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抑商的政策,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2022-11-06 15:46:49 字數 5064 閱讀 2643

1樓:清風徵凡

重農抑商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從商鞅變法規定的獎勵耕戰,到漢文帝的重農措施,直到清初恢復經濟的調整,都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

中國封建社會採取這種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決定的。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經濟的主要部門是農業。農業是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提供給人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農業生產的狀況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存亡。

為此,歷代統治者都把農業當作根本性的大事來抓,採取一系列督促、鼓勵、組織農業生產的措施,在國家經濟政策上向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方向傾斜。通過發展農業,封建國家可以徵收穩定的土地稅來保證財政收入,還有利於社會穩定,將農民緊緊束縛在土地上。統治者認為,發展工商業不如經營土地使生活有保障,還會加劇勞動力從土地上流失,造成種種社會問題。

因此,重農抑商、以農立國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治國主張。

2樓:匿名使用者

始於商周,明清是最極端的.

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3樓:愛冪不放手

一積極: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當時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維護社會穩定、鞏固新興地主階級政權起了積極作用。例如商鞅變法,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從而促進了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消極:“重農抑商”政策也導致地主官僚不斷兼併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農民破產流亡,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激化了階級矛盾,造成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地主官僚集團也因瘋狂兼併土地而更加腐敗。

到了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而統治階級依然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這些做法,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國家落後,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積極作用。

4樓:林芯雪

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當時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商鞅變法積極推行農戰方針,採用各種手段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從而促進了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西漢初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於漢初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但是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而在這時統治階級依然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把商農發展對立起來,並在重農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導下推行一系列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從而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違反了經濟發展規律,這樣就失去了其產生之初的進步性

重農抑商政策的相關內容是什麼?

重農抑商的政策什麼時候改變的

5樓:2781學

一、廢除的時間是:2023年,清**設立商部,獎勵工商。百姓觀念改變則是在19世紀70年代,民族工業出現,代表有:

朱其昂在天津創辦貽來牟機器磨坊,鐵匠方舉贊和孫英德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等等。

二、簡介:

1、“重農抑商”政治方針是古代統治者慣行的基本治國之策。自戰國時形成“獎耕戰”、“抑商賈”政策始,秦漢後“重農抑商”、“崇本抑末”漸成國策,到宋元“專賣”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農抑商政策之表現。“重農抑商”、“農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約和影響中國歷史。

“重農抑商”政策在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具體表現 法律的內容必然為經濟形態所決定,當“農本商末”觀念被統治者信奉以後,作為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體現的抑商之法應運而生。

重農抑商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從李悝變法、商鞅變法規定的獎勵耕戰,到漢文帝的重農措施,直到清初恢復經濟的調整,都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

”2、民族工業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中國人創辦的用機器生產的工業。洋務運動創辦的軍用、民用企業都應屬於民族工業。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

六、七十年代。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2023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建立,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

6樓:

這個是歷史話題,人類文明發展到封建社會之後,也就是農耕社會之後,基本都能滿足自給自足,統治者為了便於統治,同時勞動力都用在土地耕作上,所以制定了重農抑商政策。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這是有助於生產,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有利於國家穩定的。但往往事情都有兩面性,當生產力發展到一階段,當人口已經到達一定數量,農耕物產已經足夠豐盛的時候,再繼續重農抑商就是落後的政策了。

重農抑商政策的改變最早在西歐國家,當時的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國家開始遠航,搶奪了大量財富需要交易,同時發現交易可以帶來更多的財富。其中有名就是英法的**大戰。

如何理解“重農抑商”政策

7樓:匿名使用者

一、“重農抑商”政策含義與目的主張重視農業而限制打擊工商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戰國商鞅變法首倡,併為歷代王朝沿用。直接目的:

確保賦役的徵派和地租的徵收;根本目的:鞏固封建統治。二、歷代“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 農耕時代的中國商業和商人的命運,與王朝的政策相關,而政策的變化,也與不同時代的形勢相關連。

由於商業在社會經濟和財政稅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統治者一般對商業還是給予一定的重視和鼓勵。《尚書·洪範》記載當時的政務時說:“一日食,二曰貨:

”商業**“貨”在八種政務中排在第二,僅次於農業生產“食”。在《周禮》 “以九職任萬民”中,商業位居第六,“六曰商賈,阜通貨賄”,與農業、百工相提並論。但商業的不穩定性及商**動性大等特點,與戰國時期強調耕戰、加強**集權的取向發生矛盾,於是出現了重農抑商思想。

按照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在生產力並不發達的古代, “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而商人們不事生產, “聚弗靡之財,蓄積待時”,他們依仗其雄厚的財力,生活上“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過吏勢”,因而被韓非視為“邦之蠹也”。秦國奉行法家思想進行改革,實施了一系列重農抑商措施。

商鞅變法時明確以農業為“本業”,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徵商稅。 漢初民生凋敝,商人卻囤積牟利。漢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並嚴禁商人購置土地,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對恢復社會經濟造成的阻礙。

