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呢?

2022-09-05 22:15:26 字數 5314 閱讀 5599

1樓:

說起古人的「夜生活」,哪怕放在情節天馬行空的古裝劇裡,「深夜打更」都是常見一景:常常都是古城裡街巷空蕩蕩的深夜整點,敲著梆子(打更用的響器)的更夫穿行而過,然後帶出多少「月黑風高」下的故事。

而放在真實的歷史上,「更夫深夜打更」這事兒,更是極有講究:要從「戍時」(晚上八點)開始,每隔兩個小時敲梆子鑼鼓報時,整夜從「定更」(晚八點)到「五更」(凌晨四點),一共要敲六次。如此操作,也就好些歷史票友們奇怪:

大晚上的睡覺不好嗎?古人幹嘛要鬧這動靜?

但事實上,這「動靜」在古代,真是無比重要。首先乙個重要作用,當然就是報時。

在古代條件下,「計時」「報時」確是個麻煩事。中國古代的計時器械,常規的有「漏刻」,即通過滴水來測算時間的儀器,從春秋年間起就應用,發展到明清年間變成構造精密的「四級漏刻」。更大的則是圭表,即靠太陽影子來測時間的器具,又稱日晷。

故宮太和殿漢白玉基座上的「赤道日晷」就是代表。另外還有小型的「香篆」,靠燃燒的香盤來計算時間。明朝中期起,西方「自鳴鐘」傳入中國,從此風靡一時,也成了富人家的奢侈品。

而這些古代「高精尖」的計時器械,除了「香篆」外,其他都是貴族富人家專屬的奢侈品,窮老百姓想知道「現在幾點了」,就只能聽更夫「報時」,深夜裡的「打更」聲,也就如此重要。

但「打更」的意義,也絕不止「報個時」這麼簡單。說到這兒,就得說說古代更夫們的「工作單位」:譙樓。

古代更夫們「報時」「打更」,絕不是「出門吆喝」這麼簡單。古代的城市裡,往往都有專門負責計時報時的「譙樓」,比如古典**《西遊記》裡,就有「譙樓上更鼓齊發」的景象。宋朝人何夢佳的一句詩,更道出了這個「報時中心」的意義:

「自是太平無暴客,金壺漏箭要分明」。

國家太平與否,就得看「譙樓」了。真這麼重要?看看譙樓的位置與規模就知道:

作為「報時中心」,譙樓的陣仗從來不小。比如宋代成都的銅壺閣,就有上下兩層十四間房,寬十丈深五丈六尺,且用當時「奢侈」的磚石結構建起。公認「邦之壯觀」。

明代南京的鼓樓(譙樓)也是上下兩層,僅下層就高達十公尺,上層有大小鼓25面,除了計時的滴漏外,還有兩面高三公尺六的紫銅鐘。宋代山城夔州(重慶)的譙樓,也是「凡山之形勝,盡在目中」。

所以,雖然譙樓有「報時」的職能,但「報時」也並非其唯一的職能。作為乙個城池的最高處,譙樓不止是城市的「標牌」,更可以登高瞭望,防範城池外的敵情。發展到明清年間時,大部分城市的譙樓,以都是以譙樓為中心,向四方延伸街道。

比如明代西安的譙樓,明初時還在西安城的西邊,萬曆年間時卻搬到了西安四門大街的交匯處,正好在西安古城的正中心,如此變化,也是中國古代城市化程序的縮影。

作為一座城池的正中心,譙樓的「報時」功能,也不止是幾個更夫「出門吆喝」的事兒。比如五代年間福建福州的譙樓,通常要有四個人守衛漏刻(計時器),四人分為兩個班次,分別負責白天晚上的時間測量,然後有九個更夫分班報時。另外譙樓上也有各種鼓角與旗號,把時間傳遞給不同地方的更夫,運轉無比嚴密。

而這嚴密的運轉,也是古代地方官的「基本功課」。中國歷代王朝考核地方官成績,乙個重要的標準就是「更鼓分明」。倘若連每天的時間都報錯?那這個地區的日常行政運轉,必然是一片亂七八糟。

而與「報時」一樣重要的,就是譙樓的治安功能。古代城市的譙樓,往往建在最高處,部分譙樓裡還有軍隊,只要突發緊急情況,就能立刻處置。「打更」的作用跟更在於此,古代的「盜賊」「山賊」劫掠城池,通常會選擇夜間襲擊。

而古代的城池通常夜晚又要宵禁。所以「永不睡眠」的譙樓,就是夜間城池的眼睛和耳朵。而打更的樵夫,也充當了「監控」的作用。

所以「武打片」裡的「夜戰」橋段,才常會安排幾個「更夫」做引子。

比起這些職能來,古代「更夫打更」特別是「深夜打更」的另乙個重要作用,更是上千年沒變:防火!

