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舉以相國,叔向攜手以上。然則非言之難為,聽而識之者難遇也。」求文言文翻譯

2022-10-19 21:27:08 字數 6343 閱讀 6797

1樓:匿名使用者

此句出自唐 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原文整段是這樣的:「夫牛角之歌,辭鄙而義拙;堂下之言不書於傳記。齊桓舉以相國,叔向攜手以上,然則非言之難為,聽而識之者難遇也」

我嘗試翻譯如下:「(寧戚)擊牛角所唱的歌謠言辭粗俗而含義質樸;(鬷zōng蔑在叔向家的)廳堂階下所說的話沒有記載在傳記之中。(但是)齊桓公任命(寧戚)為相,叔向(走下堂階)拉著(鬷蔑)的手走上去。

如此可見,並不是話語難以表達意思,而是能聽懂說話人心意的人很難遇見。」

這句話用了兩個典故:第乙個出自《藝文類聚》卷九十四,孫汝聽引《琴操》:「寧(通寧)戚飯牛車下,叩牛角而歌曰:

『南山研,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短布單衣裁至骭。

長夜冥冥何時旦……』齊桓公聞之,舉以為相」。第二個出自《左傳 昭二十八年》:「昔叔向適鄭,鬷蔑惡,欲觀叔向,從使之收器者而往,立於堂下,一言而善。

叔向將飲酒,聞之日:『必鬷明(鬷蔑字然明)也。』下執其手以上」。

這兩個故事說的都是懷才不遇的人找機會展現自己,而幸運的是他們所遇到的人都有理解他們才華的眼光,所表達的也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意思。韓愈寫這篇文章是永貞元年(805),之前他因言獲罪被貶官,當時新皇登基,他才被赦免,我估計他寫這封信的目的無非是自薦,希望李侍郎也能像齊桓公、叔向知遇寧戚、鬷蔑那樣將他重用。

另外,說個題外話,我在網頁上查這句的出處,所有網頁都寫的是《上兵部李四郎書》,可我最後在《上兵部李侍郎書》裡邊找到了。不知李四郎和李侍郎有何關係?還是僅僅是以訛傳訛?

2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任命(管仲)為宰相,(是因為)鮑叔先前拉著管仲的手來向皇上舉薦。既然這樣,就不是進言難以做到,而是善於聽取和識別忠言的人很難遇到啊。

3樓:蘭花花

齊桓公任命他(管仲)為宰相,鮑叔拉著他(管仲)的手一同上前覲見。這就是說,不是進獻忠言難以做到,而是善聽善識的人很難遇到。

如果滿意,請採納。

4樓:

因此,齊桓公選拔他做相國,叔向拉著他的手推舉給君王。雖然這樣,但是不是舉薦人難以做到,而是賞識人才的人很難遇到。

文言文翻譯

5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北極星工作室

虛詞(而、之、以等常見18個虛詞)

句式(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固定句型)2落實得分點:關鍵實詞、虛詞,字字落實翻譯: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苟立異姓,吾當死之。(翻譯:民無道,眾辱我,

6樓:弘雪珊仍來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②而難成;久處一方③,則習染④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⑤,無車馬之資⑥,猶當⑦博學審問⑧,古人與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⑩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11)之士,雖子羔、原憲之賢(12),終無濟(13)於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⑨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⑩乎?

【字詞注釋】

①選自《與友人書》,作者顧炎武。②孤陋:學問和見識淺薄。

③方;地方。④習染:沾染上某種習氣。

習:沾染。⑤窮僻之域:

貧困偏僻的地方。⑥資:費用。

⑦猶當:還應當。⑧審問:

詳細考究。⑨古人與稽:與古人相合。

稽:合。⑩庶(sh))幾:

差不多。(11)面牆:對著牆壁,即一無所見的意思。

(12)子羔、原憲之賢: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子羔,即高柴,春秋衛人;原憲,字子思,春秋魯人。

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13)濟:接濟

【詩文翻譯】

人做學問,如果不是每天進步,那就是在每天退步。如果沒有學伴,見解就會片面淺顯,難以學成。在乙個環境裡呆久了,會不知不覺染上某些習氣。

如果不幸處於窮鄉僻壤,沒有坐馬車的盤纏,仍要廣泛的獵取學問並詳細考究,看到古人的**考察,以便知道學問的正確與否,這樣一來,差不多得到學問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門去,又不去讀書,則是像乙個面牆的人一樣,對學問一無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對國家還是沒有用處的。孔子說:

「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

連孔子這樣的聖人,仍須努力地學習,今人難道不該以此勉勵自己嗎?

