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世稱什麼先生,陶淵明世稱?

2021-10-29 03:11:28 字數 5306 閱讀 1339

1樓:穆子澈想我

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

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裡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瞭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汙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世稱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

3樓:匿名使用者

採菊先生把~哈哈~~!

陶淵明世稱?

4樓:

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閒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榮木》序曰:“總角聞道”,《飲酒》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志向。

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薰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又愛琴書:“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與子儼等疏》)。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

5樓:嘿嘿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拓展資料

早年生活

酉陽桃花源五柳廣場雕塑

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係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 ),父親是個“寄跡風雲,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蹟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淵明三歲,後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

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淵明後來作文章回憶這段往事時寫道:“慈妣早世,時尚孺嬰。

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祭程氏妹文》)。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有詩可證:“弱年逢家乏”(《有會而作》)。

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閒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榮木》序曰:“總角聞道”,《飲酒》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志向;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薰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又愛琴書:“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與子儼等疏》)。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

6樓:慕心冰

世稱,靖節先生

自號,五柳先生

7樓:枝嫚利瀚玥

世稱靖節先生

陶淵明,東晉人,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著名詩人

陶淵明和王安石分別叫什麼先生?

8樓:八哥胤禩

陶淵明:五柳先生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王安石:臨川先生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9樓:橙樹下的狐狸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名潛,或名淵明。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

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

世稱『臨川先生』,又稱『王荊公』。

陶淵明的諡號,世稱分別是什麼

10樓:牙牙的弟弟

諡號“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淵明卒於潯陽。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諡為“靖節”,後世稱“陶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陶淵明是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

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躬耕田園,飲酒賦詩,終老一生。

擴充套件資料:

陶淵明原本也有一官半職,俸祿尚可,衣食無憂,但是“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個性,使得他不能忍受官場的做作,內心飽受掙扎。陶淵明第一次出仕(做官),是在他29歲時。

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職之累,幹了很短的時間,就辭掉世人羨慕的美差,回家種地晒太陽。辭職後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主管文書簿籍的官吏),陶淵明謝絕了做官,大概在家賦閒了六七年。

晉安帝隆慶四年(400年)到恆玄手下做事。第二年冬天因母親喪,又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陶淵明再度出仕,做了劉裕的參軍。

後來又做了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405年,陶淵明出任彭澤(今江西彭澤)令,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後一任官職。

這次是因為沒有束帶見督郵,督郵是漢代設定的一個督察的官職,位輕權重,凡傳達教令,督察屬吏,案驗刑獄,檢核非法等,無所不管。

魏、晉起地位不如前代,以後設定漸少。陶淵明不善於溜鬚拍馬,他不束帶見督郵,可見對官場這一套非常牴觸,於是乾脆掛印去職。

從表面上看,陶淵明辭官是不願意曲身迎接、阿諛奉承上司,但是大背景則是東晉時期政權更替頻繁,社會黑暗,人民顛沛流離。

就其個性來講,則是陶淵明深受聖賢書的薰陶,當天下無道或政治抱負難以伸展時,士大夫往往採取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迴歸田園世界,縱情山水之間,一似閒雲野鶴,無拘無束。

11樓:

陶淵明的諡號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陶淵明,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汙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擴充套件資料

陶淵明愛酒,這是人盡皆知的。

“酒”這一意象在陶淵明的詩文**現的頻率最高。他在其自傳體詩文《五柳先生傳》中寫道:“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嗜酒是本性所致,且每飲必醉,每醉便睡,也不留客,真性情溢於文辭。

(意思是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

“銜觴賦詩”是五柳先生的一大人生志向。他在醉後容易觸發頗多的感想,並以詩的形式題寫下來,這些詩文合成《飲酒二十首》,以自娛樂。《飲酒二十首》看似詩人酒後醉話,實則展現了陶淵明獨清獨醒的信念和高逸靖節的情致。

酒,不僅是陶淵明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書·隱逸傳》中說,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分到一塊很大的公田,而陶淵明用六分之五的田地種釀造酒的高粱,看來在他的眼裡,喝酒比吃飯重要多了。

陶淵明有一首《責子》詩,說“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藝;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詩中透露出陶先生的五子略為不正常,究其原因,可能是酒精過量導致。而陶先生卻解釋說,天命如此,莫多想,暫且飲酒一杯吧。

(意思是身邊雖有五男兒,總不喜歡紙與筆。阿舒已經十六歲,懶惰無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歲,也是無心去學習。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識六與七。通兒年齡近九歲,只知尋找梨與慄。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飲酒莫論理。

)作為沒落官僚家族的後人,陶淵明少時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覽群書;但因年幼成孤,養成了寡言少語、不貪富貴、不慕虛榮的高潔性格。這種性格影響了他的一生,在他的仕途生涯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讓他在短暫的十三年官宦生涯中幾進幾退。最終還因不滿官場的黑暗,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不屑於與他人同流合汙,而毅然決然地辭官歸隱。

辭官後的陶淵明,享受重獲自由的怡然自得,每日或荷鋤西歸,或飲酒作詩,醉了便在門前的石頭上小憩。久而久之,石頭上竟出現了人形的睡印,因此這石頭也得名“醉石”。

歸田後的二十年,是陶淵明創作的高峰期,他在此期間作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和《飲酒二十首》等名篇佳作,流傳至今,為後人描繪了許多美好的田園生活場景。

性格使然,令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出自唐代房玄齡《晉書·陶潛傳》,是說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因而回歸田園,以酒為伴。這既讓他獲得了“靖節先生”的美譽,更突顯了其高風亮節的品德。

陶淵明世稱

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陶淵明 352或365年 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 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 今江西省九江市 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 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參軍 鎮軍參軍 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

孟浩然是什麼稱號孟浩然世稱什麼

孟浩然世稱 孟襄陽 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 孟山人 孟浩然 689年 740年 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 今湖北襄陽 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 王孟 有 孟浩然集 三卷傳世。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

分析陶淵明飲酒其五詩中所體現的忘世,忘我,忘言三層心

忘我 體現在復 結廬制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只要 心遠 就自會去尋求偏遠之地,從而達到無車馬之喧的境界 再是只要 心遠 無論地之實際上的偏遠與否,都會達到心靈的寧靜,忘卻自身.忘世 體現在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詩人採菊東籬,有如傾聽著大自然美妙的音響,觀賞著大自然美妙的畫面,已經陶醉進去,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