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為什麼有365天 誰發明的,一年365天最早是誰發明的

2022-05-28 23:57:03 字數 5738 閱讀 8752

1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世界通用的公曆又叫陽曆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依據,即365天5小時48分46秒,為了使用方便,就將365天作為公曆平年的一年。這樣平均每年要多出5小時48分46秒,累積4年就有23小時15分4秒,幾乎接近一天的時間;如果累積400年,就會多出97天來,久而久之會出現寒暑顛倒,曆法會失去實用價值。怎麼辦呢?

唯一的辦法是設定一年的閏年,每逢閏年的就比平年增加一天,成為366天。

那麼,公曆的閏年是怎麼安排的呢?因為每400個平年要多97天來,只得安插97年閏年。因此,經過研究對公曆的閏年設定作出這樣的規定:

凡非整百的公元紀年年數能被整除的定為閏年;而整百的公元年分要能被400整除的才能定為閏年。這樣每400年中剛巧是97個閏年。

2樓:匿名使用者

娃娃,你多大啊?上小學了嗎?

3樓:

地球人都知道,當然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依據發明的,至於是誰,概括的說是地球人!!!哈哈......

4樓:

根據科學所得,地球的公轉。

一年365天最早是誰發明的

5樓:刺蝟

古埃及人發明的,公曆最早出現是古埃及的太陽曆。

這種以365天為一年的歷年,是由於觀測天狼星定出來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歸年相差約0.25天,因而在日曆上每年的開始時間越來越早,經過1461個歷年,各個日期再次與原來的季節吻合,以後又逐漸脫離。

看起來,天狼星年好象在回歸年週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為徘徊年、游移年,2023年的迴圈週期被稱為天狼週期。

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氾濫週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曆。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公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

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氾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乙個太陽曆。

擴充套件知識: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祖先長期生產實踐的產物,它總結了天文、氣象和農業之間的相互關係,反映了季節、寒暑、天氣的變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型的結晶。

地球一年(365天5時48分46秒)繞太陽公轉一周,我們從地球上看成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這樣移動的路線叫黃道.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用黃經度量。

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

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春分和秋分正處春、秋兩季中間,夏至和冬至正處夏、冬兩季中間。

這樣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劃分為4段,如將每段再分成6小段,太陽在黃道上移動15度,每小段約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為24小段,農曆上稱太陽在黃道上從0 度起算,每15度為一節氣,全年共有二十四節氣。

6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是古埃及人發明的。

公曆最早出現是古埃及的太陽曆。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氾濫週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曆。

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公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

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氾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乙個太陽曆。

後來他們又根據尼羅河氾濫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裡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

這種以365天為一年的歷年,是由於觀測天狼星定出來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歸年相差約0.25天,因而在日曆上每年的開始時間越來越早,經過1461個歷年,各個日期再次與原來的季節吻合,以後又逐漸脫離。

看起來,天狼星年好象在回歸年週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為徘徊年、游移年,2023年的迴圈週期被稱為天狼週期。

古代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以日圭、日晷、水鐘、單擺,利用觀測日影的變化或水位的變化來計時。隨著科技進步,近代科學家發明單擺鐘及石英振盪器,利用單擺或石英晶體的振盪週期來計時。但上述計時方式易受環境、溫度、材質、電磁場甚至觀測者觀測角度等影響,穩定度不佳,須由天體(地球自轉、公轉、月球公轉)週期來校正。

拓展資料:

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時間的概念是人類認識、歸納、描述自然的結果,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輪迴,《 說文解字 》曰:時,四時也;《管子·山權數》說:

時者,所以記歲也。

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時間的概念涵蓋了一切有形與無形的運動,《 孟子 ·篇敘》注:「謂時曰支幹五行相孤虛之屬也。」可見時是用來描述一切運動過程的統一屬性的,這就是時的內涵。

由於古代人們研究的問題基本都是巨集觀的、粗獷的、慢節奏的,所以只重視了「時」的問題。

後來因為研究快速的、瞬時性的物件需要,補充進了「間」的概念,於是,時間便涵蓋了運動過程的連續狀態和瞬時狀態,其內涵得到了最後的豐富和完善,「時間」一詞也就最後定型了。

7樓:小貓咪的

古埃及人發明的,公曆最早出現是古埃及的太陽曆。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氾濫週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曆。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公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

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氾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

這就是世界上第乙個太陽曆。後來他們又根據尼羅河氾濫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裡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

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

這種以365天為一年的歷年,是由於觀測天狼星定出來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歸年相差約0.25天,因而在日曆上每年的開始時間越來越早,經過1461個歷年,各個日期再次與原來的季節吻合,以後又逐漸脫離。

看起來,天狼星年好象在回歸年週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為徘徊年、游移年,2023年的迴圈週期被稱為天狼週期。

8樓:匿名使用者

這一說法是由古埃及人提出的。他們的理由是:

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公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氾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乙個太陽曆。

下圖為天狼星:

後來他們又根據尼羅河氾濫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裡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

下圖為尼羅河:

9樓:匿名使用者

公曆最早出現是古埃及的太陽曆。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氾濫週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曆。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公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

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氾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乙個太陽曆。

後來他們又根據尼羅河氾濫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裡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

這種以365天為一年的歷年,是由於觀測天狼星定出來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歸年相差約0.25天,因而在日曆上每年的開始時間越來越早,經過1461個歷年,各個日期再次與原來的季節吻合,以後又逐漸脫離。

看起來,天狼星年好象在回歸年週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為徘徊年、游移年,2023年的迴圈週期被稱為天狼週期。

