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隱是否徹底坦然放下,是否無欲無求,欣然自得

2022-04-08 14:56:59 字數 5237 閱讀 9641

1樓:funny皮屁孩

歷史當事人的心理探尋不來,只說因為經歷坎坷,仕途不順才是歸隱的目的,有人說,陶淵明不僅是田園詩人,而且還是理想主義者。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東晉詩人,文學家。潯陽柴桑人。

他幼年失去父親,家道中落,少年的陶淵明生活在貧困之中。由於社會動盪,早年一直沒有出仕,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後為貧窮所迫,陸續做過州祭酒、參軍、縣令等一些小官。任江州祭酒,不久歸隱。

後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從這段有關陶淵明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陶淵明的仕途並不順達,可謂是坎坷。也許仕途的失意就是陶淵明歸隱的原因。但陶淵明「不為五斗公尺折腰」的人格卻才是他仕途失意的根源。

誰不希望自己的仕途顯達,順風如意呢?陶淵明亦是如此。可是渾濁的官場的阿虞我詐,卻讓一心想要報效國家,施展抱負的陶淵明心灰意冷;不願同流合汙更是讓他心如死灰啊!

無可奈何只要決意不再出仕,到荒郊野嶺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樂土。

可見陶淵明的歸隱充滿了些許的無奈,幾多悲痛。

當現實的社會與自己格格不入時,任何人都會對現實滋長絕望,對理想的狀態充滿渴望。然而陶淵明的「理想主義」是否是他從來就是有的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是社會的渾濁逼迫陶淵明變成「理想主義」者,逼迫他去歸隱,逼迫他去幻化出乙個個似真如幻的「桃園」;而他只是想讓自己動盪的心得到絲絲的慰安而已!

所以陶淵明並不是理想主義者,而是乙個追夢者;乙個苦苦尋覓屬於自己的世界的追夢者。所謂「文品出於人品」。陶淵明「不為五斗公尺折腰」的人格和他對清澈的世界的追求;也使他的作品充滿了平淡,自然,清新恰與田園的景致相和相契。

所以我認為陶淵明頂多就是乙個田園詩人,不是什麼理想主義者!當我們在吟誦「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時感覺到的只是悠然嗎?而在這「悠然」的背後又誰人能知陶淵明的無奈呢?!

倘若世態安寧,官場清澈。陶淵明真的就願意待在田園之中,飲酒作詩,賞花寫文嗎?

2樓:成都癲癇匯康

詩人是否無欲無求呢,要看兩點,一是是否當過官、獲得成就,因為古時候很多詩人都借歸隱來宣傳自己,希望能得到重用;二是,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滿足,我想陶淵明是滿足的,不然也不會有空閒的時間描繪那麼多山川水景,只因他真的喜歡田園生活。這點與蘇軾不同,他雖然被貶,也有涉及山水,但是其詞意依然雄心壯志,希望能報效朝廷!

文學的概念

3樓:匿名使用者

廣義的文學,是指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這是文學的文化含義。

狹義的文學,是指具有審美屬性的語言行為及其作品,包括詩、散文、**、劇本等。這是文學的審美含義。

文學首先必須是乙個語言文字,這個文字有它的存在形態,如語音,詞語,結構等。它可以口頭的形式代代傳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為載體傳承,也可以印刷品,網路**形式存在。儘管載體各異,但都離不開具體的語言這一客觀事實。

文學作品,由乙個又乙個修辭構成,當然,文學的基礎還是文字、詞語和句法,但是這些結構主義喜歡的東西,本身並不能形成「作品」,對它們的支離也讓我們對文學更加難以把握。

確實得承認,修辭就是一種句法。但是純粹的句子並非文學,只有被布滿篇章、形成更強大的隱喻之後,文學才宣告出生。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與新聞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既是新聞作品,又有很強的藝術性,文學性,所以文學與新聞作品是很難有明確界限的。

其次文學與歷史作品也是難以明確劃開界限,比如邱吉爾的演講詞,既是實用的鼓動性文章,有很有文學特色。

最後文學與哲學論著也不容易區分,比如英國的培根的《論人生》既有哲學道理也有文學意蘊,叔本華的散文集、哲學家薩特的哲學著作也很有文學意蘊,因此他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判斷文學與非文學的標準粗略概述如下:文學的語言具有獨特地表現力;文學總是要呈現審美形象的世界,這種審美形象具有想象、虛構和情感特性;文學傳達完整的意義,本身構成乙個整體;文學蘊含著似乎特殊而無限的意味。

4樓:節操一去不回來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文學的特徵

5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的特徵是:可以表達感情,增長知識,詮釋歷史,是時代精神和感情的結晶,是一種語言藝術形式。

文學體現心量,歷史體現知量(識量),哲學體現智量。文學體現心量,指的是文學體現豐富的情感量、情思量、良知量。也可以說是詩量、「氣」量、歌哭量、淚水量。

《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說「文學是哭泣」,文學擁有最多的歌哭,最多的喜怒哀樂,歷史、哲學都不能歌哭。法國作家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表現了人性的豐富;巴爾扎克寫《高老頭》,表現了人性的淒涼,寫到了極致。這些都是「心量」。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文學與藝術的關係:

第一,與**、繪畫、雕塑等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文學的想象力更強。雖然繪畫、雕塑等也有「想象」,但它們無法天馬行空。只有文學才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所謂「賦四海於一瞬,挫萬物於筆端」(陸機),唯有文學才可能做到。

第二,文學能夠進入人的內心世界,但其他藝術不能或只能部分地表現人的內心。比如達·芬奇的《蒙娜莉薩的微笑》,只能部分地表現人的心靈,但如果通過文學作品來寫蒙娜莉薩,就可以盡情地表現她豐富的內心世界。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可以說正是文學作品中的「蒙娜莉薩」。我們從安娜·卡列尼娜這個形象中,可以讀到更加豐富、更加複雜,即更加深廣的內心影象,也就是更豐富複雜的人性內涵。