7樓:仲孫子楠御和

孔子觀於周廟

原文孔子觀於周廟,有敧①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

」對曰:「此蓋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

「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

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

(《韓詩外傳》)

注釋:①欹:傾斜。②宥座:座位右邊。「宥」通「右」。③中:這裡指裝水到一半。④惡(wū):**,怎麼。

譯文:孔子參觀周廟,看到欹器。孔子問守廟的人說:

「這是什麼東西呢?」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右坐之器。

」孔子說:「我聽說右坐之器盛滿水就會傾覆,空了就斜著,水裝到一半時就會垂直,是這樣的嗎?」守廟人回答說:

「是這樣的。」孔子讓子路取水來試,果然水滿便傾覆,空了就斜著,裝到一半時就垂直而立。孔子長嘆道:

「嗚呼!怎麼會有滿而不顛覆的呢!」

品悟感想: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得到兩點啟示:

1.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狂妄自大,驕傲自滿。

2.我們要學習孔子的實踐精神,不能一味聽信傳言,要親自動手驗證。

逆向反思:

1.不正的容器,水滿了就會顛覆,所以我們首先要使自己成為正直之士,才能成為飽學之士。

2.世間的知識有許多,我們不必事事躬親,要學會提高效率,利用現成的經驗成果。

求,翻譯文言文

8樓:逍遙小帝皇

原文:沓龍超,晉壽人也。性尚義俠,少為鄉里所重。

永熙中,梁將樊文熾來寇益州,刺史傅和孤城固守。龍超每出戰,輒破之。時攻圍既久,糧矢方盡,刺史遣龍超夜出,請援於漢中,遂為文熾所得。

許以封爵,使告城中曰:「外無援軍,宜早降。」乃置龍超於攻樓上。

龍超乃告刺史曰:「援軍數萬,近在大寒。」文熾大怒,火炙殺之。

至死,辭氣不撓。大統二年,詔贈龍驤將軍、巴州刺史。

翻譯:沓龍超,是晉壽縣人,為人推崇行俠仗義,小時候就被家鄉的人很看重。永熙年間,梁國將領樊文熾來襲擾益州城,刺史傅和率軍堅守孤城。

沓龍超每次出城迎戰敵人都獲勝。敵人圍攻益州城時間一長,糧草和**都快用光了。刺史派他夜裡出城,向漢中求援,就被樊文熾擒住了。

樊向他許諾封大官,讓他告訴城裡的軍民:「外面沒有援軍到來了,還是早早投降吧。」就把他放在攻城樓上。

他告訴刺史說:「我們的援軍有幾萬人,離我們很近了,就在大寒那裡。」樊極為生氣,用火把他燒死。

他到死前都是不肯屈服。大統二年,皇帝頒詔書追贈他龍驤將軍的名號、以及巴州刺史之職。

文言文《讀書之法》朱熹 求翻譯

求翻譯 文言文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句話出自曾鞏《瀛州

10樓:亢菊登寅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去複習,不是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

: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

阜)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時常地複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

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拼音:yùn,生氣,發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補充詞解釋:

而:連詞。(可譯為並且)例:學而時習之。

轉折。(可譯為卻)

例:人不知而不慍。

亦(yì):同樣、也是。

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自:從。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乙個認識過程,「習」是乙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11樓:超時空者

其餘凡是塌壞的房屋,通通進行了很好的修復,讓他們回覆到和之前一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公開組織讓大家行其方便,將已經泡過雨水的糧食另行建造倉庫,統一組織重新囤積儲藏起來。

12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牆壞了的屋子,不是不修理,是因為修了之後還會壞成這樣, 所以還不如公開來使其物有所值,改成倉庫用,經營之下也掩蓋了缺點。

13樓:宋來吳冰菱

《劉基論天下》是月,吳徵青田劉基、龍泉章溢、麗水葉琛、金華宋濂至建康。

初,吳國公至婺州,召見濂。及克處州,胡大海薦基等四人,即遣使以書幣徵之。時總制孫炎先奉命聘基,使者再往反,不起。

炎為書數千言,陳天命以諭基,基乃與三人者同至。人見,吳國公甚喜,賜坐,勞之日:「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爭,何時定乎?

