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過度墾殖。宋朝以前,我國人口峰值長期在六七千萬上下徘徊。宋朝人口劇增,以崇寧元年 (1102年)為例,當年全國總巨集缺數為20264307戶。
按每戶5口計算,總數在1億以上。但這種分佈 卻是不均衡的,如北方的人口密集度就汪絕譽比南方的要小,「人口密度較高的路基本都集中在東南和四 川。南方人口密集地區,由於人均佔有耕地較少,已開始出現一定數量的少地或無地人口,不少人被 迫向外遷移以尋找新的耕地和就業機會。
南宋時期的戶數,嘉定十六年(1223年)為1 267萬 戶」,。按每戶5口計算,人口總數在6千多萬以上。由於人口壓力不斷增大,迫使人們向山區和森林 地區迸發,或進行圍湖造田,破壞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形成過度墾殖,導致長江流域災害增多。
為此,宋朝曾於隆興、乾道年間(1162-1173年)頒佈過禁止圍湖及退田還湖令,但迫於人口壓力, 開禧年間(1205-1207年),又廢除了這一禁令」。 關於宋朝的災害種類,王德毅先生列舉了水災、早災、火災、蝗災、鼠災、疫癘、風災、**與 山崩、兵災等十餘種。其中,自然災害佔了絕大多數。
鄧雲特總結的8種主要災害是:水、旱、 雹、風、蝗、飢歉、疫災、霜雪。其中,飢歉本是災害的結果,而非一種災害,也許改做「原因 不明的災害」比較妥當。
據有關統計,兩宋時期,水災、旱災、蝗災、**、疾疫,以及風、雹、 霜災等六類主要自然災害共發生1219次。其中,水災465次,佔38%;旱災382次,佔31%;蝗災 108次,佔9%;**82次,佔7%;疾疫40次,佔3甲e;風、雹、霜災142次,佔12%」「在以上 所列各種災害中,水災居第一位,其次為旱災。這兩者就佔了整個災害的69%,無疑是最具危害的 兩種災害,而且主要是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其中,旱災雖然較水災要少一些,但旱災對農 作物的危害程度卻比水災為大。困段因為水災過後,只要持續時間不是太長,總能留下一點莊稼,或者可 以補種一些作物,不至於來年絕收。但旱災往往使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顆粒無收,甚者連人畜飲水都 會發生困難,危害極大。
如何看待明末清初的瘟疫?
2樓:帳號已登出
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古代的飲食和醫療條件跟不上,時常瘟疫橫行,有些甚至改變了歷史。
從東漢靈帝年間至西晉武帝年間,爆發大規模瘟疫20次以上;北宋167年間爆發了大規模瘟疫59次;南宋152年裡爆發了15次大瘟疫;明朝277年裡,共爆發大規模瘟疫75次,其中明末的鼠疫,更是直接催生了明末大起義;
清朝享國的296年間,也有78年爆發過大瘟疫。
無論中外,每當「瘟疫」大流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都是最真實的寫照。
面對破壞性極大的瘟疫,上至****,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視,也總結出了很多有效的手段。
第一招:控制源頭。
宋神宗年間的虔州瘟疫,其源頭是上游被汙染的水源,有這源源不斷的汙染源,瘟疫蔓延速度極快。
眼瞅著疫情越來越嚴重,新任知州劉彝果斷採取措施,以「雨汙分離」的思路建成了著名的「福壽溝」,確保汙水繞開生活區。
也正是用了這一招,虔州瘟疫才被徹底遏制。
第二招:切斷傳播路線。
早在秦朝,就實行了「隔離法」:凡是得(麻風)病的,都集中到「癘遷」去住。
使用這招數,一般都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因為那時候病人一旦被「癘遷」,基本等於被判了死刑,能否活命,全看個人造化了。
雖然狠辣一些,但對於健康人群的保護,效果十分明顯。
這手法,清朝執行的更徹底。由於女真人來自於關外,對天花的抵抗力相對較弱,即便皇族染上天花,也很難倖免。
康熙。所以,清朝對天花嚴格把關:清代的法律規定,
宋朝一千年前的瘟疫是如何控制住的?他們的方法是什麼?
