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出個句話
唐代軍事家郭子儀為唐朝的安定和明擾伍統一奮鬥了一生,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有再造唐室之功。他還嚴格教導子李好女忠義傳家,在後世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其後代遍佈海內外,現在依然奉行其家訓,傳承其家風。
其長子郭曜,性格沉著冷靜,有豪傑之氣。年輕時跟隨郭子儀在節度府任職,進而轉戰沙場,因破敵平叛有功,晉公升為開陽府果毅都尉,又封為太原郡公。後來郭子儀長期在外征戰,留郭曜管理家中事務。
郭曜把內府管理得井井有條,老少都很滿意。幾個弟弟年幼無知,花錢大手大腳,而郭曜卻十分簡樸,給弟妹們做出了榜樣。郭子儀臨終前,留下遺書要郭曜把皇帝賜給他家的名馬珍寶全部獻給朝廷。
郭曜遵命照辦,將四朝所賜之物盡數上繳朝廷。德宗接受了這些珍寶後,又把原物賞賜給郭曜。郭曜又分發給弟妹,自己則儉樸自居。
郭子儀在潮汕有不少後裔,如今仍激或傳承其忠義家風。「中華郭氏十大祠堂」之一的潮陽區貴嶼鎮南陽郭氏家廟「大夫堂」,始創者是郭子儀後裔、廣西提刑按察使、宋朝正議大夫郭浩之四子郭提嶺。「大夫堂」歷來以忠義揚名,近代還出了兩位將軍。
潮汕為什麼紀念郭子儀
2樓:社會民生小助手問答
潮汕為什麼紀念郭子儀原因介紹如下:
根據潮汕民俗網可知,郭子儀不只是潮汕郭胡野氏的祖先,還是當地鄉神,所以紀念郭子儀。
郭子儀介紹:
郭子儀(697年-781年7月9日),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唐代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壽州刺史郭敬之的兒子。出身太原郭氏。
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
安史之亂爆發,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復兩京有功,加司徒、代國公。又進位中書令。
乾元二年(759年),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失去兵權,處兆碼於閒官。
寶應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變有功,進封汾陽郡王。廣德元年(763年),僕固懷恩勾結族做哪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再度被啟用,出任關內副元帥,收復長安。
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紇聯兵入侵,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後,尊為「尚父」,進位太尉兼中書令。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郭子儀。
郭子儀以忠信處事為人 唐代宗是乙個怎樣的人
郭子儀 漢族,華州鄭縣人。祖籍山西汾陽。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握核凡。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復洛陽 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 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
怛羅斯之戰怎麼不用郭子儀或李光弼呢
苦甜影視 怛羅斯是高仙芝領導的吧!當時高仙芝是安西節度使,安西四鎮在西域邊境上,是高仙芝背信棄義在先,才使中亞n個勢力聯合起來和唐朝打了怛羅斯之戰,高仙芝是安西節度使,當然由他來統軍。其實這場戰爭完全是高仙芝自己惹出來的,當時唐朝也是始料不及!這場戰爭雖然最後還是輸了,不過高仙芝的軍事能力還是值得肯...
被君王猜忌,受宦官讒陷,功高震主的郭子儀為何還可以善終
我覺得郭子儀可以善終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天下局勢始終動盪不安,不可以不用郭子儀。從唐肅宗到唐德宗的時候,天下就一直不太平,安史之亂 平定了又是吐蕃回紇殺進來,在那段時間天下就從來沒有太平過。就算皇帝忌憚郭子儀,但是他們也不敢不用郭子儀。當時的唐朝出現叛亂的根本原因就是唐皇室的威望嚴重下降,沒有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