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 原因 開始標誌 主要動力 特點 影響

2022-05-17 23:41:46 字數 6111 閱讀 2256

1樓:匿名使用者

複製貼上

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

特點: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從而開創了以機器代替人工的工業浪潮。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用的機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為動力驅動,首次用機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

2023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織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2023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工廠出現,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3年,美國人富爾頓製成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2023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汽車」。

2023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托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業進入乙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2023年,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乙個工業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

特點: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機器滿足不了人類社會高速發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動力和機器引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得益於內燃機的發明和電的應用,電器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此時的機器有著足夠的動力,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飛速發展,機器的功能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由於**機的發展,人類之間的通訊變得簡單快捷,資訊在人類之間的傳播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2023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到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19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入電氣時代,三輪汽車、四輪汽車、電燈、自動電報記錄機、**、電影放映機等相繼出現。

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2023年至2023年,作為新能源的石油,產量從80萬噸大幅增長至2000萬噸。

第三次工業革命:自動化

特點:第三次工業革命相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了更加巨大的變化。不再侷限於簡單機械,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人工材料、遺傳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技術得到了日益精進的發展。

以網際網路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幾乎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聯絡了起來,工業中的生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機械人。人類在這個時代的「野心」不再侷限於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並且在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下得到了實現。

2樓:匿名使用者

請翻開**速記高中歷史p156~p165

歸納一下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特點及影響(越詳細越好)

請回答三次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主要內容和特點及歷史意義

世界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段、標誌及其歷史意義分別是什麼

三次工業革命標誌及歷史意義

3樓:千山鳥飛絕

三次工業革命標誌及歷史意義分別為:

1、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改良為標誌。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歷史意義: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使生產力大為提高,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19世紀30、40年代,工人運動興起;開始了城市化的程序;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衝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東方從屬於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2、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誌。

歷史意義: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乙個整體。

3、第三次技術革命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為標誌。

歷史意義: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

4樓:l霧l中花

工業革命有時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

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後來又空擴充到其他行業。這一演變過程叫做工業革命.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2023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2023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

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1)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勞動力和國內市場;(表現在英國即圈地運動)(3)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鉅額的貨幣資本(殖民);(4)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準備了技術條件。

一般認為,蒸汽機、焦炭、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進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程序推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前的科學研究很少用於工業生產,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長大,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界限越來越小,更多的工程師埋頭做科學研究。以前的科學家多是貴族或富人的子弟,現在則有許多來自工業發達地區和工人階級的子弟成為了科學家。

他們更加對化學和電學感興趣,這也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三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有哪些?

5樓:mw以觀滄海

(3)三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發展的共同影響

①都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工業布局的新變化。

②都引起了社會關係的重大變革:第一次導致近代社會兩大對立的階級即工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產生,並開始了城市化程序。第二次,壟斷組織產生,並與國家政權結合。

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第三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強化,使第三產業比重上公升。

③都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確立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殖民擴張造成東方從屬於西方。第二次,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成為乙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第三次,推動了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聯絡日益緊密。

(4)後兩次工業革命對東亞地區的影響

第二次:日本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壟斷組織出現,成為亞洲強國,東方其他國家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列強加緊對各國的資本輸出。

第三次: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中國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南韓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東亞國家經濟發展特別引人注目,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機遇與挑戰並存。

(5)第三次科技革命與前兩次相比最大的不同點

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

(6)美國在第

二、三次科技革命領先的原因及對美國政治經濟的影響

美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領先一步。因為:①南北戰爭中工業資產階級的勝利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政治保證。

②西部的開發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③歐洲剩餘資本源源而來。④歐亞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

⑤愛迪生、福特、萊特、貝爾等人的眾多發明使美國在電力、交通運輸、遠端通訊等領域領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領先一步的原因:①20世紀初原子、電子方面的理論就出現重大突破。②一戰後美國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二戰未影響美國本土,因而具有開展科技革命的雄厚物質基礎。

③二戰中贏得戰爭的迫切需求使其**和資本家注重科技投入。④第二次世界大戰推動美國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應用,發明了電子計算機。⑤戰後西歐國家的恢復和新興國家的發展,客觀上為美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共同影響:①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19世紀末美國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一。

二戰後至70年代初是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格局。②導致了生產關係的調整。19世紀晚期美國產生了壟斷組織,生產和資本集中程度最高。

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日益加強。③上層建築的變化。19世紀晚期美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號稱托拉斯帝國主義。

二戰後過渡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④為美國爭霸世界創造了條件。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把侵略矛頭從拉美指向亞洲太平洋地區。

二戰後美國稱霸資本主義世界,妄圖在全球建立霸權

6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的回答不錯,見初中世界歷史教材

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意義

三次工業革命對比表(時間,國家,影響,領域,代表等)

7樓:原來是知恩

一、三次工業革命概述:

1、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中期,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這場革命是以發明、改進和使用機器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2、第二次工業革命

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被稱為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在這一時期裡,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總產值。

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為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部門。由於19世紀70年代以後發電機、電動機相繼發明,遠距離輸電技術的出現,電氣工業迅速發展起來,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內燃機的出現及90年代以後的廣泛應用,為汽車和飛機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動了石油工業的發展。

化學工業是這一時期新出現的工業部門,從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炭中提煉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學產品,塑料、絕緣物質、人造纖維、無煙火藥也相繼發明並投入了生產和使用。原有的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機器製造以及交通運輸、電訊等部門的技術革新加速進行。

4、第三次工業革命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誌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產生了一大批新型工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資訊時代。它也帶來了一種新型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經濟發達程度的高低已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成敗的關鍵所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

這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80年代以來,國內史學工作者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問世。

二、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紀後期)依據曾邦哲的觀點,以系統科學的興起到系統生物科學的形成為標誌,系統科學、電腦科學、奈米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理論與技術整合,形成系統生物科學與技術體系,包括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系統遺傳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系統醫學與系統生物技術等學科體系,將導致的是轉化醫學、生物工業的產業革命。

發展新能源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任務。從戰略的眼光來看,新能源本身就是乙個經濟發展方向,促進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可以推進能源結構乃至經濟結構的轉變,對國民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也是未來世界各國的競爭重點,能源工業未來的方向將是從能源資源型走向能源科技型。美國利用經濟低迷的時機,大力發展新能源,如果成功了,未來的能源格局可能將被美國所主導。

以生物技術為重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經實現或者即將實現:塑料將不以石油為原料而完全以玉公尺替代;建築材料將由洋麻等纖維類作物替代;石油的枯竭也不再可怕,因為用秸稈完全可以替代;2023年人類的壽命有可能達到120歲;5億畝的不毛之地、鹽鹼地將會成為植物的生長樂園。

工業革命是怎樣改變世界的三次工業革命如何改變世界格局

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第一,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經濟和政治統治地位。第二,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使社會日益 成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第三,工業革命促進了近代城市的興起。第四,工業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絡,改變了世...

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以什麼為標誌,工業革命有哪幾次,以什麼為代表

思未來王 它以原子能 電子計算機 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 起訖時間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訖時間問題上,學者們大體持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於戰後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達到高潮,70年代以後進入一個新階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於20世紀40至60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中國的影響,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在科技領域碩果累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正滿懷信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第三次科技革bai命對中du國的影響 1 第三次科技革命發 zhi生時dao 中國正進行內戰 新中版國成權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