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七古詩,氣清而詞亦穩,餘閱之欣慰。這段曾國藩的 字諭紀澤兒 的白話文翻譯是大學語文徐中玉版的課文

2022-12-10 08:46:11 字數 4836 閱讀 5378

1樓:匿名使用者

十九日曾六來營,接爾初七日第五號家信並詩一首,具悉次日入闈,考具皆齊矣。此時計已出闈還家?

爾七古詩,氣清而詞亦穩,餘閱之欣慰。凡作詩,最宜講究聲調。餘所選鈔五古九家,七古六家,聲調皆極鏗鏘,耐人百讀不厭。

餘所未鈔者,如左太沖、江文通、陳子昂、柳子厚之五古,鮑明遠、高達夫、王摩詰、陸放翁之七古,聲調亦清越異常。爾欲作五古七古,須熟讀五古七古各數十篇。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

二者並進,使古人之聲調拂拂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則下筆為詩時,必有句調湊赴腕下。詩成自讀之,亦自覺琅琅可誦,引出一種興會來。古人云,「新詩改罷自長吟」,又雲「煅詩來就且長吟」,可見古人慘淡經營之時,亦純在聲調上下工夫。

蓋有字句之詩,人籟也;無字句之詩,天籟也。解此者,能使天籟人籟湊泊而成,則於詩之道思過半矣。

爾好寫字,是一好氣習。近日墨色不甚光潤,較去年春夏已稍退矣。以後作字,須講究墨色。

古來書家,無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種神光活色浮於紙上,固由臨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緣於墨之新舊濃淡,用墨之輕重疾徐,皆有精意運乎其間,故能使光氣常新也。

餘生平有三恥:學問各途,皆略涉其涯俟。獨天文算學,毫無所知,雖恆星五緯亦不識認,一恥也;每作一事,治一業,輒有始無終,二恥也;少時作字,不能臨摹一家之體,遂致屢變而無所成,遲鈍而不適於用,近歲在軍,因作字太鈍,廢閣殊多,三恥也。

爾若為克家之子,當思雪此三恥。 推步算學,縱難通曉,恆星五緯,觀認尚易。家中言天文之書,有《十七史》中各天文志,及《五禮通考》中所輯《觀象授時》一種。

每夜認明恆星二三座,不過數月,可畢識矣。 凡作一事,無論大小易難,皆宜有始有終。 作字時,先求圓勻,次求敏捷。

若一日能作楷書一萬,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則手腕毫不費力。將來以之為學,則手鈔群書;以之從政,則案無留牘。無窮受用,皆自寫字之勻而且捷生出。

三者皆足彌吾之缺憾矣。

今年初次下場,或中或不中,無甚關係。榜後即當看《詩經注疏》,以後窮經讀史,二者迭進。國朝大儒,如顧、閻、江、戴、段、王數先生之書,不可不熟讀而深思之。光陰難得,一刻幹金!

以後寫安稟來營,不妨將胸中所見、簡編所得馳騁議論,俾餘得以考察爾之進步,不宜太寥寥,此諭。

2樓:匿名使用者

曾國藩 "字諭紀澤兒" 文中寫道 : " 你寫的七言古詩 , 文氣清新而且用詞妥當 , 我看了以後真是好開心 " (供你參考)

3樓:

你的七言古詩,氣韻清朗,用詞穩妥,我讀了感到很欣慰。

這裡面的古詩,指的是古體詩、近體詩那個古體詩,不是平常我們說的古詩現代詩那個古詩,這個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4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七言古詩,氣韻清明,詞句穩健,我讀了感到很高興

文言文翻譯

5樓:遠巨集在路上

翻譯:

因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認識,第三要持之以恆。有志向就不甘心為下游;有見識就知道學無止境,不敢一得到自我滿足,如河伯的看到的海門,如井底之蛙的看天,都沒有認識的人了;一般的人就沒有不成功的事。這三者缺一不可。

6樓:碧根裹

出自曾鞏的 與王介甫第二書

古之人有行此者,人皆悅而恐不得歸之。

古時候的賢人有這樣的操行的,

老百姓都心悅誠服,唯恐不能歸附於他。

其政已熄而人皆思,而恨不得見之,而豈至於謗且怒哉!

即使賢人的政事已經終止,人們都還會懷念他,並且因為見不到而深以為憾,

又怎麼會遷怒而去毀謗他呢?

比懶作書,既離南康,相見尚遠,故因書及此,足下以為如何?

我一向懶得寫信,既然已經離開了南康,

相見還遠,因此就寫到這了,您認為怎樣?

7樓:c調隨語

《素書》安禮章:見已失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預避之。

【張氏注曰】已失者,見而去之也;將失者,慎而消之也。惡其跡者,急履而惡鏱,不若廢履而無行。妄動而惡知,不若絀動而無為。

原文的意思是:見到損失,要警惕再次發生,見到(之前的)劣跡,應該預先(採取措施)去避免。

你這段話是後人對《素書》的註解。看到已經失去的,見到(損失)就讓它過去吧。而對於將要損失的,(應該)警惕並且消除(隱患)。

厭惡前人的事蹟,急著前行而犯錯,不如停下腳步不前行。輕舉妄動不如笨拙的(探索著)行動,即使沒有什麼成果。

我感覺這後人的註解太過複雜,畢竟讀書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中惡鏱,因為鏱字沒有具體釋義所以是猜測翻譯的,希望有幫到你。

8樓:我是老夫子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麼意思?

