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上元有以下幾種含義:
1.上元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 674年─676年。
2.上元 (唐肅宗) 唐肅宗李亨 760年─761年。
3.上元 (南詔孝恆王) 南詔孝恆王異牟尋 784年─808年。
4.舊以陰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又名元宵節。這一天夜裡張燈為戲,所以又叫燈節。
此外還有吃元宵(湯糰)、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節日名。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也叫元宵節。
舊唐書·中宗紀》:「景龍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昌數」《水滸傳》第六六回:
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好生晴明,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放花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登高》:「歲上元夜,寺僧燃燈遶塔奏樂,金光明空,樂作天上矣。
5.古代曆法名稱之一。《史記·天官書》:
其紀上元。」 司馬貞 索隱:「上元是古歷之名。
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積分,上求數千萬歲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伍歲日、月、五星皆會於子,謂之上元,以為曆始。」
6.舊以六十年為一甲子,講陰陽五行的人以三個甲子共一百八十年為一週,稱其中耐橘首的第乙個甲子為「上元」。
7.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賦》:
上元 錦書傳寶字, 王母 瓊箱薦金約。」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宮邀 上元 。
8.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詩:「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9.指帝王。 明 張居正 《壽嚴少師三十韻》:「握鬥調元化,持衡佐上元。」
上元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1.節日名。舊時判冊以陰曆十月十五為下元節。
2.術數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宮,歷一百八十年一週始,而稱其中的第三甲子為下元,亦稱"下元甲子"。
3.中醫指腎氣。
4.氣功意守部位名稱,即下磨衝核元丹田,位於臍下。
5.道教稱水中為下元。亦指水瞎掘府。
上元元年是什麼意思
3樓:力情猴
西元674年,唐高宗李治使用年號。
高宗李治,太宗第九子。貞觀二十三年六月繼位,次年改元永徽。高宗在位期間頻繁改元,凡14個年號。
永徽六年後改元顯慶,顯慶六年三月改元龍朔,龍朔三年後改元麟德,麟德二年後改元乾封,乾封三年二月改元總章,總章三年三月改元咸亨,咸亨五年八月改元上元 。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夕,崩於貞觀殿,年五十六,在位三十四年。諡曰天皇大帝。天寶八載,改諡天皇大聖皇帝;十三載,增諡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4樓:咩咩羊的旅行日記
674年,唐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元元年。
西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
上元唐高宗李治年號(西元674年—676年),上元本為道教節日名,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天官生日。系用上元為年號,寓有天官賜福之意。
唐高宗上元元年,即西元674年,孫思邈和朝廷有某種聯絡,受到某種約束,因此他上表高宗皇帝,藉口身體不佳申請離京返回山林,高宗未予批准,而特賜其良馬,並把當時閒置不用的原鄱陽公主的府第送給他居住。在此期間,孫氏在上流社會頗受尊重,當時的東臺詳正學士宋含文、名士孟詵和唐初四傑「王楊盧駱」之一的盧照鄰等均以「師資之禮」對待他。
西元674年,武則天被李治封為天后,自己稱天皇。
興宗王羅盛於西元674年即位,時年40歲。他即位後,以張建成為宰相,輔佐朝政。他在位期間主要是鞏固其父創下的疆域和政權,實行治內安邦的政策。羅盛曾兩次到長安朝覲。
蘭谿歷史悠久,自唐咸亨五年(西元674年)建縣,元元貞元年(西元1295年)公升為州,明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復為縣,隸金華府。
常山縣誌》記載:唐咸亨五年(西元674年)分信安置常山縣,因縣南有常山(又名長山、湖山)而得名,為常山縣名之始,縣治在今招賢鎮古縣、古縣畈村。
西元674年,阿拉伯軍隊已將原屬波斯帝國的整個呼羅珊地區征服,並且越過烏滸水侵入布哈拉。而布哈拉正屬大唐安西都護府管轄,這是阿拉伯人首次侵入唐帝國。
5樓:
上元 [shàng yuán]
基本釋義。節日名。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也叫元宵節。
古代曆法名稱之一。
6樓:網友
指的是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7樓:神之問客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乙個重要節日。
8樓:網友
是江蘇南京城外的乙個縣,現併入南京。
9樓:司耽
上元是近代才出現的詞吧。
上元是什麼意思
10樓:陽光的愛幫幫
上元,又稱上元節、元宵節、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
引激盯肆證解釋:
1.節日名。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也叫元宵節。
舊唐書·中宗紀》:「景龍四年﹞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
水滸傳》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好生晴明,黃則者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放花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登高》:「歲上元夜,寺僧燃燈遶塔奏樂,金光明空,樂作天上矣。」
2.古代曆法名稱之一。
史記·天官書》:「其紀上元。」司馬貞索隱:「上元是古歷之名。」
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積分,上求數千萬歲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會於子,謂明轎之上元,以為曆始。」
3.舊以六十年為一甲子,講陰陽五行的人以三個甲子共一百八十年為一週,稱其中的第乙個甲子為「上元」。
4.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王勃《七夕賦》:「上元錦書傳寶字,王母瓊箱薦金約。」
唐·李白《古風》之四三:「西海宴王母,北宮邀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詩:「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張居正《壽嚴少師三十韻》:「握鬥調元化,持衡佐上元。」
上元,中元,下元來歷及傳統?
11樓:王者小祁君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
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
元初的意思
12樓:東貝莉
初元的解釋。
皇帝登極改元, 元年 稱「初元」。 宋 蘇軾 《段槐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詩之二:「與君並直記初元,白首還同入禁門。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嘉靖 初元,言路大開。」
詞語分解 初的解釋 初 ū 開始 時,開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
初旬。初稿。初等。
初版。初試。初巨集春創。
初握絕友綻。初葉(指某一歷史時期的最初一段)。 指 進入 夜晚不久的時候;.
指新婚第一夜)。 原來的,原來的情況: 初衷 。
和好 元的解釋 元 á 頭、首、始、大:元兇。 元首 。
元旦 。元年。元勳。
元帥。狀元(科舉考試第一名)。 基本:
單元。元件。元氣(精氣,根本)。
元素。母音。 同「圓」⑦。
未知數:一元二次方程。 中國 朝代名:
元代。元曲。
鼎在古代是指什麼,鼎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鼎是青銅器的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有一種成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為一列,稱為列鼎,列鼎的數目在周朝時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等級的。列鼎通常為單數。據文獻及考古發現九鼎應為諸侯之制,七 五鼎為卿大夫,三 一鼎為士級。但天...
公元的由來,公元元年是什麼時候公元紀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公元 產生於 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 教上。公元525年,乙個名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 即公元532年 復活節 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穌誕生在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並主張以耶穌誕生作為紀元。這個主張得到教會的大力支援。公元532...
中元節是鬼節,那麼上元節和下元節是什麼節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 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農曆十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