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卉楨的時尚
茶園淺耕作業適合在什麼時候進行?茶園淺耕的目的是什麼?
第一:每年春夏採茶後通常進行淺耕。淺耕深度為8-10cm。其目的是使茶園的表層土壤鬆軟,除草。
第二:對於土壤質地較重的茶園,淺耕尤為必要。如果淺耕旨在減少土壤水分顫陪螞蒸發和增強抗旱性,則應在乾旱前後儘快使用淺耕工具。
習慣上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四齒耙。這種耙齒鋒利,齒間間隙大。它能減少茶樹在栽培過程中對根系的傷害,優於鋤犁。
近年來,一些單位在茶園推廣使用淺層種植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春季採摘和其他農業活動後,土壤表面多次被人踐踏和硬化,阻礙了空氣流通和雨水滲透。此時,雜草正在旺盛生長。因此,在夏天鋤地是極其重要的。
第四:這種耕作不僅可以將雜草轉化為土壤,並新增基肥,增加土壤有機營養,促進根系生長,還可以加速土壤的自然風化,釋放肥料,改善土壤結構,為來茄埋年大量春芽(越冬芽)的形成奠定物質基礎。成年老茶園秋冬兩季的深栽可每年進行一次。
然而,對於根系密集且仍處於壯年的茶園,不必每年冬季種植,而是每兩年種植一次,以避免對根系造成大量損害,影響樹木的生長和明年的春茶產量。
第亂鬥五:通過對土壤的適當耕作,可以保持良好的透氣性,保持足夠的孔隙度,使土壤結構更加穩定合理,使茶葉根系能夠正常呼吸,減少茶園表層土壤的水土流失和肥力損失。
地理:為了避免茶園肥力的浪費,降低茶農的成本,提高茶樹的養分吸收能力,有必要結合耕作作業及時除草。除草可以減少對肥力、水和空間的佔用和消耗,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樓:王祿
一般是5月底的時候要進行。是為了消除茶園中的雜草,也是為了避免消耗土壤中的養分。
3樓:雙子小黑嘿
春茶收完之後就可以進行了。這主要是為了緩解土壤的壓力,可以避免土壤變得非常的貧瘠。
4樓:撒的謊
在夏茶採收結束後。這樣就可以提高產量,可以應對持續高溫天氣,可以提高質量。
茶園的耕作技術
5樓:運結
科學合理的茶園耕作,是提高茶葉產量、質量的重要環節。由於耕作深度不同,茶園耕作可分為淺耕和深耕兩種。 一般來說,茶園耕作深度不到15釐公尺的都叫淺耕。
通常,每年都要進行春耕、夏鋤、秋鋤和冬耕。春耕和冬耕以鬆土為主。耕作深度春耕10釐公尺左右,冬耕10釐公尺~15釐公尺。
夏鋤和秋鋤以除草為主,鋤草次數常因雜草生長不同而有一定差別。鋤草深度以5釐公尺左右為宜。新開闢茶園的第一年,為了避免帶動茶籽和茶苗,距茶苗30釐公尺以內的雜草宜趁雨後用手連根拔除,30釐公尺以外的照常進行淺耕,待茶苗長大後可用手鋤除草。
秋後就可全面淺耕。
在茶樹幼年和青年階段,茶園行間空隙大,容易生長雜草。為了減少雜草爭奪土壤水分和養分,淺耕時期,次數的安排常在追肥之前進行一次。夏秋季雜草多,淺耕後要將雜草鋪在地面曬乾或耙出園外,堆積一處製成堆肥,特別在多雨季節更要注意。
壯年茶園如果樹冠覆蓋度高,其生長好、產量高。由於採摘、施肥、除蟲等作業較頻繁,茶行間土壤容易板結,淺耕以疏鬆土壤為主,次數可適當減少1次~2次。 耕作深度超過15釐公尺即可稱為深耕。
茶樹種植前的深耕,按照常規即可。種植後的深耕,由於茶園型別不同,深耕要求也有差異。下面分別就幼齡茶園、成年茶園、衰老茶園的深耕方法加以說明。
1.幼齡茶園種植前深墾過的茶園,一般結合施基肥進行深耕。深耕深度初期在離茶樹根部20釐公尺~30釐公尺以外開溝30釐公尺左右深度。茶樹長大後開溝的部位向行中間逐步轉移。
開墾時僅在種植行中深墾的茶園,一般要結合施基肥,在茶行間寬1公尺左右深耕50釐公尺。深挖的土壤先放置道路上,然後施基肥與心土混合,施入溝中,再將第二段表土翻入第一段,這樣依次深耕,逐步完成。
2.成年茶園過去已深墾過的,如土壤疏鬆可不再深耕。若土壤很粘重,在儘量減少傷根的前提下,適當縮小寬度深耕30釐公尺左右,以後不再深耕。深耕時期,北方茶區宜在8月~9月,長江中、下游茶區宜在9月~10月,華南茶區還可適當推遲。
3.衰老茶園通常結合低產茶園改造,在秋末冬初離開茶根30釐公尺進行50釐公尺深耕。深耕時要結合施用有機肥料,將肥料與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總之,深耕是花費勞力多,需要有機肥多的作業。通常在開墾前進行一次,如果土壤粘重可在開採初期縮小寬度再進行一次。在正常情況下,待20年左右茶園產量大幅度下降時再深耕改土一次,其他時期不再深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