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歷史為何要防止地方力量做大

2022-11-30 22:01:28 字數 5157 閱讀 5216

1樓:簷下鈴

歷史上防止地方力量做大,是為了**集權,加強全國管理,穩定社會秩序,防止地方力量過大影響**朝廷權力,甚至顛覆其政權。

2樓:匿名使用者

是為了防止叛亂的發生,縱觀歷史,大多數的造反都是因為地方勢力過於強盛,**皇權衰落,壓不住場子了,所以只能通過削蕃來加強統治。

3樓:來自德濟亭光明正大的油桃

古代現在都一樣,在古代的時候地方大員家屬都在**集權的控制之下,為的就是防止地方力量做大不聽皇帝指揮。

為什麼中國古代歷史上總是北方統一南方

中國古代國防分為哪幾個階段? 15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的國防是指從西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到2023年鴉片戰爭,共經歷了近四千年的漫長歷史,形成較為完整的古代國防理論體系,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初步形成時期(夏、商、西周時期),大約從西元前21世紀---西元前8世紀,中國為奴隸社會時期。

2、趨向成熟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大約從西元前8世紀---西元前3世紀末,它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 。

3、第三階段:豐富發展時期(秦至五代時期),大約從西元前3世紀---公元10世紀中葉,我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諸王朝,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上公升階段。

4、體系完善時期(宋至清前期),大約從公元960年到2023年,我國經歷了宋元明清(前期),這是封建社會會的後期,也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體系的重要時期。

在兵役制度上,隨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人口狀況和軍事需要而發展變化。

奴隸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人口稀少,戰爭規模小,主要實行兵民合一的民軍制度。

封建社會時期,民軍制逐漸演變為與當時歷史條件相適應的兵役制度,如秦漢時期的徵兵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兵制、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衛所兵役制等。

5樓:樂觀小山

大至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逐步上

公升階段、鼎盛階段,逐步下落階段。

內容介紹:

1、逐步上公升階段:

春秋至漢代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各諸侯國之間連年征戰,是國防觀念迅速得到了強化。形成了諸如「足食足兵」、「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富國強兵」、「尚戰,善戰,慎戰」、「不戰而屈人之兵」等思想。

到了漢代,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兵役制度和國防策略,築建了許多堅固的國防工程。(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

2、唐朝時期的鼎盛階段

到了唐代,兵役制度更加完善,國防思想進一步成熟,統治者重視國防和軍隊建設,使得當時中國疆域擴大,周邊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迎來中國歷史上國防的鼎盛時期。

武裝力量體制:**軍:地方軍,邊防軍。

3、逐步下落階段:從宋代到明清的晚期

宋朝積貧積弱,國家的國防開始走下坡路,到了晚清時期,中國的國防進一步下滑,縱觀我國古代國防史,當統治階級處於上公升時期,政治開明,經濟繁榮,軍事強大,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時,國防就強盛,國內混亂的時候,國防就削弱,就崩潰。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的國防歷史:

中國古代的兵制建設:

兵制,就是軍事制度,現在稱為軍制。我國夏初至戰國時期,就相繼出現多種形式的兵制。自秦統一中國到清末,歷代封建王朝都根據各自的需要和條件加強兵制建設,普遍建立便於帝王控制的統帥指揮系統,主要**裝備和軍需物品由國家監製和供給,因勢採用徵兵制、募兵制、世兵制等。

兵制的許多內容通過法律形式頒行。

中國古代的邊防、海防建設:

我國古代的邊防建設,主要是修築防禦工程和實行實邊固邊政策。我國古代的海防建設是從明代開始的。

中國古代富國強兵的國防思想:

富國強兵是我國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視的國防思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統治者和軍事家就已經認識到國防與經濟的關係,明確提出「國不富則無稱雄之本,兵不強則無爭霸之力」的政治主張。