古時候的人是怎麼知道一年有365天呢是誰發現的

10樓:小太陽

1、古人觀察太陽一年中位置的變化引起物候、農業等現象的變化總結出來的。通過日圭,冬天和夏天的太陽高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影子也不會一樣,冬天的太陽不在頭頂,而夏天太陽在正上方,當太陽最低時,在日圭上做乙個標記,當太陽的影子再次和日圭上的標記吻合時,那就是一年了,通過不斷的反覆實驗,才確定一年長度約為365天。

2、具體測量一年時長的想法是元朝郭守敬提出的,他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觀象台。利用其影子的長短來測量推算時間,後來又發明了乙個輔助觀測儀器,叫「景符」。而具體一年的時間是由祖沖之計算出來的。

得出了回歸年為365.2425天的結論。

1、計時方法(記時方法)是因應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來的。記時方法包括日期規劃和時間規劃。日期規劃,就是編制行事曆明確日期;時間規劃,就是明確日內時間的描述方法。

明確日內時間的描述方法,是編制行事曆的基石;同時編織行事曆的方式,同樣反作用於時間的規劃。

2、歷史上,中國古人的記時方法,主要有十六時辰制、十時辰制、百刻製、十二時辰制、以及隨佛教傳入的六十點法等。這裡說的「時辰」,指的是時段。

(1)十進位制

十進位制是自然而然的選擇,因此早期的曆法、時間才用了十進位制。陰陽五行歷,屬於十月太陽曆;十時辰制,則是時間的十進位制劃分。在十時辰的使用早期,選擇了若干關鍵性的自然現象、生物反射、生活習慣作為時間的節點,幫助人們認知時間。

到後來,才逐漸轉變為使用數字、或天乾等**來表述。

據《隋書.天文志》,白天的五個時間節點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個時間節點為:

甲、乙、丙、丁、戊。夜晚的五個時間節點,逐漸轉變為夜間安全巡邏時的附加授時節點,稱為五鼓、五更,一直延續到清末。

(2)百刻製

百刻製是十時辰制的進一步劃分,即把十時辰進一步劃分成均衡的一百刻。百刻製可能起源於商代,有出土的漢代日晷,盤面上的刻度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另一方面,人們對時間測量精度的要求及百刻製的提出,推動了銅壺滴漏的產生(畢竟百等分圓周,對於兩千年前的古人來說,難度不小)。

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製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3)十六時辰制

十六時辰制是曆算的副產品。中國早期的曆法,從陰陽五行歷轉變為四時八節歷,曆算過程中,將一年切分為十二個月時,會出現以16為分母的分數。古代人很早就認識到,一年的長度為365又1/4天,切分為12個月,則每個月30又7/16天。

十六時辰制,就是配合曆算而進行的時間劃分。

《淮南子·天文訓》中有記錄十六時辰的十六個時間節點中的十五個: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晡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

(4)十二時辰制

西周開始,中國的曆法逐漸穩定了一歲十二個月的概念。以日比作歲,也採用十二時辰劃分一日、並將日期切分點(換日點)固定在夜半。

十二時辰的十二個時間節點(起點),為十二時。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漸詞不達意,遂改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晚上十一點為子時、凌晨一點丑時、凌晨三點寅時、早晨五點卯時、上午七點辰時、上午九點巳時、中午十一點午時、下午一點未時、下午三點申時、傍晚五點酉時、晚上七點戌時、晚上九點亥時。

宋代開始,中國出現了機械式司辰,通過齒輪帶動轉盤,帶動持時辰牌的小木人出現在視野中。當時間處於兩個時辰之間時,出現在視野的時辰牌與原先的表述方式不一致。於是,時間的表述方式採用兩個基準:

時辰牌初現、時辰牌居正位,亦即時初、時正。

(5)時刻制、更點制

時刻制是十二時和一百刻配合使用。早期的表述方法為「時x刻」,即「時後第x刻」;宋代以後為「時初x刻、時正x刻」,即「時初現後第x刻、時正位後第x刻」

隨著佛教的傳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傳入中國,與十時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點制。常用表述方法有x籌y點、x鼓y點、x更y點。x籌y點,反映了十時辰制在曆算中比十二時辰制更便於籌算。

鐘鼓樓授時,通常鼓聲為更、鐘聲為點。

為什麼一年有365天或366天或364天

因為地球繞日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 合365.24219天 即一回歸年 tropical year 公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歸年短約0.2422 日,每四年累積約一天,把這一天加於2月末 即2月29日 使當年時間長度變為366日,這一年就為閏年。在公曆 格里曆 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

一年有365天,星期有7天,一年有星期,請問每個星期花20元,一年花了多少元

這道題的有用條件是 一年有52個星期,每個星期花20元 用乘法計算 20x52 1040 元 這道題考察的是篩選分析能力!有用的已知條件只有 一年有52個星期!所以解答 52 20 1040 元 答 一年花了1040元!謝謝!52個星期每個星期20元,就是52個20,列式52x20 1040元。一年...

有什麼地方是一年365天都在下雨嗎

這樣的地方時不可能存在的,熱帶雨林氣候一般每天都下雨,但誰也不能保證每天必下雨 一年365天大概有幾天下雨呢?大約有60天左右是下雨天氣。靜心,心靜,修清靜心,心靜才能不浮躁.一年365天中,大概有幾天會下雨?20 不同的地方不一樣的!像我這6月到9月基本每天下雨,去年的統計全年降雨天數有13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