中國古代的各類災害裡,比起水旱災害來,火災看似低調,破壞力卻十分恐怖。僅僅在《二十四史》裡,兩千五百年裡,就記載了八百七十八次火災。其中「宋」「明」「清」三朝發生火災的次數,更多在二百次以上。

這還僅僅是《二十四史》裡的「不完全統計」。真實歷史上,火災的破壞力和烈度,也是更觸目驚心。

比如宋代建隆元年的宿州大火,一次就燒毀「民舍萬餘區」,嘉熙元年的臨安大火,也是燒毀「三萬家」。明朝萬曆二十五年的泗州大火,也是燒毀民房四千四百多間。清朝乾隆年間的北京火災,燒到「經月乃止」,乾隆至嘉慶年間,漢口鎮更是兩次大火,一次燒毀商船三四千只,另一次燒毀「商民店戶八萬餘家」。

一場大火,往往就是這樣恐怖的破壞力。

為什麼破壞力如此恐怖?一是古代城市密度太大,特別是越在太平盛世年間,城市的人口增長極快,房屋擴建也極快,住房店鋪往往特別密集。二是古代消防技術落後,雖然也有「水龍」等裝備,也往往在城市遍設「望火樓」,第一時間投入救火。

但一旦火勢起來,倘若救也沒法救,就只能放任火勢「自己燒」。這就是為什麼,古代的一場大火,動輒就燒毀千間萬間房屋,有時大半個城市都燒光。

在這種情況下,古代防備火災的最重要「防火牆」,就是打更。

古代的火災火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深夜時,一旦不慎走火,第一時間救火不及時,一場大火就無可挽回。在這種情況下,打更就成了最好的監控。特別是明清年間,隨著古人防火意識的提高,城市裡人口稠密處,每十家就要置辦大水桶,還要準備「火鉤」「雲梯」等裝備,一旦有火情,保障就要第一時間組織人力救火,盡可能實現「快速反應」。

而這一切,首先就要有賴於「打更」的更夫們,能夠及時發現火情。

所以,到了明清年間,中國古代大城市裡「喊火燭」的制度就成熟起來,每個城市設立「三十家牌」,各戶輪流出人充當更夫,除了「打更」更要「查火」,每天的「一更天」和「五更天」,「更夫」們都要挨家挨戶,分片兒「清查火」,即檢查防火情況。「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也就成了更夫們的「流行語」。說實話,別看古代火災的烈度觸目驚心,但那些繁榮發展的古代城市,真有這些更夫們「防火」的功勞。

多少古人生活的艱難與演變,更夫深夜打更的身影,都已濃縮。

2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一是晚上不打更的話大家會不知道時間,二是如果晚上發生火災有打更人,就可以得到快速的救援。

3樓:靈魂忍者

為了在夜間給人們報告,時間也是為了恐嚇盜賊,也可以檢視**是不是**了。

4樓:小魚的生活筆記

打更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5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打更的。打更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 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 咚!咚!咚!」。總體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呢?

6樓:莊吉華

夜深人靜的巷子裡,一或兩個人手提著燈籠,邊走便敲打著梆子,長聲呼喊著當下的時間和注意事項,這就是打更。打更,是在夜晚為人們提供時間參照的一種職業,在鐘錶並不普及的古代,甚至是近現代一些欠發達的小村落裡,打更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社會,雖然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精確的時間概念,但仍要參考時間來進行一天工作的規劃。在白天,人們可以依據傳統經驗或日晷等儀器來掌握時間,到了晚上,失去了日光的參考,掌握時間就變得十分困難。為了讓人們在夜間也能對時間有個大致的把握,打更的職業便應運而生了。

有些人會疑惑,日落而息,太陽落了不就應該睡覺嗎,打更報時又有什麼用呢?除了報時,每更得呼號也不相同,比如戌時一更的呼號為「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個時候是人們要熄燈就寢的時刻,因此提醒大家注意防火;

亥時二更的呼號為「關門關窗,防偷防盜」,這個時間段盜賊活動頻繁,喊兩嗓子告訴他們有人在巡邏,不要為非作歹;三更「平安無事」,四更「天寒地凍」,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體」催促大家起床。除了這些提醒作用以外,打更的更夫還肩負著第一時間發現險情並發起警報的責任,所以說,打更是為了讓大家的夜間能更好的休息,古時的社會治安與現如今不同,一聲聲更夫的吆喝,能讓人們心裡踏實許多。