」基陳時務十八事,且言:「明公因天下之亂,崛起草莽間,尺土一民,無所憑藉,名號甚光明,行事甚順應,此王師也。我有兩敵:

陳友諒居西,張士誠居東。友諒包饒、信,跨荊、襄,幾天下半;而士誠僅有邊海地,南不過會稽,北不過淮揚,首鼠竄伏,陰欲背元,

陽則附之,此守虜耳,無能為也。友諒劫君而脅其下,下皆乖怨;性剽悍輕死,不難以其國嘗人之鋒,然實數戰民疲。下乖則不歡,民疲則不附,故漢易取也。

夫攫獸先猛,擒賊先強,今日之計,莫若先伐漢。漢地廣大,得漢,天下之形成矣。」

吳國公大悅,日:「先生有至計,毋惜盡言。」於是設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

《死友》十一日,天空無雲,風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過一樣。我拄著拐杖開始攀登恆山,向東走,一路盡是低矮的土山,沒有爬山的辛勞。

走了一里,轉向北再走,所見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紅色。有盤曲的松樹並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山崖漸漸高起來,陽光透過松樹像過篩一樣投下陰影,這裡名叫虎風口。從此石路縈繞盤旋,開始了順著山崖藉著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著「朔方第一山」,裡面有一間官房,有廚房,有水井。

從牌坊的右邊向東順著石階而上,崖的半腰是寢宮,寢宮的北邊是飛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嶽殿了。北嶽殿上面是絕壁,下面挨著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階插向雲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著。從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著北嶽殿構成一間屋子,叫會仙台。

台中塑著群仙,四周排列緊密沒有空隙。我這時想著從高崖攀援登.亡絕頂。轉過北嶽殿東,望見高崖裂開的地方,中間懸垂千尺草莽,是登頂的小路。

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裡,然而滿山的荊棘茂密,參差的樹枝和枯竹,只是鉤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斷,不斷地努力,卻好像墜人洪流中,沒在水裡不能出來。我更加鼓足勇氣攀登,許久才鑽出荊棘,登上峰頂。

這時陽光明亮絢麗,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塊紛紛墜落,各種樹濃陰遮蔽。這山的土山沒有樹,而石山才有樹。北邊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樹都長在北邊。

渾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著一重山,蒼茫看不到邊際。南邊是龍泉山,西邊是五台山,一片青蔥,和恆山為伴。

近處是向西延伸的龍山,龍山的東邊是它的支峰,好像肩並肩、袖接袖地阻擋著沙漠。

過了一會兒,從峰西下山,尋找先前進入山峽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頭向東看,見有乙個人在上面飄搖,因而又上到那裡問那個人,他指著東南松柏之間,朝著那個方向走,就是上山時所見到的寢宮後面的高崖頂。不一會兒,果然有一條路。

經過松柏林,先前從山頂望松柏是一片蔥青,好像是蒜葉草莖,到了這裡一看卻是合抱的參天大樹,比虎風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從山崖隙縫直下,恰好到寢宮的右邊,就是飛石窟了。

在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的哪些思想是現在可以借鑑,的哪些不適

1 齊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來,講儒家的 仁術 以羊易牛並非吝嗇於牛比羊更值錢,只是見到了牛的慘狀而心痛,所以要下人換上乙隻 未見過的 羊。用這則事例自其實是為了拉近自己與王的心理距離,為下文說服王做鋪百墊。2 不能與不為之別是為了說明王的 不推恩 不是 不能 而是 不為 3 發政施仁是為王道也達到最終...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噁

這句話講的是管仲變法 作用相同 都使齊國和秦國國力強盛 時間不同 管仲改革,西元前689年開始 商鞅變法,西元前361年開始 內容不同 管仲改革是從經濟改革入手,通過發展經濟帶動政治 軍事 外交的全面改革。即把全國人口按職業劃分為土 農 工 商四民分別居住,並提供職業保障。相地而衰徵 的新的田賦制度...

以母愛為話題的作文舉一兩例事件,以母愛為話題的作文500字舉一兩例事件

母愛 樓主參考以下 愛,是一杯清甜的水,能化解人們的乾渴 愛,是一本知識的書,能讓人銘記在心 愛,是一根棒棒糖,能讓人們感受到它的甜蜜。而一杯牛奶,卻讓我感受到了媽媽那無私的濃濃母愛。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做作業,剛做完英語又要做語文,做完語文之後又要做數學,眼睛非常疲勞,上眼皮和下眼皮不停地打著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