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05年,東漢的誰改進造紙術呢?

2025-05-03 17:55:06 字數 3511 閱讀 1726

1樓:盼少侃大山

西元105年,東漢的蔡倫。

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

紙,這種紙被稱為「蔡侯紙」。

蔡倫(61年/63年 —121年 ),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

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西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公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

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改進了造紙術。

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奏報朝廷 ,漢和帝。

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西元121年),因權力鬥爭自殺身亡 。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被銷者培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

美國《時代》週刊公佈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虧唯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乙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嫌戚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

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覆試驗,試製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廣泛、**低廉的紙 。

元興元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讚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蹟。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沿著絲綢之路。

經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2樓:網友

是蔡倫,他核旦改進了造紙術,然後提高了紙的書寫率和利用率,改進之後改咐擾的紙可以用來書寫,製作出來的紙是纖維紙。簡轎。

3樓:路邊的風兒

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並且對於文化領域和歷史都是特別有影響的,也奠定了很好的造紙行業發展。

4樓:春季的風啊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利用草根和樹皮造紙,降低了造紙的成本,促進了造紙術的發展。

5樓:颯爽又潤澤的純真

東漢蔡倫改善了造紙術,促進了造紙事業的發展,有了新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

6樓:秋出滑寸

西元105年的時候,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作業,推進了我國文化的發展。

7樓:蔥久蒙詠淤慷瓤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把持草根和樹皮造紙,下降了造紙的本錢,增進了造紙術的成長。

造紙術由東漢時期的誰改進發明 造紙術的相關知識

8樓:金色盛典歷史

1、東漢蔡倫。

改進了造紙術。

2、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帆哪高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3、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緩稿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4、態尺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誰呢?

9樓:遊戲的另類智多星

東漢時期我國發明瞭造紙術,造紙術改進者叫蔡倫。這對後期的造紙技術也產塵禪生了重要的影響。隱兄唯具有劃時代的意灶培義。

10樓:網友

東進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畢局,他通過總結以往人們的造手談讓紙經驗革侍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

11樓:大超說教育

是蔡倫,蔡倫實際上是乙個宦官,他造出來的紙也被稱為「蔡侯紙」。

東漢時期是誰改進了造紙術?

12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蔡倫。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發明了造紙術。西元105年,蔡倫總結前人經猜碧驗,改進了造紙術,他用穗姿舉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等物質作原料,製成冊卜了植物纖維紙頭。

原料易得,造價低廉,產量大量增加,利於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蔡倫對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東漢時期誰改進了造紙術?

13樓:社會民生小助手問答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發明於西漢時期、改進於東漢時期,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東漢時蔡倫在京師洛陽任尚方令期間,經常到洛陽近郊收集製作材料,創造了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料的造紙術,造紙術後來從都城洛陽向其他地區傳播。

造紙術既方便了人們書寫,又促進了文化傳播,西元7世紀造紙術傳入日本,西元8世紀造紙術傳到歐渣型虧洲各國,造紙術的廣泛傳播,對人類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造紙術的意義與價值: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乙個很好的載體,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述歷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如神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髮明出來了。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租亂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造紙術由東漢時期的誰改進發明

14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1、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2、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肆姿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3、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4、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攔雹枯,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簡洞叫做「蔡侯紙」。

蔡倫改進造紙術是什麼時候,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影響是什麼

永元四年 92 蔡倫任尚方令後,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便收集樹皮 廢麻 破布 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 煮 浸 搗 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元興元年 105 他將造紙過程 方法寫...

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蔡倫改良的造紙術產生了什麼樣的重大意義?

造紙術 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又稱 蔡侯紙 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不僅促進了自身文化 教育和科技...

三年級下冊造紙術結合創造紙和改進紙的解釋各寫一句話

女王殿下 四年級下冊的造紙術,它的改進的人的歌聲寫一句話可以使用的。 這個造紙術的話,改進應該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 袁靜 下次造紙技術可以改進,寫一句三年級下冊趙枳技術結合了創新與改進,紙質方面非常厲害的 三年級下冊,蔡倫的趙子樹節合照指數改進只說一句話那麼誰的客氣的發展智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