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如竹子般的品格從何處可以體現?
1樓:菲菲小百科
1、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公尺,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為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五斗公尺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下種田去了,從這裡體現出他的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
2、陶淵明讚美菊花:「懷以貞秀枝,卓為霜下傑;」他辭官迴歸故園,「三徑就銀悄敬荒,松菊猶存」,「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以菊為友,其樂陶陶,他是乙個隱士乙個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希望運橡保持自己高風亮節,悠然自得;
3、陶淵明歸隱後大量的山水田園詩,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鋒慎的追求和嚮往和他的高尚節操。
2樓:舉世無雙大英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辭官歸田園啊,不趨炎附勢,寧折不彎,不食嗟來之食。
3樓:小七
不為五斗公尺折腰的故事。
談談陶淵明品格
4樓:網友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
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
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汙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陶淵明崇尚莊子的自然美學觀,同時又是生活勞動在田園之中,很自然地,田園生活便成了他的審美物件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國田園詩歌的輝煌。
陶淵明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的詩美思想,閃耀在詩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個性,使讀者強烈感受到詩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
千百年來,他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連同他的那份悠然,一併成為後世詩人與讀者崇拜和研究的物件,就足以說明他美學思想的無盡生命力。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認為他的隱居,給於我們的是深思,一代才華橫溢之人,可以視功名利祿如浮雲,而那時又有多少人為一官半職而費盡心機,他隱居,既是因為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突出了他飄逸脫俗的性格特徵。
陶淵明的品質和相關故事
6樓:死
淡薄名利,不為五斗公尺而向鄉里小兒折腰等等,還有陶愛喝酒,愛種菊花,高中上課老師都會說的啦,好好聽課勒。
7樓:3224王
隱所以偉」,並恰恰因為他並不是一上來就選擇歸隱,而是有過艱難的探索才顯出偉大的。而且,「詩人本身並沒有把隱居看的了不起,他說『襤褸茅簷下,未足為高棲』,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
8樓:汏つ尐姐
陶淵明生於西元365年,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盪,人民生活非常困苦。西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
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來視察,這位**是乙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訊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公尺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陶淵明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9樓:小魚的生活筆記
藝術特點:1、語言。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2、手法。他者搭亮善於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
但陶詩並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的「精衛銜微木」等。
陶詩還善於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徵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
3、風格。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
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於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
古人賦予竹子的精神品質與竹子的生態特徵有什麼聯絡?
10樓:
摘要。親您好,竹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許多精神品質,如清廉、堅毅、謙遜、高潔、自由、靈動等,這些品質與竹子的生態特徵有著密切的聯絡。首先,竹子在自然界中屬於耐旱、抗寒、繁殖力強的植物,能夠承受風雨的洗禮而不改其本色,這與竹子被賦予的堅毅、清廉、高潔等品質是相通的。
其次,竹子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不論是生長在艱苦的山野之中,還是在繁華的都市中,都能頑強地生長茁壯,這與竹子被賦予的自由、靈動、堅韌等品質也是相符的。再次,竹子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視為謙遜的象徵。竹子莖稈的內部是空心的,讓竹子看上去輕盈、空靈,這種空靈之美,給人留下了廣闊、自由的想象空間,這與竹子被賦予的謙遜的品質是相契合的。
總之,竹子被賦予的精神品質與其獨特的生態特徵密不可分,這同樣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的尊重和崇敬。
親您好,竹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許多精神品質,如清廉、堅毅、謙遜、高潔、自由、靈動等,這些品質與竹子的生態特徵有著密切的聯絡。首先,竹子在自然界中屬於耐旱、抗寒、繁殖力強的植物,能夠承受風雨的洗禮而不改其本色,這與竹子被賦予的堅毅、清廉、高潔等品質是相通的。其次,竹子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不論是生長在艱苦的山野之中,還是在繁華運李的都市中,都能頑強地生長茁壯,這與竹子被賦予的自由、靈動、堅韌等品質也是相符的。
再次,竹子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視為謙遜的象徵。竹子莖稈的內部是空心的,讓竹子看上去輕盈、空靈,這種空靈之美,給稿賀人留下了廣闊、自由的想象空間,這與竹子被賦予的謙遜的品質是相契合的。總之,竹子被賦予的精神品質與其獨特的生態特徵密不可分,這同樣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的尊重旁敬遲和崇敬。
古人賦予竹子的精神品質與竹子的生態特徵有什麼聯絡?
11樓:職場小高手小趙
這兩者有以下聯絡:1、堅韌不拔的品質舉判與竹子的強韌生命力相對應:竹子具有在貧晌冊瘠落後的地方仍能活下來的能力,以及在壓力下仍能生長和正謹改提高認識的生存智慧,這種韌性與古人所賦予的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質相一致。
2、心靈清淨的特質與竹子幽雅優美的形態相適應:古人常常用「竹清」來形容竹子,因為竹子在生長過程中不受汙染,有著獨立自主的生活及自然的性格。
3、地道質樸的性格與竹子自然的美感相呼應:竹子沒有任何矯揉造作的姿態和過分的渲染手法,它們向別人展示的就是自然和諧的美感。
竹石這首詩中讚揚竹子高貴品格的詩句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作者描繪了一幅堅韌 剛直 不屈的竹枝形象,通過這鮮明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剛烈 不屈不撓和高風亮節的品格.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讚美了岩竹的題畫詩,是一首詠物詩.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
大熊貓吃竹子的「絕技」,到底從何而來?
大熊貓一開始並不是吃竹子的,它們是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但是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大熊貓的食物 嚴重不足,所以它們才開始慢慢的吃竹子,也就是說,大熊貓吃竹子完全是被迫的。大熊貓為什麼會吃竹子?大熊貓的祖先原本是食肉動物,但在很久以前,地球經歷了冰川造成的氣候變化,大熊貓絕大部分已經滅絕,只剩下少數留在中...
「竹子的品格體現的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饒的民族精
竹子的品格體現的不能不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饒的民族精神。竹子的品格體現的不可能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竹子的品格體現的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 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改 感嘆句 5 竹子的品格正是體現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 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啊!竹子的品格不正是我們中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