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維的身世,王維的身世背景

2022-04-01 09:19:25 字數 5777 閱讀 3599

1樓:甫寒雁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一,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

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公升遷。

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

服藥佯為喑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藥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成為"王孟".

2樓: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

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王維在唐詩的範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後兩京收復,降職為太子中允,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

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公升遷。

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

服藥佯為喑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藥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成為"王孟".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

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殷璠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河嶽英靈集》)唐末司空圖則讚其「趣味澄□,若清□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

唐劉長卿、大歷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但這派詩歌,往往陶情風景,缺乏社會內容。

王維的身世背景?

3樓: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4樓:

是乙個詩人,我作者曾在陝西藍田的網穿居住。

5樓:愛迎夏侯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

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王維的身份 5

6樓:匿名使用者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縣)人,開元九年進士,任大樂丞,應故被貶濟州司倉參軍。 張九齡為宰相,提拔他為右拾遺,轉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為叛軍所俘,授以偽職。

長安、洛陽收復 後,被降職太子中允,後公升為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早期有抱負和熱情,寫過一些昂揚奮發詩篇。張九齡罷相後,他逐漸轉向消沉,篤信佛教,長 期亦管亦隱,寫了大量山水田園詩,表現出逃避現實的消極傾向。

但也有一部分山水詩,以雄健和清遠的 筆調,出色的描繪了祖國河山的美,被蘇軾讚為「詩中有畫」,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傑出的代表作家, 把晉、宋以來描寫自然景物的詩歌藝術推進了一步。王維的詩各體具佳,有多方面的成就,是李白、杜甫 之外的又一位大詩人。王維多才多藝,除作詩外,又驚通繪畫、**、書法。

能以繪畫、**之理通於 詩,達到了詩情畫意完美結合的高度藝術境界。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餘首。

7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說得很清楚了~

關於王維的資料。

8樓: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通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關於王維的資料

9樓:紈絝丶飛飛

[編輯本段]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 jié),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崇信佛教,人稱詩佛,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

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王維在唐詩的範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後兩京收復,降職為太子中允,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

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

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

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公升遷。

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

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的生平經歷

早熟,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上的天賦,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一次,乙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詩歌方面,有他十

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有文字記載的資料。可見,他在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

當時,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讚賞。因此,二十一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布著若干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情況。

一直過著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卻被捲入意外的波瀾當中。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在戰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了偽官。

而這在戰亂平息後卻成了嚴重問題,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審訊。幸在亂中他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加上當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於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後,又公升至尚書右丞之職。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乙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

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關於王維的關於王維的資料

編輯本段 簡介 王維 701 761 字摩詰 ji 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 今山西 祁縣 遷至蒲州 今山西省永濟 崇信佛教,人稱詩佛,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 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 王孟 晚年無...

李白的身世背景,李白的歷史背景?

長安元年 701年 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 巴西郡 昌隆 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 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 家族皆不詳。據 新唐書 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 涼武昭王李暠 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李白 701年...

王維的鹿柴寫作背景

1 鹿柴 是唐代bai詩人王 du維的作品。鹿柴,是王維zhi在輞川別dao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專 十處屬,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 輞川集 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輞川集 中的作品,大多著力描寫自然景色的靜美境界,前人認為這些詩不談禪機而深得禪理,讀之身世兩忘,萬念俱絕。這反映了王維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