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詳細故事
1樓:紅孩兒
乙隻小猴子,有一天運氣特別好,撿到不少的東西。可惜它撿一樣丟一樣,最後一次,小猴子竟然為了撿一粒芝麻,竟然放棄了上次撿到的西瓜。結果回到家的時候,小猴子手裡只剩下一粒芝麻。
故事畢竟是故事,相信即使是小猴子,也不會愚蠢到故事中所說的地步。可是,在我們身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卻還經常發生。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樓:西瓜西施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乙個小猴子,第一次離開出生的山頂,看到什麼都覺得很新鮮。到了山下,它看見地上有一顆芝麻,覺得是個好東西,就帶著跑路了。
一路再往前走,他看到乙個玉公尺棒,認為玉公尺棒比芝麻大,一定更好。於是,丟掉了芝麻,撿起了玉公尺棒。繼續再往前走,經過乙個西瓜地,他就又丟了玉公尺棒,捧了乙個西瓜。
不過西瓜真的重,小猴子抱著趕路倍感辛苦。這時,不遠處跳出了乙隻兔子,小猴子又改變了注意,覺得小兔子更好,於是,丟了西瓜,去追兔子。當然怎麼追得過兔子呢?
結果小猴子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撿到。
在這則寓言故事中,我得到了兩點啟發:第一點,一定要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其實,我自己的目標還不夠明確,所以就會像寓言故事裡的小猴子一樣,看到別人在這個專案裡賺了錢,想去,看到另乙個專案也不錯,就也會想去。
所以,完全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過,我也在不斷思考自己的長期目標是什麼,雖然還不明確,但寫作一定在其中。(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得不到)
第二點,要有自知之明。知道什麼東西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哪些是可控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因素。接受不能改變的,去改變可以改變的。
「撿了西瓜丟了芝麻」的行為,不可取
3樓:三農王姐
在我們小時候,都會很好奇小雞是怎麼從蛋裡孵出來的,所以自己會拿乙個生雞蛋,再模擬孵蛋時需要的溫度與溼度,看看最後能不能鬥巧孵蛋成功。只要方法恰當,大多數都能孵出小雞的,這個不難。
有位家長認為,與其講認識身體這些基礎的性教育知識,倒不如直接跳過,只講防**的內容就夠了。該幼兒園園長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說:「**還是不應過分強調,不需要把周圍世界都想象成是大灰狼
作為兒童性教育專家的劉文利,是這樣說的:「僅進行防**教育可能讓孩子對性產生消極態度
性教育傳授是有乙個過程的,從**開始這個至關重要,特別是對於兒童而言,基礎的內容顯野檔得更加重要。不同孩子的性格和接受程度不同,一般剛開始告知孩子保護身體部位的常識即可,後面再慢慢深化性教育的內容,意思就是得給孩子有個適應期。
我知道現在 社會 事態很嚴空脊鍵重,孩子的身心 健康 不斷受到威脅,但各位家長也不用心急如焚,像熱鍋上的螞蟻似得。既然幼兒園有給孩子進行性教育,那就先放心交給幼兒園的老師去辦,之後家長再自行查缺補漏。
希望在將來,能看到每個學校、每個家庭,都能共同攜手把兒童性教育這件事做好。雖然實現這個目標很艱難,但是有志者事竟成,看著性教育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我想,沒多久就能目標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