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那么小,是怎麼住下幾十幾百萬人的

2022-03-08 20:38:36 字數 4136 閱讀 9654

1樓:

古代城市裡,各種部門官衙門占得面積小。

中國古代戰爭,守城是怎麼守的?怎麼可能憑藉幾千人就守得住,要知道乙個城市是非常大的。專攻一點不就可 20

2樓:漆新壘

攻/守城在古代是最難也是最殘酷的戰爭,不比現在火炮彈藥一炸什麼城堡都不管用。這裡我們只說守城,幾千人守住乙個城池並不希罕,古代的城市和今天的城市不一樣的,遠沒有今天的城市大,中國古代最大的城市長安、汴梁等也不過百萬人口,而今天中國乙個三線城市(地級市)都有百萬人口,所以古代大多數城市一般只有幾萬到十幾萬居民,城市面積方面,有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說法,古代的一里約等於450公尺,和現代差得不多,三里就是1350公尺,城牆周長才1350公尺,就算以3000人守城,每公尺城牆可以站2個士兵,密度夠高了,而且守城方一般會發動老百姓參加守城(徵發民壯)。再來說下守城的方法,古代守城,如果兵力足夠,是要派兵出城立寨的,也就是在城外建立乙個據點,這樣的話敵軍要麼必須先攻擊這個據點(這樣的話守城方就有充分時間準備,延緩了敵軍的進攻),要麼在進攻城池的時候分兵進攻這個據點(這樣就減弱了攻擊城池的兵力,減輕了守方的壓力),所以古代守城並非完全死守,在敵軍兵少、疲憊、鬆懈無防備的情況下甚至可以派兵出城反擊,殺敵人乙個措手不及。

那麼兵力少怎麼辦?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的方只有1500人怎麼辦?當然是只能死守了,遠用投石機、弓弩打擊敵軍,敵軍正在登城時,可以用標槍、狼牙拍、擂石、滾木、金汁(人畜糞便、油燒熱……)殺傷做軍,敵軍登上城牆後,守方士兵就會上前肉搏,直至擊退敵軍,敵軍如果攻擊城門,就把吊橋拉起或燒毀,沒有吊橋/護城河的,直接用大石頭把城門堵死或者用塞門刀車或者在城門後面挖個大坑……敵軍如果挖地道,先用甕聽偵聽,再在可能挖地道的地方挖溝池蓄水,哪水漏了哪就是敵人的地道方向……說了這麼多,為什麼攻方這麼弱?

因為……城牆和護城河的障礙阻礙了攻方的兵力投入,攻方就是有100萬大軍,能通過雲梯、攻城塔等工具運送進城的也只是少數,剩下的大多數部隊只能乾瞪眼看著……什麼?大家一起上?守方弓弩擂石吃素的麼?

人越多殺傷得就多……而且你攻方還要不要留兵力防備守方突然出城偷襲或者逃跑了?還要不要留兵力防備守方援軍了?言而總之,古代攻城真的很難,橫掃天下的蒙古軍打襄陽用了6年……打釣魚城用了38年(還是守方主動投降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城基本上都可以說是不大的,你可以看看一些城牆的遺跡。古代沒有很猛的爆破手段,攻城是很難的。另外,住在城裡的只是「城內居民」,城牆外的「郊區」還住很多人的,城市越繁華,「郊區人口」就越多。

4樓:三年不鳴

據考古資料,古代戰爭守城是備戰充分、全民皆兵、戰術靈活、機動性強,還有強大的外援,以期達到包圍反包圍,中心開花的最後勝利。

5樓:套局福段

守城的兵幾千人,但往往在守城戰中,會發動城內青壯協助守城,那些沒有經過訓練的青壯要做的事情就是:拉動投石機,投下檑木,砸下石頭,丟灰瓶,倒金汁,倒火油,丟火把,還有拉開床弩等事情,因為有城牆屏障,對手哪怕是精銳的士兵,都還被那些沒有任何訓練的青壯給殺死。一般三千精銳士兵守城的話,往往有一萬以上的青壯協助,精銳士兵幹的事情是射箭壓制對方弓箭手,還有把爬上城頭的敵人驅趕下去,其餘的事情基本上交給青壯來做

6樓:fly小爺94拽

站在城樓上,守住城門,主要是用弓箭石頭,還有防止雲梯

7樓:我心依舊

古代人非常有策略,他們知道怎樣排兵布陣,怎樣潛伏攻擊。

古代乙個大城市大概有多少人?

