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梁的邊跨可以比中跨短嗎,梁的幾跨怎麼確定,詳細點,還有邊跨和中跨什麼意思

2022-06-14 21:26:58 字數 6618 閱讀 6714

1樓:神級人氏

在框架梁結構裡,主梁是擱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擱置在主梁上。在相交處,小心計算主梁,這是個主要受力構件,馬虎不得。計算要點和構造特點:

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傳來的集中荷載。為簡化計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載計算。

2.與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計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

3.主梁支座處,次梁與主梁支座負鋼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負筋位置下移,計算主梁負筋時,單排筋h0=h-(50~60)mm,雙排筋h0=h-(70~80)mm。4.

主梁是重要構件,通常按彈性理論計算,不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5.主梁的受力鋼筋的彎起和切斷原則上應按彎矩包絡圖確定。

6.在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頂部在負彎矩作用下發生裂縫,集中荷載只能通過次梁的受壓區傳至主梁的腹部。這種效應約在集中荷載作用點兩側各0.

5~0.6倍樑高範圍內,可引起主拉破壞斜裂縫。為防止這種破壞,在次梁兩側設定附加橫向鋼筋,位於梁下部或樑截面高度範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吊筋、箍筋)承擔。

附加橫向鋼筋應布置在長度為s=2h1+3b的範圍內。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框架梁結構裡,主梁是擱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擱置在主梁上。在相交處,小心計算主梁,這是個主要受力構件,馬虎不得。計算要點和構造特點:

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傳來的集中荷載。為簡化計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載計算。

與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計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

主梁支座處,次梁與主梁支座負鋼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負筋位置下移,計算主梁負筋時,單排筋h0=h-(50~60)mm,雙排筋h0=h-(70~80)mm。

主梁是重要構件,通常按彈性理論計算,不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

主梁的受力鋼筋的彎起和切斷原則上應按彎矩包絡圖確定。

在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頂部在負彎矩作用下發生裂縫,集中荷載只能通過次梁的受壓區傳至主梁的腹部。這種效應約在集中荷載作用點兩側各0.5~0.

6倍樑高範圍內,可引起主拉破壞斜裂縫。為防止這種破壞,在次梁兩側設定附加橫向鋼筋,位於梁下部或樑截面高度範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吊筋、箍筋)承擔。附加橫向鋼筋應布置在長度為s=2h1+3b的範圍內。

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可以的吧,請大神指點

梁的幾跨怎麼確定,詳細點,還有邊跨和中跨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根梁有n個支座,就有n-1跨。二個支座間的距離,稱梁的跨度,從乙個支座到另乙個支座,稱一跨。

在一根或一條有多跨的樑中,最邊上的一跨稱邊跨,邊跨就有二個了。當中的稱中跨,其它的稱中間跨。

5樓:匿名使用者

支座之間為一跨,注意:懸挑梁不計入跨內,中跨只是支座之間

邊跨和中跨樑尺寸

6樓:旁人

一榀三跨框架的跨度是6.0+2.4+6.0,是個中廊式的公用建築平面軸線布局,有可能中跨正回

彎矩答很小,或者全是負彎矩,從節約材料的角度說,中跨樑的截面高度應該減小,從框架分析說,中間跨減小高度要單計算該跨的抗彎剛度。選用三跨相同的截面也沒有多大的錯誤。

我倒是覺得一般民用建築,如果開間不是太大的話,250×500或200×500~550就可以了。

等截面連續梁邊中跨比最小做到多少

7樓:盻饁

在建立一般梁的撓度曲線方程的基礎上,考慮鋼筋混凝土梁的徐變和最優配筋率,並結合抗彎承載力和撓度控制的要求,推導了鋼筋混凝土梁的最大跨高比公式。在分析各種典型工況的鋼筋混凝土梁引數的基礎上給出:一般簡支主梁跨高比為8~12。

簡支次梁跨高比為12~20。固支梁跨高比為簡支梁的1.5倍。

梁截面尺寸的一般規定

簡支 多跨連續 懸臂

次梁 h大於等於1/15l h等於(1/18~1/12)l h大於等於1/8l

主梁 h大於等於1/12l h等於(1/14~1/8)l h大於等於1/6l

獨立梁 h大於等於1/12l h等於1/15l h大於等於1/6l

框架梁 h等於(1/10~1/12)l

預製箱梁中,什麼是邊跨邊梁和中跨邊梁,跨中和中跨有啥區別?

