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是陶淵明寫的嗎?

2025-05-11 09:42:51 字數 1873 閱讀 5780

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是杜甫寫的。在安史之亂第二年秋天寫的,不是陶淵明寫的。謝謝。

為什麼說《北征》是杜甫的代表作

2樓:端木吟天

《北征》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憂國與愛家因為從內容上來看,其清明之理性亦同樣優美而感人、對肅宗能夠善待上皇的期望,真實,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看法和憂慮,仕於唐朝的痛心與對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對肅宗無道的痛心與對唐朝有道的關心。其深厚之情感固然優美而感人。

北征》是情感與理性高度均衡的典範作品,既涉及了安史之亂中的具體事件,也表現了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北征》以敘述詩人在返家前後和途中的親身經歷為主,種種曲折複雜之情感與理性達到高度均衡,傷時念亂與體驗自然。

為什麼說《北征》是杜甫的代表作

3樓:網友

因為從內容上來看,《北征》以敘述詩人在返家前後和途中的親身經歷為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看法和憂慮,既涉及了安史之亂中的具體事件,也表現了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真實、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北征》是情感與理性高度均衡的典範作品。憂國與愛家,傷時念亂與體驗自然,對肅宗政治無道的痛心與對唐朝政治有道的關心,仕於唐朝的痛心與對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對肅宗能夠善待上皇的期望,種種曲折複雜之情感與理性達到高度均衡。其深厚之情感固然優美而感人,其清明之理性亦同樣優美而感人。

杜甫的北征寫於陷賊為官時期嗎

4樓:網友

這首長詩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秋天,杜甫從肅宗所在的鳳翔縣奉命回鄜州探親,到家以後寫的。鄜州在鳳翔東北,所以詩題為《北征》。全詩以歸途中和回家後的親身見聞作題材,敘述了安史之亂中民生凋敝、國家混亂的情景,陳述了自己對時事的見解。

杜甫這時是乙個諫官,肅宗雖然拒不接受他的規諫,但他仍然以詩代諫。在詩中詩人把國家大事與個人遭遇緊密結合,極為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現實,表現了強烈的愛國憂民感情。全詩共七百字,是杜甫五言古體中最長也是最有名的鉅製。

可分五大段:第一段寫奉詔探親,動身之前的複雜矛盾心情。第二段寫歸家途中的見聞及感受。

第三段寫到家以後的情況。第四段縱論時政,分析形勢,對向回紇借兵表示憂慮。第五段,是全詩總結,激勵肅家重振王朝。

此詩像兩年前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樣,都是以省親為題材,把個人、家庭的命運和國家的安危緊密聯絡起來,成為反映時代真實面貌的巨集偉史詩。但此篇敘事成分更多一些,文字也比較艱深。詩人用夾敘夾議的表現方法,既敘時事又寫情思,充分體現了杜詩博大浩瀚、沉鬱頓挫的風格。

唐宋詩醇》雲:"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屬詞比事之法,具備萬物,橫絕太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為大文字也。"

為什麼說《北征》是杜甫詩歌作為詩史的代表作

5樓:秋雨新晴

簡單點說。就是如實描述了安史之亂給社會的巨大沖擊,給人民的深重災難。

簡述 杜甫《北征》中的愛國情懷?

6樓:匿名使用者

北征》是杜甫這位在職的左拾遺向肅宗皇帝彙報他探親路上及到家以後的見聞感想。它的結構自然而精當,筆調樸實而深沉,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思,懷抱中興國家的希望,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社會現實,表達了人民的情緒和願望。是一首政治性極強的敘事性抒情詩。

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痛心山河破碎,深憂民生塗炭,這是全詩反覆詠歎的主題思想,也是詩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徵。貫穿全詩的主題思想便是憂慮國家前途、人民生活,而體現出來的詩人形象主要是這樣一位忠心耿耿、憂國憂民的封建士大夫。

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巨集達!」堅信大唐國家的基礎堅實,期望唐肅宗能夠中興。這是貫穿全詩的思想信念和衷心願望,也是詩人的政治立場和出發點。

這樣行嗎?

寫出陶淵明寫菊的詩句,陶淵明寫的有關菊的詩句

陶淵明詠菊詩 陶淵明 飲酒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

陶淵明寫世外桃源有何用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其實並不存在,那麼他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麼用意

借桃花源的美好,反襯出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百姓無法過上安定平靜快樂的生活只能用幻想來寄託,老百姓對朝廷極度不信任和絕望 寫意夏天 先了解一下他的平生吧 陶淵明 約365年 427年 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 文學家 辭賦家 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 ...

陶淵明賞析作文,寫一篇 陶淵明的 歸園田居其一 賞析文章

陶淵明少年時期有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雜詩 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 393年 他懷著 大濟蒼生 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 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晉書 陶潛傳 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做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 400年 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做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