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1樓:滿意喲
1.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律化,見於他的《天論》一文。「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萬物自身運動的結果。
2.「天行有常」的思想。
荀子以為,天不是神秘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變的規律。這一規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賴於人間的好惡而發生變化。人不可違背這一規律,而只能嚴格地遵守它。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天道不會因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變,對人的善惡分辨完全漠然置之。
荀子對傳統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態度,認為自然的變化與社會的治亂吉凶沒有必然的聯絡。認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種宗教儀式,僅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盡「人道」而非「鬼事」。(禮論》)
3.「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認為自然界和人類各有自己的規律和職分。天道不能干預人道,天歸天,人歸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亂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並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職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載人,不能治人」(《禮論》)「天有其時,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論》)
4.「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來,與其迷信天的權威,去思慕它,歌頌他,等待「天」的恩賜,不如利用自然規律以為人服務。荀況強調「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對天的態度作為君子、小人之分的標準。
強調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觀能動性,主張「治天命」、「裁萬物」、「騁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確的宣稱,認識天道就是為了能夠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荀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2樓:承吉凌
自然觀 關於天人關係問題,荀子提出「明於天人之分」的辯證觀點。主張不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職能 ,強調「天行有常」的規律性,反對背道而妄行的主觀唯心論;另一方面,又強調「制天命而用之」的能動性,反對自然命定論。使自然無為與人道有為在較高的理論思維水平上得到統一。
認識論 荀子認為,「知有所合謂之智」,「能有所合謂之能」,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主觀符合客觀的前提下才能實現。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認識過程中充分發揮「天官」(感覺器官)和「天君」(思維器官)的作用。這種認識上的辯證方法以感性認識為基礎,但又克服了狹隘經驗論的侷限性,強調理性思維的能動作用。
人性改造論 通過對人性問題的**,荀子進一步指出,人的主觀能動性還表現為「化性而起偽」,改造主觀世界 .他把人們基於生理機能而產生的對物質生活的欲求歸之於與生俱來的自然本性,把為了調節這一欲求而必須具備的道德意識歸之於後天人為的社會規範(偽).荀子認為人的自然本性可以改造變化,道德規範是人為創造的結果。
社會起源論 在解釋社會國家起源的問題上,荀子認為人們一方面在物質利益上產生利害衝突,另一方面由於職業分工又需要互通有無。這種依存關係,使人們處於「離居不相待則窮,群而無分則爭」的矛盾之中。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就要確定分工,建立等級制度,以保持社會的統一。
這種以「分」求「一」的思想,反映了當時新興封建勢力要求以新的等級制度建立統一新政權的願望。
荀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3樓:亦夢之城
1、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2、簡介。荀子(約西元前313年-西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3、儒學地位。
1)荀學具有學術批判精神,具備相容幷包的意識,體現了戰國百家爭鳴走向學術交融的歷史趨勢。無論從哪個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學術史、思想史價值應該給予發掘。
2)荀子對儒學經典的傳授居功甚偉。漢代儒學,不僅「禮學」出自荀學,「詩經學」乃至於「春秋學」都與荀學有關。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論》認為「荀卿之學,出於孔氏,而尤有功於諸經」,並對荀子的「傳經」作了詳細考證,為經學史研究的學者所基本同意。
當代大儒徐復觀也曾高度評價荀子在經學史上的地位。
3)荀子密切關注現實世界的變化,充滿事功精神。荀子講學於齊、仕宦於楚、議兵於趙、議政於燕、論風俗於秦,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不在孔孟之下。孔子不入秦,荀子卻對秦政、秦俗多予褒獎,而同時批評其「無儒」。
這說明他在堅持儒學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還在努力爭取擴大儒家的政治空間。俯仰於政治與學術之間,荀子所體現的務實精神,應該是漢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物件。他們都為儒學適應時代環境、進而尋求新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荀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4樓:網友
主要思想: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孔子的思想究竟是孟子更好的繼承還是荀子更好繼承
個人觀點,可copy能不是很正確。孟子與荀子思想最主要的分歧是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孟子持性善論,荀子持性惡論。後世的儒家大致都持性善論,主張內聖外王,用道德的力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用禮制來規範人們的言行。典型的人治與德治。法家代表韓非與李斯出自荀子門下,主張用法律與王權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用刑法來讓人...
勸學中主要用到的修辭手法,荀子的《勸學》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 勸學 主旨 本篇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顯然,荀子所主張的學習內容和目的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所說的君子和小人等等差別帶有明顯的偏見。但他強調學習的作用,提倡虛心求教 學無止境 循序漸進 堅持不懈 專心致志等等,都是學...
黃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什麼黃宗羲的思想主張及其產生根源
黃宗bai羲的思想主張是 以民為本 du,天下為公。他反zhi對那dao 種把天下當成自家產 版業的君主。對封建權君主 體制提出了質疑。產生的原因是兩個,第一,孟子的思想比較激進和民本,黃宗羲的思想其實有一部分是孟子思想的整合和發揚。第二,黃宗羲思考了明亡的根源。說到底這種思想產生的基礎就是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