3樓:飛依羽紋
中國有著古老的歷史和輝煌的文明,同樣也經歷過綿長而慘痛的苦難,那就是瘟疫,自秦朝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有關於對瘟疫的記載,而對付瘟疫的手段以及過程也是最能體現乙個時代的發展水平,古代在抗疫中最為持續,系統的朝代當屬宋朝。
宋朝自建國起就有了層次分明的醫療系統,各機構各司其職,分設御藥院,太醫局,翰林醫官和惠民合劑局,這些部門有專門為皇帝看病的,有負責醫學教學和有關**考核的,還有負責看病抓藥的。在宋朝,國家政治出面干預公共衛生領域,使其通過政治手段逐步完善和加強,這些個措施領先當時在鼠疫中掙扎的歐洲數百年。
宋朝在防疫方面的經驗已經非常豐富,有關防疫的書籍和成熟的**方案也是很多,蘇軾著有《聖散子方》,北宋的大家沈括《夢溪筆談》中也有專門涉及醫藥方面的內容,著名傷寒學家龐安畢生都在研究張仲景的《傷寒論》,並提出了傷寒與溫病的不同概念,著作有《傷寒總病論》。可以說,不管是統治者還是老百姓都對疫情有了一種程度的瞭解,加上**和地方對公共環境的關注,這些都為防疫奠定了乙個良好的基礎。
宋朝的疫情大爆發有數百次之多,這也跟當時的人口數量龐大,城市分佈集中有關係,宋朝疫情發生的規律是南方相對落後,天氣溼熱容易造成疫病氾濫,然後隨著人口的遷徙,會傳入開封,臨安,宋朝民間當時盛行宰相之子王素幫人種豆,以此遏制天花的傳聞,雖然沒有考證,但是卻是第乙個提出使用人痘防止天花的記載的。
宋朝還一度協助外國進行醫學援助,曾提供犀牛角,安息香,白龍腦等**藥材幫助吐蕃的一些部落控制疫情。
明朝有什麼水旱災害
4樓:村中野鶴
如果您是做研究寫**,建議把明史翻一翻,裡面應該有的。貼上複製的東西再多,都是別人的,還是沉下心來好好研究研究吧。自勉當自強。
兩宋時期瘟疫發生了30多次,宋朝是如何戰勝天災的呢?
5樓:輕鬆說文
宋朝相比其他的朝代,在醫療體系方面是比較完善的。除了皇帝御用的御藥院之外,還有教醫學知識的太醫局,以及民間醫院、翰林醫官院、惠民和劑局。惠民和劑局在宋朝的時候是乙個非常重要的機構,惠民是像老百姓銷售藥物的,就像我們今天的藥店一樣。
和劑局是生產製作藥物的,有專人會到市場上走訪看看老百姓需要什麼藥物。需要什麼藥物就彙總起來,再請人專門把這些藥物搜尋回來。比如在遇到瘟疫的時候,就會有人專門去研究到底起因是什麼,需要用什麼藥物來**。
和劑局將藥物製成之後,老百姓們通過惠民就能夠買到這些藥材,這樣就能夠快速地進行**。翰林醫官院本來是給皇親國戚治病的,隨著後來這個機構不斷壯大,有不少人都處於閒置的狀態。
皇上為了充分將這個機構的作用發揮出來,就將翰林醫官院裡的人都下派到了全國範圍內的各個地方,讓他們去服務當地的百姓。這樣就將醫生鋪設到了全國範圍內,一旦發生了疫情,就能夠有醫生及時處理。
除了醫療機構比較完善,在宋朝求醫也並非難事。在傳染病出現的時候,百姓可以得到免費的**,大家會積極配合就醫。除了朝廷的政策之外,民間的百姓也會想出辦法積極配合國家一起戰勝疫情。
百姓們後來都知道,如果人群都聚集在一起,那麼傳染的速度更快。
於是,百姓會自發地分散開來,降低人群的密集度。如果發現有異常情況,也會第一時間通常**。此外,百姓對於家裡的衛生也非常看重。
即便是在沒有疫情的時候,10天就會進行一次大掃除,將家裡洗乾淨。
6樓:八卦娛樂的
御醫團隊精心驗證有效要,設立了製藥機構,發生瘟疫的地方當地**全心為人民服務消除瘟疫。
7樓:30秒不
在當時是有太平惠民和劑局這兩個部門的,乙個是負責生產藥,乙個是負責向老百姓銷售藥的,兩者配合來進行戰勝瘟疫。
8樓:公尺朵天蠍
宋朝時期醫療體系比較完善,而且關於醫療方面的機構也比較多。除了為皇親貴族看病的御醫館之外,還有為百姓看病的民間醫館。再加上出現瘟疫的次數多了,百姓也有經驗,會積極配合朝廷的抗疫工作。
為什麼宋朝和明朝的子孫那麼少,而唐朝 清朝的皇帝兒女眾多呢
媛你三冬暖 古代的皇宮美女如雲,皇帝的後宮女人眾多,為什麼宋朝和明朝的子孫那麼少呢?而唐朝和清朝的兒女就很多呢?在宋朝時期,宋仁宗在位的時間也是很久的,這皇宮中的嬪妃也很多。但是他的孩子有十二個都是閨女。最後,他將王趙允的第十三個兒子趙宗實立為皇子。宋朝的宋哲宗趙煦,九歲繼承了皇位,在他二十歲是去世...
唐朝和宋朝的氣質為什麼會差距那麼大
唐朝和宋朝是相鄰的兩個朝代,按照道理說,兩個朝代應該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不過事實上,這兩個朝代在氣質上面相差還挺大的,這主要是和它們在各個方面的不同造成的。一 軍事方面 唐朝在軍事實力上面非常強大,而宋朝在軍事上面比較軟弱,在對外關係上,表現得不僅不夠強硬,還常常打敗仗,動不動就給北方的少數民族納貢...
宋朝宋氏是什麼意思,宋代,宋國和宋朝有什麼區別?
宋朝宋氏一般說的是孝章皇后宋氏。孝章皇后宋氏為河南洛陽人,生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 952 死於北宋至道元年 995 四月,號 開寶皇后 是宋偓的女兒,宋太祖趙匡胤的皇后。但是,宋朝叫宋某某的人,都可以說是宋朝宋氏。朝代的意思。1.朝廷。古時亦稱 朝堂,朝寧,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又如 朝國 朝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