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皮蛋,鹹蛋,粽子啊

2021-03-06 02:47:53 字數 5433 閱讀 8488

1樓:布班之書

為什麼:

紀念屈原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公尺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有吃鹹蛋皮蛋的習俗 江浙那邊盛行

吃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吃豆腐。

2樓:匿名使用者

粽子是幾年屈原的,皮蛋鹹蛋應該也是美好祝願吧。

3樓:宗大帥

端午節紀念屈原,吃粽子劃龍船;可沒有吃皮蛋鹹蛋的習俗呀!

4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曲原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皮蛋,鹹蛋,粽子

5樓:大鹿萌欸

紀念屈原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公尺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有吃鹹蛋皮蛋的習俗 江浙那邊盛行

吃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吃豆腐。

6樓:馨晟餐飲

因為端午節是紀念過去的賽龍舟的日子,所以每年都會有端午節之說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皮蛋???

7樓:愛你

端午食粽作為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到了唐、宋時,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

端午節除吃粽子外,還要吃茶蛋和皮蛋。蛋分雞蛋、鴨蛋、鵝蛋等。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8樓:草哥哥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9樓:百度使用者

端午吃粽子來歷有許多傳說。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公尺,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

「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

「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

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說法。 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公尺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松。

」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由於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製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了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聖誕節,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嚐嚐母親親手製作的粽子。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他們用糯公尺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陽曆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公尺粉,其形狀酷似鐘形。 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較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的,風味與我國浙東的粽子相同。

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棕子和鹹鴨蛋

10樓:匿名使用者

想當年,屈原失意,於農曆五月初五日怒投汩羅江而死。廣大的群眾為了使他的屍身免受魚蟲蝦蟹的啃食,以糯公尺、果仁或肉類,用粽葉包裹成粽子,投入汩羅江填堵魚嘴,讓它們吃飽,不至食屈原之身。久而久之,人們會在端午這天,食用粽子,以紀念這位偉大的先屈。

不過後來,隨著地域的不同,人們的習慣也不盡相同:在北方,大家會比較簡單,有些地方只是蹋青、食粽子即可;而在南方,大家還會食用皮蛋、鹹鴨蛋,有些地方還會用艾葉煮水來擦洗身體或泡澡;有些地方還有喝雄黃酒的習俗,這是由於過了這個節氣,蛇蟲鼠蟻便多了起來,而雄黃在傳說中具有驅蛇的功效。

端午節吃粽子和吃鹹鴨蛋的由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公尺,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

「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 得兒子的說法。

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公尺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松。」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由於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製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了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聖誕節,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嚐嚐母親親手製作的粽子。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他們用糯公尺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陽曆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公尺粉,其形狀酷似鐘形。

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較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的,風味與我國浙東的粽子相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12樓:

中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三大節日」。

端午節為何叫「端午」?原來,「端」是「初」的意思,「初五」就是「端午」,按照中國曆法,五月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就是「端午」了。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曾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端午節源自古代的夏至習俗,有的認為是古代長江一帶人們對龍圖騰的崇拜,不過在民間最普遍的說法則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生活在西元前3世紀的楚國,他的祖國被敵國攻陷以後,他懷著悲憤的心情跳入汩羅江身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日。以後,每到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高潔的品格,都要以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祭奠他。

後來,竹筒裝公尺又演變為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粽子在古時候被稱為「角黍」,它是以葦葉、竹葉等包裹糯公尺,以線繩捆紮成錐形或枕頭形,蒸煮而食。在端午節前夜,家家都要包製粽子,上鍋蒸煮,以備應節食用。

粽子還是互相饋贈的禮品,端午節走親訪友,人們都要互贈自家包的粽子。

端午節食品除了粽子外,中國各地還有一些吃食,比如吃鹹鴨蛋、喝雄黃酒,這都是取自民間避邪的說法。

除了吃,端午節還有很獨特的裝飾民俗。這一天,每家門前都要懸掛艾草和草蒲,這是兩種藥草,一方面是為了避邪,另一方面是因為初夏時節,多雨潮濕,毒蟲滋生,人容易得病,這兩樣藥草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另外,在端午節,人們還會給小孩纏繞五色絲線,寓意「長命百歲」,縫製香包,形狀就像老虎、葫蘆,裡面裝上香料,用絲線掛在小孩胸前,還要給小孩子穿虎頭形狀的鞋,圍上繡有老虎的肚兜,這都是為了保佑小孩平安吉祥的意思。

在中國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龍舟比賽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據說這一習俗也與屈原有關,傳說是老百姓發現屈原跳江後,拼命划船前去相救。後來就演變成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的風俗了。

每年端午,江邊湖邊的龍舟競賽,就成了一場規模巨集大的節日盛會,有的地方有五六十艘龍舟參賽,每艘船首都安裝有木雕龍頭,色彩鮮豔,形態各異。名船上鑼鼓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河岸止彩旗飄揚,萬眾歡騰。扣人心弦的龍舟競賽將端午節推向了高潮。

參考資料:http://gb.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100字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 角黍 筒粽 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 茭白葉 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 角黍 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 筒粽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粽子被正...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為什麼要賽龍舟???

1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為吃粽子了 2 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吃粽子 做香包,源於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 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3 吃粽子和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還被人們還付予了不同...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賽龍舟,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詞,深入人心。人們 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 午日節 五月節 浴蘭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