6樓:墨陌沫默漠末

中國古代國防分為政策理論

、兵制建設和工程建設三個階段。

1、政策理論

夏朝至前清,古代國防理論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較為完整的古代國防理論體系。比如 「以民為本」、「居安思危」的國防思想指導;「富國強民」、「寓兵於農」的國防建設思想;「愛國教戰」、「崇尚武德」的國防教育思想;「不戰而勝」、「安國全軍」的國防鬥爭策略。

2、兵制建設

所謂兵制,就是軍事制度,一般稱為軍制。它包括武裝力量體制,軍事領導體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內容。

在武裝力量體制上,我國古代一般區分為**軍、地方軍和邊防軍。在軍事領導體制上,各朝代在軍事領導體制方面的做法雖然不盡一致,但皇權至上,軍隊的調撥使用大權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兵役制度上,隨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人口狀況和軍事需要而發展變化。奴隸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人口稀少,戰爭規模小,主要實行兵民合一的民軍制度。

封建社會時期,民軍制逐漸演變為與當時歷史條件相適應的兵役制度,如秦漢時期的徵兵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兵制、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衛所兵役制等。

3、工程建設

中國古代為抵禦外敵的侵犯,鞏固邊海防,修築了數量眾多、規模龐大的國防工程,如城池、長城、京杭運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中國古代國防建設中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築始於商代,之後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益完善,一直延續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戰成為我國古代戰爭中主要的樣式之一。

長城是城池建設的延續和發展,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西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北部的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

當代國防四種型別:

1、擴張型。大國為了維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權主義,侵略、顛覆和滲透他國。

2、自衛型。主要依靠本國力量,廣泛爭取國際支援,防止外敵入侵,維護本國安全。我國堅持和平自主的防衛原則,永不擴張,也不容別國侵犯我國一寸土地。

3、聯盟型。以結盟形式,聯合他國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為擴張和自衛型,還可分為一元和多元聯盟,前者有乙個大國做盟主。

4、中立型。中小發達國家嚴守和平中立的田防政策,制定總體防禦戰略和寓兵子民的防禦體系。如瑞士。

中國屬於積極防禦自衛型的國防。

國際形勢日漸緩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橫行。居安思危,我國既要加速發展,也要確保安全。「國富」「兵強」是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兩大支柱。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7樓:李靜靜的春天

歷史故事_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篇一:人棄我取

戰國初,魏文候任用李悝為相國,厲行改革,加強統治。他實行保護農民利益和發展農業的「平糴[dí]」法。所謂「平糴」,就是國家在豐收年份用平價買進糧食,到荒年時以平價賣出,使糧價保持穩定。

這樣,就促進了封建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之一。

李悝的經濟改革,尤其是所實行的「平糴」法,使乙個名叫白圭[guī]的商人受到啟發。經過反覆思考,他想出了一種適應時節變化的經商致富辦法,這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這個辦法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別人不要的我要下來,別人要的我就給予。

按照這個辦法,在豐收季節,農民收的糧食很多,大家都不要,價錢也就便宜下來,他就大量買下糧食。這時,糧價雖然很低,但蠶絲、漆等因不是收絲或割漆的季節,沒有大量上市、價錢自然很高,他趕緊把這些貨物賣出去。

到了收絲時節,蠶絲大量上市,價錢賤下來,而糧價卻高了起來。這時,他就收進蠶絲,賣出糧食。就在這買進賣出之間,牟利致富。

歷史故事_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篇二:以鄰為壑

大禹在視察了各地洪水的情況後,覺得光用土壤來堵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應該把水疏導出去。為此,他大力開掘溝渠讓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

禹帶領百姓們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個年頭,曾經三次過自己的家門而不入。最後,他終於戰勝了洪水,使江河通暢,東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來被淹沒的土地,如今又變成了良田。

到了戰國初,有個叫白圭的水利專家,也非常出名。什麼地方河堤有了裂縫、漏洞、滲出水來,他一到就能修好。後來,他被請去魏國當相國,魏國的國君對他很信任。

有一次,孟子來到魏國,白圭在會見他的時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領,甚至自我吹噓說:「我的治水本領已經超過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學問的人,當場駁斥他說:「你說錯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當作大水溝,順著水性疏導,結果水都流進大海,與己有利,與人無害。如今你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鄰國當作大水溝,結果洪水都流到別國去,與己有利,與人卻有害。

