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簡介,文天祥生平簡介

2022-07-15 21:57:40 字數 4073 閱讀 8911

1樓:阿沾

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

公元2023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東下,於贛州組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軍議和被拘,後脫逃至溫州,轉戰於贛、閩、嶺等地,曾收復州縣多處。

公元2023年(宋末帝祥興元年)兵敗被俘,誓死不屈,就義於大都(今北京)。能詩文,詩詞多寫其寧死不屈的決心。

文天祥在文學創作尤其是對詩詞的創作上,有兩個顯著特色,這兩個特色即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所謂前期指的是贛州奉詔勤王開始至夜走真州這個階段。

當時雖然南宋小朝廷處於多難之秋,朝內執政者又是昏庸利祿之輩,但文天祥自己積聚了兵丁,他們是自己「乃裹餓糧」來到軍營中的,是一支愛憎分明,具有戰鬥力的隊伍。

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復興南宋和收復失地有望,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鬥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赴闕》一詩。

從這些詩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裡似乎已經看到前途已呈現光明,復興有望。後來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將文天祥殺掉,以絕後顧之憂。苗再成通過與文天祥共議復興大志,覺得李的說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張膽違抗,便設「看城子」之計,將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後拒而不納。

文天祥再一次受挫。但他並未氣餒,而是鬥志昂揚接新的戰鬥。他寫了《高沙道中》這首長詩,運用了平易流暢的散文化的語言,按照時間順序,周詳而不零碎地將他出真州城後身歷險境的經過和盤托出,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

全詩每句五言,隔句押韻,長達80多韻,一韻到底。讀後大有渾灝流轉的感覺,難怪後人讀此詩後,覺得可與杜甫寫的《北征》相媲美。這段時間,文天祥寫的詩篇較多,內容大都振奮人心,可以說是兩個特色時期的中間時期,亦即過渡時期。

文天祥的一生簡介?

文天祥的故事簡介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的故事 2008-04-10 19:31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

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阪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築營壘,沉著應急。元兵來勢凶猛,緊迫在後,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畲溪的木橋,仰望天空,說了聲「天助我!

」立即,風起雲湧,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

那拆掉的雖是木橋,卻係交通要道。文天祥考慮到戰後百姓過往的需要,特地為當地留下不少金銀,以備復建之用。當他帶兵馬要經過倒嶺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聞訊接應,紛紛主動把家裡的門板桌面都搬來鋪架臨時便橋。

文天祥萬分感激,當場為此橋取名為「大義橋」,後人也有傳說為「待御橋」。

明朝萬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間,在大畲溪建起了堅固的石拱橋,並在橋頭建立了壯觀的碑亭,以紀念信國公文天祥舉義駐師。樹立的三塊石碑,均有秀麗的碑文。

傳說後來當地著名的文人林希嚴(林泰)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滿懷地寫了《題國公橋》一詩:

當年丞相過橋東,

戰馬嘯嘯滿路風。

萬古人間留壯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傷心荒澗碑猶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弔古不堪回首望,

冷煙萎草夕陽紅。

這首淒涼,悲壯的詩篇,表達了後人對文天祥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

3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在組織抗元時兩次**,**後元將張弘範和南宋降將留夢炎千方百計讓他投降,文天祥不從,痛罵留夢炎,之後寫下《過零丁洋》,最終慷慨就義

4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 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考取進士第一名。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後兵敗被俘至元大都,終以不屈被害。封信國公。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簡介)

5樓:

當年文天祥不畏韓劇寧死,也不肯說出中國的秘密

6樓:曾經莫回首

文天祥,愛國詩人。事蹟主要有一間比較著名:在南宋滅亡時,元軍君主欣賞他的才能,於是請他去元朝做大官,但是文天祥堅決不叛國,苟延殘喘在元朝,寫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偉大詩句,表現了他的愛國情~~~

以上是我們語文老師在給我們講《過零丁洋》的時候講的,希望能幫助到樓主~

文天祥簡介

7樓:阿沾愛生活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

公元2023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東下,於贛州組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軍議和被拘,後脫逃至溫州,轉戰於贛、閩、嶺等地,曾收復州縣多處。