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鬆動。朝廷對海外**的鼓勵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中唐以後,“工商雜類不得預與士伍”等禁令鬆弛。

北宋允許商人中“奇才異行者”應試,南宋以後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參加各級考試,中舉做官的越來越多。宋代還有“榜下捉婿”的風習,每當張榜公佈進士考試結果時,富商大賈爭相挑選新科進士做女婿。官商分利 鹽鐵官營弊端重重:

效率低下,經營呆板,官僚機構更加臃腫,有權的官吏常常欺壓、勒索百姓等。於是, “官商分利”應運而生,凡官營和專賣中感到棘手的經營環節或經營單位,一律承包給商賈,分部分專賣利潤給商人。國家的專賣利潤雖由全部變成部分,開支卻大為減少,而且商人蔘與經營使效率提高、總利潤增加,**的實際收入反而成倍增長。

唐宋以來,官商分利原則運用得日益廣泛,出現了鹽引、茶引等各種禁榷商品的轉賣憑證。很多商人尤其是鹽商,在與官府合作、為國家服務中發家致富,地位尊崇。 明清時期,商品貨幣經濟空前活躍,國家財政也從商業稅收中得到很大補充。

但統治者認為商品交換並不能創造新的財富,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對商業發展並不採取鼓勵政策,還經常以各種方式對商人進行盤剝。由於害怕私人海上**造成沿海地區與海外勢力勾結,形成不安全因素,明代禁止民間出海**,清初海禁更嚴。清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只開放四口通商,其後只許廣州一口通商 明清時期的抑商政策,並不能完全遏制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但確實阻礙了新經濟因素的成長,成為導致中國被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之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重農抑商”政策的變化與結束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鬆動。朝廷對海外**的鼓勵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北宋允許商人中“奇才異行者”應試,南宋以後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參加各級考試,中舉做官的越來越多。

宋代還有“榜下捉婿”的風習,每當張榜公佈進士考試結果時,富商大賈爭相挑選新科進士做女婿。可以看出,封建社會的初期和晚期,即秦漢與明清時代,嚴厲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但其作用大相徑庭。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農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在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堅持重農抑商政策,把商、農發展對立起來就違反了經濟發展的規律,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而在唐宋時期,這個政策有了一定的鬆動,商人的地位有了明顯的變化。明代,由於資本主義的萌芽,出現了重視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強調經世致用的思想。

黃宗羲駁斥輕視工商業的傳統思想,指出工商業和農業一樣,提出“工商皆本”,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鴉片戰爭後,自然經濟逐漸解體,60、70年代,早期維新派提出了與西方進行“商戰”的策略,同一時期的洋務運動,引進西方的機器生產,以求富為目的興辦了一批民用企業。甲午戰後,清**允許民間辦廠,鼓勵發展資本主義,“重農抑商”政策,也就名存實亡了。

簡述重農抑商政策的發展歷程

8樓:大愚若智

重農抑商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從李悝變法、商鞅變法規定的獎勵耕戰,到漢文帝的重農措施,直到清初恢復經濟的調整,都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

”商周時期 :國家曾採取鼓勵政策,支援商業發展。後來社會上出現日益嚴重的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生產等危及政權統治等問題,於是出現重農抑商思想。

戰國時期:強調耕戰、加強**集權於是出現了重農抑商的思想。商鞅在秦國實現變法時,首倡“重農抑商”。

西漢初:經過長期戰亂,民生凋敝,商人卻囤積牟利。漢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並嚴禁商人購置土地,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對恢復經濟造成阻礙。

漢武帝推行:貨幣官鑄、鹽鐵酒專賣、官營販運、物價管理、以及向工商業者及加重徵稅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賈的勢力。

中唐以來,重農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種鬆動。朝廷對海外**的鼓勵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明清時期,商品貨幣經濟空前活躍,國家財政收入也從商業稅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補充。但統治者認為商品交換不能夠創造新的財富,對商業發展並不採取鼓勵政策,還經常以各種方式對商人進行盤剝,破壞了工商業的正當經營,以至於影響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重農抑商 是儒家的觀念嗎?

算不上。理論上,儒家思想並沒有談到經濟方面。無論是孔子孟子還是朱熹,他們的思想從來沒有談到這個問題。重農抑商 只能說是過去王朝統治者的乙個統治思維,這種統治思維並不一定源於儒家思想。可能純粹是因統治需求而產生的。儒家思想對這個問題沒有涉及,所以談不上儒家支援這種思想,也談不上反對這種思想。不是,是農...

(13分)「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基本的經濟政策,然而中國古代

支援一下感覺挺不錯的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什麼是重農抑商政策?中國封建社會實行這一政策的原因 表現 實質及對中國古代經濟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內容 這是襲我國古代最基本的經濟政bai策,其主張是 重du視農業,以農為本,限zhi制工商業的發dao展,即保證經濟政策向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方向傾斜。原...

重農抑商時期是如何看待農業和商業的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乙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版麼樣的經濟政策權,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於人們來說擁有土地可以榨取鉅額財富,且地租收入較穩定,是發家致富的最好手段 同時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的發展可使人民安居樂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