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池套養黃顙魚的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技術措施有什麼?

2025-04-27 20:45:02 字數 1062 閱讀 7096

1樓:張遠鵬演說歷史

一、池塘條件

選擇甲魚成魚養殖池8個,共計8畝,各池大小基本一致,平均每池面積為1畝,水深公尺,泥沙底質,東西長、南北寬,陽光充足,通風條件較好,排灌方便,環境幽靜。

二、魚種**

甲魚、草魚、白鰱、花鰱為該試驗場自產魚種,黃顙魚為荊州市郊大型湖泊野生魚種。 甲魚放養密度為800只/畝、規格150—200克/只,草魚10尾/畝、規格250克/尾,花鰱40尾/畝、規格150—200克/尾,白鰱100尾/畝、規格250克/尾,克/尾的黃顙魚按照每畝4公斤、8公斤、10公斤、15公斤四种放養密度投放。

三、池塘管理

清塘消毒與水質調節,魚種放養前每池用生石灰乾塘消毒,清除野雜魚類和蛙,並調節水質,半月後放魚,養殖期間保持透明度為30—40釐公尺,每乙個月換水30—50釐公尺,每隔10—15天用40—50毫克/公升的生石灰或1—毫克/公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 投餌,由於主養品種為甲魚,投餌只針對甲魚投餵,嚴格按「四定」投餌法進行,並隨時觀察甲魚及其它魚的生長與健康狀況,增減投餌量和增加適當藥餌。黃顙魚不另行投餌。

黃顙魚與其他魚的關係 該所試驗場甲魚養殖面積共計30畝,經過比較,8畝試驗池的甲魚產量及個體大小與沒放養黃顙魚和另外22畝池無顯著差異,套養的草魚、花鰱、白鰱產量也無顯著差別。 投種量與規格、產量的關係 由試驗資料顯示雖然黃顙魚的投放量不同,但魚產量差別不大,而規格卻出現顯著差異,即每畝放養4公斤魚種,其規格比8公斤者大倍,比10公斤者大近2倍,比15公斤者大倍。由此表明黃顙魚投種密度越大,其出塘規格越小。

2樓:網友

主要技術措施有:一、池塘條件選擇 甲魚成魚養殖池8個,按序號編為1-8號,共計8畝,各池大小基本一致,平均每池面積為1畝,水深公尺,泥沙底質,東西長、南北寬,陽光充足,通風條件較好,排灌方便,環境幽靜。二、魚種**選擇 甲魚、草魚、白鏈、花鏈為該試驗場自產魚種,黃額魚為荊州市郊大型湖泊野生魚種。

3樓:銘刻己裡

鱉池套養黃顙魚試驗的主要技術措施***池塘的優質環境,對池塘進行編號,按不同密度投放黃顙魚進行對照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