讓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閒愁;張先描寫的楊花給人的是寧靜的感覺;楊花在蘇軾那裡寄託著思婦懷人的幽情;而曾鞏眼裡的楊花,就像個得意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9樓:匿名使用者

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徵離散

還象徵輕薄女子

象徵著衰敗和頹廢

10樓:某乙個小李

據《辭源》解釋為「柳絮」。《辭源》是對的,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而是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這是乙個詞,不是楊和柳並列。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乙個習俗,柳者,留也,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揚花的落英繽紛象徵著衰敗和頹廢

12樓:葉小象

思鄉的最多,也有感懷歲月流逝的

13樓:雲薄風暖

身世飄零 ,淒苦薄命

舊體詩中的楊花通常代表什麼

古人把柳絮稱做楊花 把垂柳稱做垂楊,有時楊柳合稱,如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這麼一叫,本身就有感 彩。把這樣一種絮狀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種喜愛的表示。楊花的確太特別了,別的花只有長在枝頭,綠葉相扶,才會格外妖嬈,楊花卻是要離開枝頭飛起來,才能給春天增添一種況味。在古人的筆下,那纖細潔白的楊花經常被情緒化。...

月亮的別稱有什麼古詩中的古詩中月亮還有什麼稱呼

月亮的美稱與雅號 玉兔 夜光 素娥 冰輪 玉輪 玉蟾 桂魄 蟾蜍 顧兔 嬋娟 玉弓 玉桂 玉盤 玉鉤 玉鏡 冰鏡 廣寒宮 嫦娥 玉羊等。月球在我國古代詩文中有許多有趣的美稱 玉兔 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 辛棄疾 夜光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屈原 素娥 素娥即月亮之別稱 幼學瓊林 冰輪 玉鉤定誰...

古詩中的對仗句,古詩中有對仗詩句的有哪些?

過五關 斬六將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室有惠崇山水 人懷與可風流 親賢臣 遠小人 花開山寺 詠留詩人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漫步半月溪畔 徘徊六角井傍 鴻門晏 桃園盟 登高極目 覽水送歸 志士惜日短 愁人嫌夜長 堅冰已經打破 航道已經開通 孫行者 祖沖之 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