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區分甲魚和黿?如何區分甲魚與黿

2025-05-04 22:40:08 字數 1916 閱讀 9226

如何區分甲魚與黿

1樓:螳臂推車

黿與甲魚外形不同,吻突極短,黿只在夜間活動,現在幾乎滅絕。

一、外形不同。

甲魚其頭像龜,但背甲沒有烏龜般的條紋,邊緣有軟狀裙邊,殼要比烏龜的軟。顏色墨綠。外形呈橢圓形,比龜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著生柔軟的外膜,周圍是細膩的裙邊,頭頸和四肢可以伸縮,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從外形顏色觀察,甲魚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綠色,有的背面淺褐色,腹面白裡透紅。

黿吻突極短,不到眼徑的一半;尾端超出裙邊。體長600公釐左右。頭部相當小;吻突圓而短,不到眼徑的1/2;鼻孔位於吻端;眼小;頭背寬平而光滑。

頭部光滑,頸部無疣;背部覆蓋疣粒;脊板和肋板凸回不平。體背橄欖色,上有黃白色的點斑;腹面白色。

二、呼吸系統不同。

甲魚生長期間主要以肺呼吸,當水溫低於15℃時,甲魚就潛入池底淤泥開始冬眠,靠喉嚨部的鰓狀組織等輔助呼吸器官進行呼吸。

黿最大的本能是,不僅能用肺呼吸,而且能用**呼吸;甚至能通過咽喉吸取氧氣,在水中長時間生活。白天隱於水中,常浮出水面呼吸,夜間在淺灘處覓食。

三、保護級別不同。

甲魚是一種珍貴的經濟動物,不僅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被視為名貴的滋補品。

黿被認為瀕臨滅絕,已經從許多範圍內消失了。在2007年之前,它是2003年在柬埔寨的最後一次露面。

六朝黿甲真假怎麼區分

2樓:電子數碼問題幫幫團

六朝黿甲真假識別方法:

一、**黿甲性狀鑑別。

背甲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面隆起,長10~15cm,寬4~14cm。外表黑褐色或墨綠色,略有光澤,具細網狀皺紋及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中間有一條縱稜,兩側各有左右對稱的橫凹,外皮脫落後,可見鋸齒狀嵌接縫。

內表面類白色,中間有突起的脊椎骨,頸內有內捲曲,兩側各有肋骨8條(間有9條、一條較細小),伸出邊緣。質堅硬。氣微腥,味微鹹。

二、黿甲主要特徵的鑑別。

1、背甲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隆起,黑褐色或墨綠色,具網狀皺及斑點。

2、內表面類白色,兩側各有肋骨8條源拍,伸出邊緣。

3、氣微腥,味微鹹。

黿埋裂蔽甲則形似上種,惟背甲較大,前端截形,有兩個三角形。

小孔,餘同黿甲;緣板黿甲則背彎州甲上寬下窄,形似「猴臉」,兩側肋骨不伸出或微伸出;而黿甲則背甲較厚,外表凹點明顯。

黿和鱉的區別是什麼?

3樓:夜沉生

黿和鱉的區別如下幾點:

1、體型長相的不同。

黿個體大,一般有幾十斤和上百斤;而甲魚體型小,一般數斤;黿脖子短,頭伸不長,而甲魚脖子長;黿的背殼中間有凹陷,而甲魚背殼比較圓平。

2、生活習性不同。

黿,主要棲息在內陸,流動緩慢的淡水河和溪流中,不常遷移,並喜歡棲息在水底,所以導致其代謝能力低,耐飢餓能力強。黿還喜歡群居。盛夏時期還喜歡在岸上乘涼,冬季伏入水底冬眠。

鱉,生活在江河、湖沼、池塘、水庫等水流平緩等區域。魚蝦繁生的淡水水域,它們在安靜,且陽光充足的水岸邊活動較為頻繁。

3、飲食習慣不同。

黿,是一種伏擊捕食者,一般食肉較多,主要是以甲殼類、軟體動物和魚類,很少會食用一些水生的植物。通常一次進食的量能達到體重的5%,並從此半個月後都可以不用進食。鱉,水溫低時進食較少,主要靠消耗體內的營養物質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若體溫低至一定程度,其就會開始停止攝取食物,進入到冬眠狀態。

4、分佈範圍不同。

黿,主要分佈在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寮國、柬埔寨以及中國的東部和南部等地區。鱉,原產於中國、朝鮮、俄羅斯、日本、越南、東帝汶、菲律賓等地。

甲魚如何吃最好,甲魚怎樣做最好吃?

家裡做一般兩種方法 清蒸和煮湯。清蒸 甲魚洗淨後,底部朝上,加薑片,黃酒,鹽,少許醬油,冰糖。水燒開,把甲魚放入隔水蒸,蒸到裙邊酥爛就好了。做湯 就是把甲魚剁塊,冷水下鍋,煮沸,加黃酒,蔥薑去腥,然後微沸直到甲魚熟,加一些胡椒粉,鹽,味精等就可以了。甲魚不太新鮮了,才考慮紅燒。甲魚外面的那層薄膜要去...

鹽與糖怎麼來區分,怎樣區分糖和鹽

鹽比糖細 比糖白!或用舌頭添一下 怎樣區分糖和鹽 糖和鹽的區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鑑別 1 白糖的外形是晶體狀的,鹽的形狀是圓形的。2 白糖的顆粒大,而鹽的顆粒小。3 白糖容易結塊,鹽容易濕化。4 白糖摸著細滑,鹽摸著粗糙。5 鹽表面泛黃,白糖乳白色 擴充套件資料糖是大分子的有機物,親水性要比鹽強,...

如何區分有用功和額外功,怎樣區分有用功和額外功

從做功的意義上來講,就是人因需要而做的功叫做有用功,額外功是指人們在做功時,並不需要做,但是為了達到目的而不得不做的功 例如,人想要提水上樓,人對水做的功就是為了滿足需要而做的,其大小等於水重乘以提公升的高度。人在提水時,必須有盛水的容器,如水桶等,人在提公升水的同時,也對容器做了功,而人對容器所做功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