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氣候處的自然植被受破壞,地理環境將發生哪些變化

2022-09-03 15:30:07 字數 5178 閱讀 8315

1樓:12345a幫助

雨林破壞

使生物多樣性破壞,氧氣減少,全球變暖,水也會難以儲存,森林遭受破壞,,水土嚴重流失,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等 熱帶雨林的減少是土地表面喪失植被的保護受雨水沖刷加劇,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熱帶雨林動植物非常豐富不管是物種多樣性還是基因多樣性都很高。而一旦雨林減少使它們棲息地減少必然會導致動物的多樣性銳減。

雨林素有地球之肺的別稱,雨林減少就會導致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會導致巴西的大部分地區遭受洪水的威脅。

2樓:匿名使用者

熱帶雨林氣候處的自然植被受破壞,地理環境將發生哪些變化?

1、氣候變得乾旱,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氣候變暖,氣候異常;

2、河流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節變化加大,易發生水旱災害;

3、地下水水量減少,水位下降;

4、地表侵蝕和退化加劇,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

5、生物棲息地遭破壞,物種數量減少。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問題......分析一下:

植被受到破壞之後(只分析很嚴重的破壞), 由於熱量和水分充足(熱帶雨林氣候處都這樣,固定的), 因此雨水多, 水土容易流失,植被也難以生長,再加上生物也銳減,土壤會更加貧瘠,水土繼續流失,長時間迴圈後,會形成一片荒漠的。注意是荒漠。

然而,大自然並沒有那麼脆弱,一般的植被破壞,在熱帶雨林回很快就回覆過來的。 一大片區域破壞後,至少,周邊的林區會很快形成乙個「保護帶」,能夠有效防止水土嚴重流失的。

4樓:

熱帶地區生態系統還是很脆弱的,破壞了將導致生態系統種群的減少,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土地荒漠化的加劇,逐漸演變為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雨林被破壞,對自然地理環境有什麼危害

5樓:天風海雨樓主

1.熱帶雨林來是地球之肺,雨林遭自到破壞,炭氧平衡受到干擾.使全球的溫室效應加重,兩級冰川融化全球洋面上公升,造成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沒,全球熱力系統發生變化.

2.雨林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導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山體滑坡泥石流現象多發.

3.雨林破壞導致地下徑流減少,地表徑流增多.河流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增大.

4.雨林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臭氧層遭到破壞對地球生物的影響加大.

熱帶雨林氣候的植被型別

6樓:

熱帶雨林的特徵是具有「常綠喜濕、高逾30公尺的喬木,富有厚莖的藤本、木質和草本的附生植物」。熱帶雨林擁有全球最豐富的植物種,其中70%為木本植物(高位芽植物)。熱帶雨林通常每英畝(合4047平方公尺)生長 40~100種喬木,形成優勢種分化不明顯(種多樣性極大)的混合雨林。

但也有單優種群落出現,即上層喬木由少數樹種組成,如南美洲北部氾濫平原上的毛拉豆(mora)雨林,在東南亞常成小片分布的龍腦香 (dipterocarpus)雨林等。喬木高大,個別型別可達40~60公尺,主幹挺直如圓柱狀,胸徑一般為50~60厘公尺,大者為100~200厘公尺。喬木通常分化為3層結構,上層多呈不連續狀,使雨林頂部起伏不平,樹幹基部普遍有板狀根發育。

喬木中下層樹冠鬱閉,使林內光照急劇減弱,經常出現樹幹和老枝著生花果的莖花現象。雨林中喬木一般具有帶滴水葉尖(即尾狀突出的葉尖)的中型革質葉片,缺乏同步的生物節律(如老葉更新、花期終始等)。木質藤本植物莖粗20厘公尺以上,穿行於最高層樹木之間,如棕櫚科省藤屬(calamus)的莖長可達 300公尺。

大量附生的蕨類和有花植物為雨林重要特徵,它隨所在層位區域性小環境而有從濕生到旱生的各種生態型別,半附生的絞殺植物尤具特色。林下真正灌木較少。草本植物稀疏,多耐蔭濕生型別,有些屬於腐生或寄生植物。

熱帶雨林在最適狀況下每公頃的總植物量為 350~450噸,年總生產量每公頃120~150噸,但有 75%左右的有機產品當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佔陸地總植物量40%,淨生產量則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風化淋溶強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從林下凋落物層借助於真菌獲得營養成分,同時每天以每平方公尺 4.

