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下雪有說法嗎,冬至下雪 有什麼講究麼

2025-04-28 12:50:01 字數 4117 閱讀 3487

1樓:歷史小管家

冬至下雪有不同說法,如在冬至這天下雪,那麼明年的夏至前後的時間就會下很多的雨。還有的說,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預兆下雪較多,從一九開始陸陸續續出現降雪。

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乙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

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異較大,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謹槐稿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中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中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祥孝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二十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

二十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明公升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樓:乾萊資訊諮詢

冬至下雪好。冬至有雪,預示著來年是個豐收年。

老話還說:「冬至大碰碰氏雪厚又厚,來年饅頭吃個夠」。看來下場大雪是笑散好事,利於冬小麥健康生長,厚厚吵培的大雪就是厚厚的被子,保護冬小麥生長。

來年自然是喜獲成熟和豐收,那麼白麵饅頭讓你吃個夠,是不是非常幸福快樂。

冬至下雪 有什麼講究麼

3樓:資源我的啊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大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4樓:楊冉老師開講啦

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是好還是壞?

5樓:佳欣老師**答疑

不怕重陽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經常下雨和下雪,空氣質素改善,細菌被凍死,作物田中的害蟲在低溫下無法生存,加上充沛的雨雪,來年必定是豐收的一年。實際上,這句話中提到的立冬並不僅僅指立冬節氣這一天。

而是指立冬前後的時期。通過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可以**下乙個整個冬季的天氣。簡而言之,農民不喜歡「立冬一日晴」的天氣。

6樓:匿名使用者

民間諺語都說"幹冬溼年"..就是說冬至乾燥。那麼過年時就會有雨。

冬至下雪可能預示著過年可能是睛天。但氣象專家解釋稱,這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實際上並無科學依據。

立冬這天下雪有什麼說法嗎

7樓:林喳喳

立冬下雨下雪是很好的兆頭,代表冬天可能會瑞雪兆豐年。立冬忌無雨。俗諺雲:「重陽無雨立冬晴,立冬無雨一冬晴」。

古代氣象諺語裡,常常以立冬這一天的天氣,來**這個冬天的天氣走勢。比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是說立冬這一天晴朗,整個冬天就會嚴寒,反之,則這一年冬天不太冷。

還有「立冬無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雨」,「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則是**乙個冬天的降雨量。

8樓:帳號已登出

沒有什麼說法,不過有句諺語說「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是根據立冬節氣的天氣情況,**冬季是寒冷還是暖和,是下雪多,還是下雪少。

如果立冬刮北風,往往河流結冰早,下凍來的速度快;立冬這天刮南風,預示冬季可能會比較乾燥、溫暖一些,下雪偏少些。

由於我國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受東南暖空風影響較多,冬季受西北冷空氣影響較多。立冬那天交節令時,北方進入了冬季冷天,而對於南方來說,也已經漸漸臨近冬季,是西北風冷空氣越來越強,東南暖空氣則逐漸越來越弱。

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天來到了,同時也意味著寒冷的天氣來到了,所以天應該越來越冷了。但是,如果立冬那一天,反而是個大晴天,還很溫暖,那麼這個冬天就不會太寒冷,甚至是乙個溫暖的冬天。種莊稼的人都希望冬天的時候能夠非常寒冷,不僅因為冬天下雪對莊稼有好處。

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寒冷能夠把地裡的害蟲都凍死,這樣莊稼就會很好的生長,相反,如果溫度不夠低,那麼害蟲就不會被凍死,因此,農民很希望立冬那天能夠很冷,這樣對莊稼有很大好處。

9樓:我們想知道

立冬下雪,沒有什麼好與不好的。

只是,有人喜歡、有人憂罷了。

立冬,宣告了冬天的正式來臨,是地球大氣溫度自然變化的結果。

立冬,是地球形態通過繞日執行軌道的改變,使地球表面某些區域大氣溫度發生變化所形成的氣象規律。

因此,立冬下雪,就是氣溫驟降導致冷卻並凍結了空氣中的水分所形成的氣候現象。

而喜歡下雪並感覺舒服、暢快的,立冬下雪就是好事;

如果驟然的寒冷、陰霾導致畏寒或不舒服的,立冬下雪可能就不是好事。

而對於相同的乙個人來說,天氣的改變也是因為心情的變化而喜歡或不喜歡的。

好與不好,是相對的、辯證的關係,不會單方面的為了存在而存在的。

所以,氣候的變化對於人而言,只有喜歡或不喜歡,沒有好壞之分。

好了,我們很久未看到雪了,立冬下雪也是進入冬天裡的第一場雪。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懷著「久旱逢甘雨」的心情,迎接準時到來的第一場雪吧!

10樓:智乃針谷蘭

得看什麼地方了,比如北方的話,就會下雪,機率很大,南方基本上不下雪。立冬也是乙個節氣,並不能說那一天就得下雪。

立冬這天下雪有什麼說法嗎

11樓:一歌一事

沒有什麼說法。

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乙個節氣,其交節時間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自太陽黃經到達225°時始。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溫,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

所以在此節氣期間應注意天氣預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做好保暖防寒。

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綿雨已結束,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時間 ,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

但畢竟大風過後,陽光照耀,冷氣團很快變性,氣溫回公升較快。氣溫的回公升與熱量的積聚,促使下一輪冷空氣帶來較強的降溫。

立冬下雪有什麼講究

12樓:網友

立冬下雪的講究就和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意思差不多,立冬下雪,雨雨示者明年風調雨順,農業有個好收成。

13樓:網友

立冬下雪才是冬天的樣子。氣候也是有輪迴的,但是這十幾年確實有些不正常,比較明顯的就是降雪太少了,尤其是這幾年,冬天不象個冬天的樣子。

冬至下雪有啥說法

14樓:阿培談民生

冬至下雪是豐收的好兆頭。俗話說,瑞雪是好年頭的好兆頭。下一場大雪將帶來豐收,給人們帶來和平與財富。它是美好生活的象徵鬥腔。

古人認為,如果冬至時天空晴朗,天氣冷時不冷,說明冬至後的天氣不會太冷。雨和雪少了。冬天不下雪對莊稼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冬季氣候溫暖,這將導致小麥徒然生長,並在明春早春拔節,影響小麥產量。因為冬天的高溫也會導致病蟲害急於嘗試。明年春天氣溫上公升後,病蟲害將肆意蔓延,危害農作物。

冬季雨雪少,田間乾旱,容易造成小麥凍害。在即將到來的春天,田埂條件不足,將滋養小麥的生長。

氣象變閉銷脊化

冬至過後,中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乙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所謂「數九」,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說法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

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九天為乙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轎滲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冬至的習俗要回家嗎,冬至習俗,各地冬至有什麼習俗

冬至的習俗可以回家。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並沒有特殊忌諱。泉州俗有 冬節不回家無祖 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儘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 敬門神 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又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

冬至有什麼意義,冬至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乙個傳統的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冬至節,來由於節氣特點 冬至一陽生 天地陽氣回公升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乙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在冬至祭祀神靈和祖先,此後形成節日習俗。相傳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乙個,為二十四節氣之...

北方冬至有什麼習俗,冬至有什麼習俗?

林詠倫 在北方,冬至這天吃餃子,是因紀念 醫聖 張仲景留下的。在冬至這一天,很多地方還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慣。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在養生學上來講,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 冬至一陽生 氣始於冬至 養生的重點要注意少量多餐 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