公元2023年(宋末帝祥興元年)兵敗被俘,誓死不屈,就義於大都(今北京)。能詩文,詩詞多寫其寧死不屈的決心。

文天祥在文學創作尤其是對詩詞的創作上,有兩個顯著特色,這兩個特色即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所謂前期指的是贛州奉詔勤王開始至夜走真州這個階段。

當時雖然南宋小朝廷處於多難之秋,朝內執政者又是昏庸利祿之輩,但文天祥自己積聚了兵丁,他們是自己「乃裹餓糧」來到軍營中的,是一支愛憎分明,具有戰鬥力的隊伍。

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復興南宋和收復失地有望,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鬥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赴闕》一詩。

從這些詩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裡似乎已經看到前途已呈現光明,復興有望。後來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將文天祥殺掉,以絕後顧之憂。苗再成通過與文天祥共議復興大志,覺得李的說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張膽違抗,便設「看城子」之計,將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後拒而不納。

文天祥再一次受挫。但他並未氣餒,而是鬥志昂揚接新的戰鬥。他寫了《高沙道中》這首長詩,運用了平易流暢的散文化的語言,按照時間順序,周詳而不零碎地將他出真州城後身歷險境的經過和盤托出,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

全詩每句五言,隔句押韻,長達80多韻,一韻到底。讀後大有渾灝流轉的感覺,難怪後人讀此詩後,覺得可與杜甫寫的《北征》相媲美。這段時間,文天祥寫的詩篇較多,內容大都振奮人心,可以說是兩個特色時期的中間時期,亦即過渡時期。

8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的故事 2008-04-10 19:31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

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阪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築營壘,沉著應急。元兵來勢凶猛,緊迫在後,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畲溪的木橋,仰望天空,說了聲「天助我!

」立即,風起雲湧,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

那拆掉的雖是木橋,卻係交通要道。文天祥考慮到戰後百姓過往的需要,特地為當地留下不少金銀,以備復建之用。當他帶兵馬要經過倒嶺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聞訊接應,紛紛主動把家裡的門板桌面都搬來鋪架臨時便橋。

文天祥萬分感激,當場為此橋取名為「大義橋」,後人也有傳說為「待御橋」。

明朝萬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間,在大畲溪建起了堅固的石拱橋,並在橋頭建立了壯觀的碑亭,以紀念信國公文天祥舉義駐師。樹立的三塊石碑,均有秀麗的碑文。

傳說後來當地著名的文人林希嚴(林泰)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滿懷地寫了《題國公橋》一詩:

當年丞相過橋東,

戰馬嘯嘯滿路風。

萬古人間留壯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傷心荒澗碑猶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弔古不堪回首望,

冷煙萎草夕陽紅。

這首淒涼,悲壯的詩篇,表達了後人對文天祥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

文天祥 簡介

9樓:菀沐琪兒

(2023年6月6日-2023年1月9日),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青原區)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

文天祥簡介和故事(100字)

歷史文天祥的故事,文天祥的故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真是個勇敢的人。求你了。排骨教主大廳了。什麼東西讓文天祥何以以死相抵呢?好好讀讀這個詩吧 文天祥的故事簡介 文天祥 宋理宗寶佑四年 1256 考取進士第一名。恭帝德佑元年 1275 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後兵敗被俘至元大都,終以不屈被害。封信國公。文天祥的故...

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人,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當時的皇帝是誰

你好!這位朋友 文天祥是南宋時期,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天祥。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同時也是一位愛國詩人,有著一些愛國詩句,如 過零丁洋 辛苦遭遇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緒,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朝的,很厲害!文天祥是抗元的民族英雄,...

文天祥怎樣的浩然正氣,孟子浩然正氣與文天祥浩然正氣有什麼區別

寧可受牢獄之苦也不卑躬屈膝,請自己品讀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 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 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 塗泥半朝,蒸漚歷 瀾,時則為土氣 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 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 為火氣 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公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