①《名》耳朵.《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②《名》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③《動》聽說;耳聞.《漢書·外戚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

④兼詞,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莊暴見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赤壁之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赤壁之戰》:「田橫,齊之壯士耳.」

⑥《形》位置在兩旁的.「耳門」、「耳房」.

9樓:luluxiu水瓶

已失者,見而去之也;將失者,慎而消之也。惡其跡者,急履而惡鏱,不若廢履而無行。妄動而惡知,不若絀動而無為。

語出《素書 安禮章》,翻譯成現代漢語是:知道已經發過了的不幸事故,發現類似情況有重演的可能,就應當慎重地防止它,使之消滅在萌芽狀態;厭惡前人有過了的劣婦,就應當盡力避免重蹈覆轍。最徹底乾淨的辦法不是又要那樣做,又想不犯前人的過失,這是不可能的;而應該根本就不起心動念,根本就不去做。

求曾國藩的 "字諭紀澤兒" 的白話文翻譯

10樓:

是曾國藩和曾紀澤討論讀書心得,如何讀書提到了讀書要「虛心涵泳,切己體察」。

中間一大段是在闡述「涵泳」(虛心涵泳,切己體察)

這個最好還是自己拿著古漢字字典一點一點讀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虛心1,好理解,即不i存成見1,虛懷若谷。 涵泳二l字最不s易識,我直到四十f上b下h才g慢慢體驗出。 所謂涵者,好比1春雨潤花,清渠溉稻。

雨之z潤花,過小w則難透,過大x則離披,適中5則涵濡而滋液。清渠之h溉稻,過小t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7則涵養而勃興。 泳者,則好比0魚之z游水0,人u之a濯足。

程子l謂魚躍於l淵,活潑潑地,莊子p言濠梁觀魚,安知非樂,此魚水4之g快樂。左太j衝有『濯足萬z裡游』之f句,蘇子x瞻有夜臥濯足詩,有浴罷詩,也t是說人n性樂於m水7。 善讀書4,須視書6如水8,而視此心5如稻如花如魚如濯足,則大q致能理解了r。

切3己r體察,就是說將自身置進去來體驗觀察。 好比8《孟子k·離婁》首章『上k無f道揆,下w無z法守』,年輕時讀這兩句話無o甚心8得。近年來在地方8辦1事,乃a知在上y之u人f必遵循於x道,在下i之c人p必遵守於y法。

若每個d人z都以0道揆自許,從7心7而不j從1法,則下u將凌上t了x。

2011-10-25 13:28:35

這段文字的意思,幫忙翻譯一下

12樓:七夜七日

才女吳藻,因為所嫁的丈大缺乏相應的才情而抑鬱終生。她的丈夫是個商人,雖對她的生活關心得無微不至,卻不懂她的詩詞,於是這個在詞曲創作、**、繪面方面都頗有才華的女性痛苦不堪,只能在婚姻裡自悲自喜、自酬自唱。她的愁大都系在了詞句中,琴無知音空自彈,詞留紙上,今人不看後人看。

或許因為失望太大,她甚至從未在詞中抒發一般女詞人都會寫到的對丈夫的情感,而完全用它來傾吐對婚姻對性別角色對才情的思考,她的詞不寫情愛,而是表現出對人世的絕望和冷漠。看她的一闋「祝英台近」詞,便可窺見她婚後的心情:

曲欄低,深院鎖,人晚倦梳裹;恨海茫茫,已覺此身墮、那堪多事青燈,黃昏才到,又添上影兒乙個。最無那,縱然著意憐卿,卿不解憐我,怎又書窗依依伴行坐?算來驅去應難,避時尚易,索掩卻,繡帷推臥。

「女為悅己者容」,但吳藻因丈夫的不解風情,不懂得怎樣安慰她那顆孤高寂寞的心,她憂愁苦悶,甚至懶於梳妝。

這種詞翻譯成大白話就沒味道了,你非得,就從字面理解吧。

翻譯這首古詩詞,給個譯文就採納,要純正的白話譯文,拒絕任何複製貼上!

13樓:淺笑茶蘼

郎君的情像秋後凋零的樹葉,我心卻是是路上飛舞的蝴蝶。什麼時候能望見你回來,雲外一山又一山。

在月影徘徊的梨花樹下,乙個人默默祝禱吧。只有夢裡能見你了,不知不覺聽見鳥的叫聲發現已是深夜。

「與」文言文翻譯

14樓:匿名使用者

yǔ①《動》給予。《鴻門宴》:「則與一生彘肩。」

②《動》結交;交好。《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③《名》朋友;同類者。《原毀》:「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④《動》通「舉」。整個;都。《涉江》:「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連》和。《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

⑥《介》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方,相當於「跟」、「同」等。《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⑦《介》介紹比較物件,相當於「跟……相比」。《柳毅傳》:「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

⑧《介》為;替。《兵車行》:「去時裡正與裹頭。」

yù①《動》贊同。《中山狼傳》:「固君子之所不與也。」

②《動》參與;參加。《餚之戰》:「蹇叔之子與師。」

yú《助》表示疑問、反詰或感嘆,相當於「嗎」、「吧」、「啊」。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歟」。《齊桓晉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br>

【與國】友好的國家。

【與手】施毒手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