8樓:啊啊啊吧

含義:1,邊跨邊梁,只有一端是連續端,另一端是非連續端,有端橫樑,

有封錨混凝土,非連續端架梁後不施加負彎矩,但有伸縮縫。

2,中跨邊梁,就是梁的兩端都是連續端,架梁後兩端都要施加負彎矩。

區別:1,適用範圍不同

中跨適用範圍大,跨中適用範圍小。

2,意義不同

中跨邊梁和中梁是多片t梁上的概念,中跨橫截面上兩邊的t梁為中跨邊梁,中間的t梁(出了最邊上的兩片)都為中跨中梁。

3,位置不同

橋梁的梁是橫向的,也就是順著路基的,中間的叫中梁,兩邊的是邊梁,邊梁分為外邊梁和內邊梁。

擴充套件資料

基本特徵

梁是建築結構中經常出現的構件。在框架結構中,梁把各個方向的柱連線成整體;在牆結構中,洞口上方的連梁,將兩個牆肢連線起來,使之共同工作。作為抗震設計的重要構件,起著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在框架-剪力牆結構中,梁既有框架結構中的作用,同時也有剪力牆結構中的作用。

材料力學中定義:以彎曲變形為主要變形的構件稱之為梁。顯示了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變形的特點。

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而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

梁的內力包括了剪力和彎矩。

9樓:匿名使用者

這麼跟你解釋吧 ,有一座

橋 有3跨 編號為 0#臺 1#墩 2#墩 3#臺

每跨有3片梁

邊梁是指 0,1,2#1 和0,1,2#3 2片梁 中梁是指0,1,2#2

那麼 邊跨邊梁就是0#台到1#墩 和2#墩到3#臺 這2跨的邊梁0,2#1和0,2#3

中垮邊梁就是1#墩到2#墩 這1跨的邊梁2#1和2#3

跨中是指每跨的中間也就是0臺-1墩,1墩-2墩,2墩—3臺,3跨的中間位置

中垮是指橋的中間跨, 也就是1墩——2墩 這一跨

希望你能明白

主梁設計中,邊跨跨度l=淨跨+b/2+a/2 其中b是主梁的寬度還是柱子的寬度?

10樓:江橋浪子

b是柱子的寬度。這個我是知道的。不過我也想問一下主梁邊跨淨跨是怎麼計算的,除了減去柱子的一般,還減去多少?

11樓:霍霍哦恩

b是支座的寬度,a是支承長度

我想問的是?什麼叫做橋的中跨和邊跨,具體的是怎麼樣區分。

12樓:匿名使用者

(1) 邊跨構造

邊跨為單箱四室預應力混凝土梁,設3道縱腹板,板厚為50cm,頂板厚為37cm、底板厚為30cm。頂、底板厚度不一致是為了盡量將混凝土箱梁斷面形心與鋼筋梁斷面形心對齊。近橋台一孔採用外載壓重,以消除支座負反力。

橫隔板標準間距為6m,標準厚度為40cm,輔助墩頂根隔板厚140cm,塔、橋台處橫隔板厚100cm。邊跨主梁縱向預應力的配置考慮施工及運營兩個階段。

(2)中跨構造

中跨採用封閉扁平流線形鋼箱梁,為16mn鋼全焊結構。採用正變異性板鋼橋面。橋面板厚14mm,腹板厚25mm,斜底板、底板厚度分別為:

標準梁段12mm,10mm,j4,j5號索對應梁段14mm,12mm,j2,j3號索對應梁段16mm,14mm。橋面板u形肋尺寸300mm*280mm*nx8mm,間距600mm;斜底板及底板u形肋尺寸400mm*260mm*6mm,間距800mm。採用板式橫隔板,標準間距為3.25m,板厚8mm。

中跨在j3號索對應的橫隔板與鋼-混凝土接合面之間(即靠近接合面的區域性區段),橫向設定兩道縱隔板,間跨11.4m,板厚10mm,對稱布置;其餘區段無縱隔板。風嘴的橫隔板、頂板分別與鋼箱梁腹板、頂板焊接,順橋向各梁段間風嘴各部件不連線。