那麼更夫是怎麼判斷時間的呢?我們可以猜想一下,除了太陽和鐘錶,我們還能用什麼方式計時呢?古人的智慧型從來不輸我們,他們有自己的招法。

有滴水法、流沙法、燃香法、觀星法等等,前幾種只要有傢伙事兒就能做到,只要定時去檢視水漏沙漏的流量情況就能判斷時間,觀星法則技術含量高許多,一般情況下並不多用。

打更為古時人們的夜晚帶來了便利,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鐘錶電子產品的應用和普及,打更這一職業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7樓:有常

古代晚上之所以要打更,是因為古代是沒有時鐘的,只能靠打更的人提醒時間。

8樓:我是來自南國的

古代時,家家戶戶都沒有鐘錶等計時的工具,打更是為了讓人們知道時間,而且古代的房屋多是木製的,經常有火災的發生,所以打更也是為了提醒人們及時發現火情。

9樓:虎說財稅

打更屬於一種報時服務。在古代只有統治者才有計時的工具,普通百姓沒有。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古今現代其實我覺得,古代的打更人在現代也有延續,那就是「保安」,與打更人不同的是保安不需要打更而已,但是他們依舊也要巡邏,而且他們不分晝夜都在守衛著他們的「土地」,不管是古代的打更還是現代的保安,希望大家都能尊重他們的職業。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呢?

11樓:研究的風格我

如果你看過中國古裝劇,那麼你一定對"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句話不陌生;如果你熟悉中國古代史,那麼你肯定知道,在中國古代,有一種特別的職業叫"更夫",或稱"打更人",這是帶著濃厚中國色彩的古代文化字眼。

所謂打更,在古時候又叫擊柝(tuò),柝是木頭做的一種響器,俗稱梆子。打更,即擊柝,就是夜間巡邏,一邊走一邊敲梆子。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三個作用太重要,中國現在還能看到打更人

古人的生活與我們相去甚遠,現代社會的夜晚更是街市如晝、光怪陸離,現代人自然會感到好奇,為什麼會有"更夫"這個職業呢?古代人大晚上不老實在家待著睡覺,跑出來敲鑼打鼓、一頓瞎吆喝為的是哪般?

別以為聰明的古代人是沒事兒找事,其實打更的作用可不小!

打更的重要作用有兩個,首先第乙個就是報時,又叫做報更。

現代人,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智慧型時代,想要知道現在幾點,對我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只要隨手滑開手機螢幕就能看到時間,如果你點開世界鐘錶,甚至還能隨時隨地知道地球的另一端是什麼時間。然而,古時候因為科技水平有限,對於人們來說,"計算時間"和"報時"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三個作用太重要,中國現在還能看到打更人

中國最早的計時器是春秋年間的"漏刻",所謂"漏刻",就是人們通過水滴來測算時間,"漏刻"發展到明清年間,就公升級為更為精密準確的"四級漏刻",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銅壺漏刻就是公元2023年所造的四級漏刻。

"漏刻"雖然可以計時,但是初期操作起來比較複雜,而且耗費人力較大。所以古人又發明了圭表,圭表又叫日晷,即通過太陽的影子來測量時間,比起"漏刻",日晷使用起來倒是簡便許多。

為什麼古代皇帝要稱自己為寡人

高中歷史老師回答您復 中國古代的君制王有自己的專用稱呼,也就是不允許別人也這麼稱呼自己。在西元前221年之前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王朝 君主一般自稱 孤 寡人 這兩個稱呼在之後就只能用於諸侯王了。秦始皇開始,中國才有了 皇帝 皇帝自稱 朕 朕 的解釋就是 我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古代君王常常自稱 寡...

古代人晚上都幹什麼呀

貧窮人家一到天黑就關門閉戶了,一般不會上街,因為除了節日慶典會有 花市燈如晝 的景象外,街上的店鋪都紛紛關門了,那時又沒有現在這樣大功率的路燈,都是黑糊糊的,很不安全.自己又沒錢去高階場所享受,所以就呆家裡,算算今天的收入,再為明天的買賣或者勞動什麼的作下準備.然後有老婆的就早早的戰鬥去了,沒老婆的...

古代人打仗為什麼要舉那麼多旗子,古代打仗為何要舉那麼多的旗子,各有什麼作用?

首先我想先說一下這個問題,古代人打仗為什麼要舉那麼多的旗子?之所以他們會這樣我的觀點是這樣的。首先,如果是現在來說的話,乙個國旗對乙個國家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面旗,可以代表著乙個國家。這大概應該是他們會舉旗上戰場的原因,也是因為可以通過這些旗讓對方知道自己的來處,另外據我所知的話,在古代的戰爭中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