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叫解粽節,粽子為什麼叫端午粽

2022-11-16 02:36:08 字數 6299 閱讀 1529

1樓:我是龍的傳人

端午節被稱為解粽節,是因為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

「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乙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地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龍舟節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廣東地區稱之為扒龍船。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當五汛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

天中節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乙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端午節除是古代圖騰祭祀節外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粽子為什麼叫端午粽

2樓:太和資訊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粽葉包裹糯公尺蒸製而成。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就在前幾年,江西德安縣宋代古墓出土了兩個實物粽子,據考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

查詢相關資料才發現,原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戰國末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然後又派節使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向楚懷王陳述,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把屈原驅逐出郢都。

楚懷王去了秦國就被軟禁起來,楚懷王後來憂鬱成疾,悔恨交加,二年後客死在長安。到後來楚懷王之子楚頃襄王即位,秦國陸續派兵攻打楚國,勢如破竹,頃襄王狼狽逃出京城,郢城被秦兵攻占後。屈原在流放的路上,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都城被攻陷的訊息後,心如死灰,仰天哀嚎一聲,便跳進了湍急的汨羅江,這天正是是農曆五月初五。

汨羅江附近的漁夫和周圍的百姓,聽說屈原跳江自盡的訊息後,都划船來到江上,駕龍舟爭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並鳴鑼擂鼓驅趕蛟龍。為了防止魚蝦破壞屈原的軀體,他們紛紛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裡,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用來迷昏惡龍野獸。經過漫長的歲月,這一行為便慢慢演化成今天的賽龍舟、吃粽子。

之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殉難之日,楚國百姓都會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吃粽子、劃龍舟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為紀念。並且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公尺、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因各地習俗的不同,人們給粽子的含義也有所不同,在南方與北方就有著較大的差別。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複雜,尤其是餡,變化多樣。和北方粽子的乙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公尺原料,多預先用稻草灰湯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場上**的大多數是糯公尺粽。

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公尺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湖州粽呈特有的長條形,形似枕頭,故有「枕頭粽」之稱:又因其身形瘦長,中間凹,兩頭翹,頗具線條美,小巧優雅,故有人戲稱其為「美人粽」。湖州粽基本都是純手工製作,很是考究;用料亦多種多樣,如醬油、鮮肉、豆沙、蛋黃等。

3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公尺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

"俗以菰葉裹黍公尺,……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公尺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端午節又稱為什麼節

4樓:佩奇說影視娛樂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公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劃龍舟(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龍舟概述:

賽龍舟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江浙地區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龍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漢族龍圖騰文化的代表之一。春秋戰國時期,龍舟競渡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後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也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龍舟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扒龍舟分為起龍、遊龍、競賽、收龍等幾個環節。扒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是一種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現流行於中國及世界上一些國家與地區。

5樓:匿名使用者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fa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乙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

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沈榜宛《雜記》載:

「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已出嫁之女,亦歸寧簪以榴花,曰女兒節」。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6樓:木子硬筆

木子硬筆書法。您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為什麼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西元前278年秦國侵略了楚國,屈原悲憤抱石投江……

7樓:唐子怡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

8樓:牧小安呀

龍舟節,寵物節,端陽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等。

9樓:匿名使用者

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五日節 艾節 端五 重午 午日 夏節

10樓:手機使用者

參考資料

端午節為啥叫粽子節呢?

11樓:壞蛋老公他媳婦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粽葉包裹糯公尺蒸製而成。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就在前幾年,江西德安縣宋代古墓出土了兩個實物粽子,據考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

查詢相關資料才發現,原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戰國末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然後又派節使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向楚懷王陳述,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把屈原驅逐出郢都。

楚懷王去了秦國就被軟禁起來,楚懷王後來憂鬱成疾,悔恨交加,二年後客死在長安。到後來楚懷王之子楚頃襄王即位,秦國陸續派兵攻打楚國,勢如破竹,頃襄王狼狽逃出京城,郢城被秦兵攻占後。屈原在流放的路上,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都城被攻陷的訊息後,心如死灰,仰天哀嚎一聲,便跳進了湍急的汨羅江,這天正是是農曆五月初五。

汨羅江附近的漁夫和周圍的百姓,聽說屈原跳江自盡的訊息後,都划船來到江上,駕龍舟爭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並鳴鑼擂鼓驅趕蛟龍。為了防止魚蝦破壞屈原的軀體,他們紛紛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裡,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用來迷昏惡龍野獸。經過漫長的歲月,這一行為便慢慢演化成今天的賽龍舟、吃粽子。

之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殉難之日,楚國百姓都會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吃粽子、劃龍舟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為紀念。並且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公尺、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因各地習俗的不同,人們給粽子的含義也有所不同,在南方與北方就有著較大的差別。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複雜,尤其是餡,變化多樣。和北方粽子的乙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公尺原料,多預先用稻草灰湯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場上**的大多數是糯公尺粽。

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公尺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湖州粽呈特有的長條形,形似枕頭,故有「枕頭粽」之稱:又因其身形瘦長,中間凹,兩頭翹,頗具線條美,小巧優雅,故有人戲稱其為「美人粽」。湖州粽基本都是純手工製作,很是考究;用料亦多種多樣,如醬油、鮮肉、豆沙、蛋黃等。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100字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 角黍 筒粽 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 茭白葉 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 角黍 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 筒粽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粽子被正...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為什麼要賽龍舟???

1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為吃粽子了 2 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吃粽子 做香包,源於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 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3 吃粽子和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還被人們還付予了不同...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

為了紀念屈原老先生。最初是為了防止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後來形成了習俗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還要插艾草.因為 這是傳統的節日 當然要嘍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 人們為什麼要賽龍舟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 約西元前340 西元前278年 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