由於風嘴內空間較小,為便於風嘴各部件檢修,在其底板65cm寬範圍設定可旋轉的硬質聚氯乙烯板。風嘴各部分板件厚 8mm,加勁板厚 8mm。橫隔板間距為 6.5m,其位置與鋼箱梁橫隔板位置錯開。

鋼箱梁劃分為45個梁段進行製造和架設安裝,其中36個標準段,標準梁段長13m。五個跨中梁段,梁段長12m;6個有縱隔梁段,其中梁段長6.7m的兩個,長13m的四個,最大吊裝重量約153t;兩個接合段,梁段長2.

7m。鋼箱梁外部防腐塗裝採用溶劑型無機富鋅底漆,用環氧漆進行封閉,採用環氧雲鐵中間漆及脂肪族聚氨酯面漆;鋼箱梁內表面塗裝從環保角度考慮採用純環氧防鏽漆;鋼箱梁內部設定抽濕系統。

3.鋼-混凝土接合部

鋼-混凝土接合面深入中跨 16.7m。鋼箱梁與厚度 80mm的厚鋼板相連線,頂、底板深入混凝土段1m,該段鋼箱梁採取加強措施,即在u形肋上增加了π形加勁,以增大厚鋼板承壓面,利於內力傳遞。

厚鋼板與厚度為1m的等斷面混凝土加厚段相接觸,與混凝土加厚段接觸的各種鋼板表面都焊有φ19* 140mm的剪力焊釘,以增加與混凝土的粘結。接合面共配置89根φj15.24-7鋼絞線,一端錨固於80mm厚的厚鋼板上,一端設齒板錨固於邊跨(塔附近)。

4.斜拉索

斜拉索採用直徑7mm的低鬆弛高強平行鍍鋅鋼絲束。斜拉索外層防護採用熱擠雙層pe防護套,外層防護套的顏色可根據景觀要求選用。邊跨斜拉索標準間距為6m,中跨斜拉索標準間距為 13m,橫向間距為 23.

6m。全橋共設 4 * 21對斜拉索。主塔兩側斜拉索的設計以避免產生較大的塔身彎矩為原則。

斜拉索兩端用冷鑄錨分別錨固於索塔和主梁上。斜拉索與鋼箱梁上的耳板採用銷絞式連線,通過耳板用高強螺栓與鋼箱梁連線,斜拉索中心線在耳板平面內擺動。風嘴處膠板的橫橋向傾角與斜拉索橫橋向最大傾角相同。

腹板與耳板的連線處設定楔形夾板,通過楔形夾板來適應斜拉索棧橋向傾角的變化。

5.索塔

索塔採用鑽石形塔,其優點是抗風性能好、剛度大、整體性好,且挺拔美觀。塔柱底面標高為700m,塔頂標高為157.979m,塔的總高度為150.

979m。根據受力需要,索塔設定上、下兩根橫樑。

(1)塔柱(圖5)

考慮塔柱受力及施工兩方面的因素,擬定的斷面尺寸如下:上塔柱上部18m高的區段為單箱雙室斷面,其餘56m高的區段為兩個單箱單室斷面,單箱雙室斷面尺寸由7m(順橋向) * 6m(橫橋向)向下漸變為由 7m(順橋向) * 10.176m(橫橋向),壁厚為 2 *1.

2m(順橋向)和3*0.8m(橫橋向);單箱單室斷面尺寸為7m(順橋向)*4m(橫橋向),壁厚為1.2m(順橋向)和 0.

8m(橫橋向)。中塔柱為兩個單箱單室斷面,斷面尺寸為 7m(順橋向) * 4m(橫橋向),壁厚為 0.8m。

下塔柱為兩個單箱單室斷面,斷面尺寸由 7m(順橋向) x 4m(橫橋向)向下漸變為由9m(順橋向) * 7m(橫橋向),壁厚為 1.2m(順橋向)和 1.0m(橫橋向),底部實心段高度為2m。

上塔柱為斜拉索錨固區,採用環向預向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為平衡斜拉索的水平分力,配置了456束φj15.24-12鋼絞線。

斜拉索在塔上的布置是:1~4號索間距為5m,其餘均為2.5m;為避免斜拉索產生塔內截面附加彎矩,邊中跨斜拉索在塔柱上的錨固點高度按照斜拉索與塔內壁交點對齊的原則確定。

中塔柱內側在主梁高度位置設橫向抗風支座,以限制主梁的橫向位移。

(2)橫樑

上、下橫樑皆為單箱單室斷面。上橫樑長度為

15.75m,斷面尺寸為 6.8m(寬) * 5m(高),壁厚為 0.