5~12.6克乾物質的速度補充落葉數量。因此,熱帶雨林是依靠迅速的營養物質生物迴圈維持自身龐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產力。

中國雨林位於熱帶邊緣,受熱帶季風氣候限制,僅在區域性濕潤環境(如溝谷、山地)有小片分布,並呈現出季節性特徵。優勢種類以具有龍腦香科的種類為標誌,並由桑科、大戟科、桃金孃科、梧桐科及棕櫚科等的種類組成。

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也是碳素生物迴圈轉化和儲存的巨大活動庫。它的盛衰消長不僅是地表自然環境變遷的反映,而且直接影響全球環境、特別是人類生存條件。雨林的保護已成為當前最緊迫的生態問題之一。

查詢有關地球知識、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遭受破壞的事件

7樓:匿名使用者

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

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亞斯文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溼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槓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2023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202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

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現在那些方面?

8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版本的教材分別有三個或者四個整體性的表現: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三、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牽一髮而動全身

四、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9樓:八十八粒公尺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三、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牽一髮而動全身

四、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10樓:

1)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表現   陸地環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一部分發展變化著的。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徵相統一。

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改變,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

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動物則因食物不足而相當貧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乙個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乙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它要素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

如人類在沙漠地區引水灌溉,改變水這個要素,就會使其它因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沙漠中的綠洲。   又如,在赤道兩側,一般是熱帶雨林地區,但在赤道兩側的安第斯山脈和東非高原,由於地形這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也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地理環境呈垂直分布,而東非高原則屬熱帶草原景觀。

另外,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經常交換位置。如赤道兩側低平地區,由於全年高溫多雨,因而生長茂密的熱帶雨林,地面發育著磚紅壤,森林內生活著多種動物,在這裡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是原因,茂密的熱帶雨林等是結果。但在某些熱帶雨林地區,由於人為的濫伐,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反過來也會影響氣候、土壤、動物等,使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

顯然,在這裡植被的變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變化卻成了結果。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如北美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的西風帶,歐洲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側,北美洲位於兩大洋之間,但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而北美洲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區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西風深入內地,使太平洋的影響僅侷限於太平洋沿岸一帶,而對東部廣大地區的影響則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對歐洲氣候的影響相比。

由於氣候不同,導致兩洲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這說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區對整個北美地理環境特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   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不同:東部蓋亞那高原及奧裡諾科平原為熱帶草原地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雨林區;東部亞馬孫平原為熱帶雨林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草原及熱帶荒漠區;南緯40°以南,西側為溫帶森林區,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則為溫帶半荒漠及荒漠區。

顯然,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東、西部地理環境的分異起著重要作用。即安第斯山脈這部分影響了它東西兩側的部分。再如,在地質史上存在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大量地表水以冰層的形式被固結在陸地上,由此引起海平面下降,大陸架露出海面,結果使陸地面積擴大,輪廓發生變化,陸上動植物分布也發生變化。

同時,海平面下降還引起流入海洋的河流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蝕作用加強,河谷下切更深,陸地地形分割劇烈;間冰期,固結在大陸上的冰層消融返回海洋,海平面上公升並淹沒了大陸架,陸地面積縮校同時,海平面上公升,提高了陸地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河流下切力減弱,陸地地形分割也不厲害。   以上表明大陸部分冰川的伸展與退縮,影響範圍擴及全球。在這裡,顯然冰川的擴大與收縮是原因,其影響是結果,但另一方面,冰川的伸縮又是許多原因造成的。

這裡,同樣也可以看出地理環境各要素及各部分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原因和結果是可以互換位置的。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乙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難的。

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區域性的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區域性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區域性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乙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以上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乙個內部聯絡密切、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

其中部分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體,反之,整體也制約著部分要素的發展變化。

為什麼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

哦,不一定 bai的 du 能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zhi的地區 dao反而是絕對少數。比較典專型的屬就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地區,由於當地緯度很低,赤道附近陸地廣闊,這就使得因為海陸熱力因素,亞馬孫流域上空一年都能維持乙個熱低壓中心,是赤道低壓帶的一部分。而類似西非畿內亞灣則不是,冬半年會受赤道低氣壓帶...

非洲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和南美熱帶雨林氣候比較

非洲熱帶沙漠的成因來為 非洲源沙漠地區冬季高空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 下沉,導致冬季乾燥 夏季則受副熱帶高壓底部的東北信風控制,氣流從大陸流向海洋,使得降水稀少。南美的熱帶雨林氣候位於赤道附近,終年受到赤道幅合帶作用降水豐沛。而非洲沙漠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和從陸地吹向海洋的東北信風作用降水稀少。比較北非...

東非高原位於赤道附近,但不屬於熱帶雨林氣候,而屬於熱帶草原氣候是為什麼

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是非地帶性的氣候 照理是熱帶雨林氣候,但它的海拔高,氣溫低,空氣對流不旺盛,蒸發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熱草氣候.赤道穿過的東非高原氣候型別成因和特點 型別 熱帶草原氣候,成因 海拔高,改變了氣溫降水狀況.1.典型的熱帶草原氣候成因是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從而乾溼季分明,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