這種治水的方法,怎麼能與大禹的相比呢?」

歷史故事_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篇三:舉足輕重

公元20xx年,光武帝劉秀雖已建立了東漢政權,但全國尚未統一。當時,蜀地的公孫述也想稱王稱帝,爭奪天下。這個時候,有乙個實力派人物叫竇[dòu]融。

王莽當權的時候,他當上了伏波將軍。王莽失敗以後,他歸附了淮陰王劉玄,不但做了張掖[yè]都尉,還被劉玄的部屬推舉為河西五郡大將軍。

擁有河西五郡的大將軍竇融看到劉秀在政治、軍事上佔優勢,有意順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討,決定派使者帶著書信和禮物前往洛陽。劉秀得知此事後,十分高興,隆重接待了使者,並給竇融寫了一封書信,信中說:「蜀地有公孫述,現蜀漢相攻,你的地位極為重要,一抬腳就會影響兩端的輕重,無論你站在哪一方,都可以決定一方的成敗。

(原文是:『舉足左右,便分輕重。』)」從此,竇融十分忠心地跟隨著劉秀,很快被公升為大司馬。

劉秀得到竇融的支援,實力大增,終於消滅了公孫述和其他政敵﹐統一了天下。

後來,人們把「舉足左右,便分輕重」簡縮成「舉足輕重」這一成語,用來形容在關鍵時刻處於關鍵地位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到整個局面。

8樓:

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劉備、關羽、張飛自桃園結義後,雖整天東奔西跑,但因缺少謀士,總覺得恢復漢朝天下無望。後來得徐庶幫助,連打勝仗。徐庶為救母無奈去了曹營。臨走推薦了諸葛亮。

一日,劉備帶關羽、張飛來到隆中臥龍岡,想請諸葛亮出山。小僮說:"先生今早出去了。

"劉備讓僮子轉告先生說他來訪,然後拉馬悶悶不樂地回去了。又過了數日,劉備控得諸葛亮已回家,便同關、張二次來訪。僮子說:

"先生正在草堂看書。"劉備求見後得知不是諸葛亮,而是其弟諸葛鈞。於是留下一封信,表達敬慕之情。

兄弟三人又冒雪回去了。

回到新野不久,劉備想再次去請諸葛亮。關羽勸說:"可能諸葛亮沒本事,怕見我們。

張飛則說:你們別去了,我用繩子捆來。劉備忙講了當年文王訪姜子牙的故事。

兄弟三人又第三次來到臥龍岡。他們一到,小僮忙說:"先生在睡覺。

"劉備一直等到諸葛亮睡醒後更衣相見。劉備不辭勞苦,三顧顧廬,終於請出諸葛亮出山輔佐,共圖大業

古代埃及的歷史比中國歷史早多少年

古代埃及的歷史比中國歷史早10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形成於6000年前 前4000年 左右,古埃及前王朝開始於5100年前 前3100年 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於西元前30年羅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從那爾邁國王統一了上下埃及開始共經歷了早王朝 古王國 第一中間期 中王國 第二中間...

中國歷史至今最有錢的人是誰,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有錢的人是誰啊

皇帝,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你再有錢也是皇帝的 沈萬三 有說生於1296年,另有兩說1330年和1328年,卒於1376年 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元末明初商人 巨富。中國歷史至今最有錢是財神爺 歷史上最有錢的人,是商帝辛殷壽。在此談一下,集中華藝...

中國古代著名以少勝多戰役有哪些,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鉅鹿之戰 來濰水之戰 官渡自之戰 赤壁之戰.這些歷史上bai的著名戰役,都是du以少勝多的zhi典範。俗話說,山不在高,dao有仙則名。打仗不在人多,能贏就行 俗話又說,百二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以少勝多是真能耐,是四兩撥千斤,是臥薪嘗膽,是借勢東風,是百般機靈 牧野之戰 姜尚 周武王 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