安娜·卡列尼娜內心所展示的人性多方面的衝突,包括妻性、母性、情性(情人性)的衝突,是蒙娜莉薩的藝術形象難以企及的。

6樓:鬧中取靜

文學,是一種人類用來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

一種藝術方式。文學的特徵是:可以表達感情,增長知識,詮釋歷史,是時代精神和感情的結晶。

文學的特徵是和文學的屬性緊密聯絡的,也即是說文學的特徵是由文學的屬性所決定的,在第一章中,我們把文學的屬性歸結為三個方面:意識形態性、審美屬性和語言屬性,而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學與其他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文學的審美屬性。從審美的屬性方面來說,任何一種審美活動都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徵,文學作為一種審美活動亦然。

從意識形態的屬性和語言屬性方面來說,文字正是以想象的方式,通過語言媒介而構築的滲透著作者思想情感的感性形象來體現它的意識形態性的;而從想象性方面來看,文學作品雖然是作家在想象中構築的世界,但是它又以種種手段反映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因而文學的想象還涉及到文學的真實性問題。總之,從文學的屬性出發,文學具有著形象性、真實性、情感性和符號性這四個特徵。

7樓:沫子

縱觀西方文論發展史,有關文學本質的論述經歷了:模仿論——表現論其他關於文學本質的論點:

弗洛伊德:文學是性本能的轉移與昇華。

海德格爾:藝術是人類生活的家園。

卡西爾:藝術是一種符號。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本觀點:

1﹒文學藝術是人的本質力量物件化;

2﹒文學作為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3﹒文學是一種藝術生產。

從文化途徑看文學,文學是文化。

從審美角度考察文學,文學是審美。

從慣例立場看文學,文學即慣例。

中國當代學者對文學本質的認識:

文學是關於生命的書寫。

文學是通往心靈的時空隧道。

文學是精神的棲息之地。

文學是靈魂的敘事,是人心的呢喃。

文學是虛構的、審美的、讓人愉悅的。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借助各種修辭以及表現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

文學以具有審美意義的形象反映生活。(曹廷華)文學是顯現在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童慶炳)現在通行的文學含義

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徵

第一,從存在形態看,是假定性和逼真性的統一。

(假定性和虛幻性是文學形象最基本的特點)

第二,從審美認識看,是具體性與概括性的統一。

通過選擇、提煉、加工,創造典型形象去反映生活的本質。高度的概括性是文學作品形象的內在特質。

第三,從藝術功能看,是表現性和感染性的統一。

表現性:表現社會心理內容;表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形象是情與理的統一。

感染性:形象在欣賞中要產生一定的審美效果,以此來感染讀者。

文學和**有什麼區別啊!

8樓:學院派魚多多

一、整體與區域性的區別。

1、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

2、**,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是文學這一學科的乙個分支,**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

二、構成要素的區別。

1、文學,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了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出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

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文獻統稱為文學。現代專指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故也是語言藝術的一種。

2、**,構成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

三、表達內涵的區別。

1、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範疇。

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乙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乙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乙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型。

9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區別1、其在創作時間,網路**只要是打字特別好,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都能在兩三小時之內完成三千一章,短時間目的是為了賺點選率,而文學作家則不可能做到,他們要思考,要咬文嚼字,可能乙個星期或很長時間完成一章。

**的目的是創作文學。

區別2、作品質量上,那不用說,文學作家莫言,村上春樹能爭諾貝爾,為什麼土豆,番茄只能當大神。

區別3、內涵,文學作家更多的是人性的思考,顯現社會的問題。

這比網路**具有令人深思的反饋。

區別4、讀者人群,不用說網路**的讀者人群大都是些生活苦悶或者煩躁無聊的青少年或者工作無聊的中年人,而文學作品的讀者人群則包括一切要想獲得文學素養,追求文學價值的人。

區別5、**價值,可以坦白的說網路**像遊戲一樣滿足一時之快,其實讀者並沒有從中學習到什麼有價值的事情,用來消遣生活再好不過了。

區別6、嚴謹問題,網路**內容看似巨集偉壯觀,其實內容並不緊湊,而且有漏洞,而成功的文學作品則不一樣,福爾摩斯的成功就在於這一點。

怎樣看待歸隱山林?陶淵明為什麼要歸隱山林?

淡薄名利,不想同流合汙。陶淵明為什麼要歸隱山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中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在都市的現代人,有幾人不羨慕 嚮往 陶醉於陶淵明的田園生活?近幾年,人們對田園 歸隱 生活趨之若鶩,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我們似乎...

陶淵明為什麼會選擇歸隱田園,難道僅僅是因為他不想做官嗎

他想做官,只不過不想做小官,因為小官的影響力太小了,無法實現他拯救天下的抱負。古代詩人大多數都有一顆做官的心,陶淵明也不例外。他少年的時候曾經滿懷一腔熱血,想要拯救天下蒼生。但是不久自己夢想就被現實澆滅了,他曾經五次出仕,但是官位都是一些小官,無法接觸到上層。官位不大,影響力就不大,因此當小官是無法...

含有歸隱的成語,關於歸隱的成語有哪些

歸隱田園 歸隱老林 歸隱山林 閒雲野鶴 關於歸隱的成語有哪些 戢鱗潛翼 戢 收斂 bai 潛du 隱居。魚兒收斂鱗甲,鳥 zhi兒收起翅膀。比喻dao 人退內出官場,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容 賣劍買琴 指沒有功名意識,志在歸隱 把臂入林 把 指挽著 林 山林。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返我初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