6m;下橫樑長度為 28m,斷面尺寸為 6.8m(寬)* 6m(高),壁厚為0.8m,下橫樑上設主梁支座。

上、下橫樑皆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上橫樑共配置了 20束 φj15.24-22鋼絞線,下橫樑共配置了 50束φj15.24-22鋼絞線及10束φj15.24-28鋼絞線。

6.塔基

初勘地質資料表明:塔基處中風化霏細斑巖出露,層厚力 8.5~14.

3m,其下的微風化霏細斑巖岩面坡度較陡。塔基採用鑽孔群樁基礎,乙個塔基採用 12根直徑2.2m的鑽孔樁,樁底嵌入微風化基岩 1.

5部樁徑;承臺厚度為5m,頂面標高為 7.00m。

兩岸橋台均為u形橋台。

五、計畫興建的三座橋梁的方索**

1.西堠門大橋的總體布置及橋型方案**

該橋跨越金塘島至冊子島間的海峽,海面寬度約為2060m,在很大範圍內的水深都在85m左右,難以設墩,通航等級30000t,布置2孔(280m*44m)的通航孔,由於該橋位在兩岸之間有一露出水面的礁島,經比較推出兩個主跨為1200m和1350m的懸索橋方案,使乙個橋墩可以立於礁島上,從而大大節省該橋的工程造價。

(1)方案一:300m+1350m+525m懸索橋(簡支加勁梁)方案(圖6)

由於該方案主橋邊跨左右跨不等跨,故採用三跨兩鉸加勁梁懸索橋方案,主梁為帶有利於空氣動力橫截面的流線型的扁平鋼箱梁,橋塔採用簡單的框架結構的形式,兩根塔柱之間採用工字形截面的橫撐相連。主橋兩端採用重力式錨碇,主橋靠近金塘島的基礎採用沉井基礎,靠近冊子島的基礎位於老虎山上,採用實體基礎。

邊跨和中跨怎麼區分怎麼區分橋梁的邊梁,中梁,邊跨,中跨?

邊跨和中跨主要有意義 位置 生成的條件三種區別。1 意義不同 邊跨一般指的是伸縮縫二邊的跨,例如一聯橋四跨,它是以伸縮縫劃分的,則一四跨為邊跨,二三跨為中跨,邊跨邊板指的是邊跨最邊兩側的梁板,兩塊邊板中間的其他梁為中板。中跨根據邊跨類推。為伸縮縫中間的跨。2 位置不同 邊跨一般在橋台位置。如果一座橋...

同一跨的梁,支座兩邊的兩跨梁面有高低差,梁的配筋應該配,在03G101裡我沒看懂。 包括梁底的高低差)

其實也很copy簡單,總原則是bai凸出去的彎錨 因為鋼筋無法再du伸過去了 當然zhi了,如果支座夠dao長,滿足了直錨的長度要求,可以直錨 凹進來的直錨 因為鋼筋可以直通過支座 如果高差小,可以將鋼筋彎折 下面的大樣5 我猜你沒看明白的地方應該是這個 hc 50 l 6 吧?這裡 l 不是1,是...

樑的最優配筋率是指跨中還是跨端,樑,柱箍筋大最大配筋率是多少

你好!最優配筋率實際上指的是樑的經濟配筋率 合適配筋率中的一段範圍 一般指跨中 但雙向受力時不特指樑中或樑端 換句話說,樑在這種配筋率時價效比較高,這個配筋率一般在1.1 1.8 所以你師傅說1.5 最大配筋率 是限制樑出現受壓區脆性破壞的彎矩配筋率 當樑配筋過多時,鋼筋還未達屈服極限,受壓區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