8樓:匿名使用者

不但時期、地點的原因不一樣,而且劃分的標準也有很大的區別:

簡要說下,最古老的西亞、雅典(可能包括印度)等城邦的居民是幾千到數萬--人口太多就會造成土地過載--那些文明是傳說中泥土文明,就是大量使用泥土製品的文明--包括房子,日用陶具,甚至書寫也用泥版。

到西元前2023年到西元前220年,城市分化明顯。中國的大城市一般2-10萬人,不過要說明的是,當時是「井田制度」,沒有村落的概念,所以這個人口數目應該是城市所能覆蓋的地方人口數目,也就是城鄉加起來。單論城市的話大概幾千人的常住人口的樣子--根據《周禮 考工記》的記載,一座標準城市大概25平方公里。

秦之後,實行郡縣制度,廢除了「井田」,就是說百姓可以遷徙,城市發展很快,出現了很多大城市。漢朝的記載是漢後期一座城市大概有戶籍人口十萬左右--這個數字值得商榷(戶籍不包括奴隸什麼的),而且這個也是城鄉一共。按正常城鄉1:

10的考慮,就是說當時至少有40幾座人口過萬的城市。而單獨的京畿三城可能像現在的直轄市一樣,就是說大城市超過十萬以上的人口規模。

漢之後戰亂連年,從史料分析,一般城市是5萬人口左右--滅城一般都抓這麼多奴隸。

隋唐城市發展很快,很多大城市人口超過20萬,據說唐長安的人口超過50萬。

明清離現在很近了,尤其是清朝,清末全國總人口3億多。而城市規模也大多形成--例如北京、南京等城市。至於明朝,根據明末的戰亂考量--什麼揚州三日什麼的,城市人口大概50萬以上。

具體的研究資料很多,例如 城市史綱 之類的很專業。

9樓:匿名使用者

年代不同人數就不一樣。樓主指的是什麼時期?

10樓:

多則100萬 像唐朝的台灣

少的幾十萬 、十幾萬、幾萬不等

古代的城池有多大啊?電視上和書籍裡講的都是攻下一座像莊園大小的城池就貌似打下了這座城市。求解釋 謝謝

11樓:白發病尉遲

1、一般中國古代的大城池分內城和外城,小城市只有外城。

2、內城一般就像莊園大小的城池,外城根據城市的規模大約在4---20平方公里。

3、電視上和書籍裡表現的:攻下一座像莊園大小的城池就是攻破了內城,當然就是打下了這座城市的核心。

4、在 新三國裡 有大量 表現 攻打外城的鏡頭。

5、攻城的主戰場 在 攻破 外城。外城被攻破就意味進入了巷戰了。城市基本不保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的城池大小不一啊。

例如:唐朝的長安城,由廓城、宮城、皇城3部分構成。廓城平面長方形,東西長9721公尺,南北寬8651.7公尺,周長36.7千公尺,有上百萬人口,如果像莊園那麼大怎麼住的下。

例如:西方的巴比倫城,城牆的厚度可以讓四輛馬拉的戰車併排轉彎。城市的四邊城牆,每邊長16千公尺,整個城市共有100個銅做的城門,號稱「百門之都」。這麼大的城市怎麼可能像莊園一般。

以前的北京城,是指的城牆之內,朝陽、豐台那都到**去了。紫禁城是宮城,是北京城的心臟。其實外面原本還有北京城的城牆,只是後來都拆掉了。

大前門原來就是明清時期北京城內城的正門,還有東直門、西直門等,當時北京城一共有九大城門。城門之間那裡原來都是有城牆的。這個範圍怎麼可能到朝陽、豐台。

1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鄭伯克段於鄢中說,都城(都邑的城牆,不是國都)不過百雉(長三丈高一丈),又有大都三國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從中推斷:諸侯國的都城是周長三百雉,900丈,約3000公尺。大的城市才1000公尺。

漢代:長安面積約36平方公里

隋唐:長安城東西十八里一百五十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洛陽:南北十五里二百八十步,東西十五里七十步,周圍六十九裡三百二十步。

宋都城:新城周回五十里百六十五步。

明清時很多古城都還在,現在還能看到就不說了。雖然沒有查到漢唐宋像縣城這樣的有多大,想來不會小到**去。像我老家的縣城是明代修的,現在殘留有4門,從4道門間距離看,周長還有6-7公里,這還是貴州偏僻地方。

所以古代中國的城池不會小到哪去,電視上當不了真的。像個莊園的,可能只有春秋時期吧。

14樓:幸福歐萊

你說的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一本的一國很小的。中國的城池?分內城外城的

15樓:夢の天行

內城往往才是那個城市最主要的軍事設施,有城牆,幾乎所有軍備,糧食都集中在那,內城被打下來了,就相當於城已經被打下來了,剩下的守軍就只能撤退,或者打游擊。

就像北京,紫禁城外雖然也有很大的地區,但北京的防守人員必定會把大部分兵力放入紫禁城,守城方在相同兵力下往往比攻城方有優勢。

如果紫禁城丟了,相當於丟了本陣,這對士氣影響很大的,乙個在外的部隊,所帶的糧食,軍備都是有限的,又不能回去補給,只能移動到其他能補給的地方。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老北京城也就二環這麼大,地方城市更是小的多了。

盜洞那么小,那些土夫子怎麼下去啊

瘦小精幹,善於鑽洞爬坡,一行有一行的本事.他們是長期從事這種工作練出來的能力。當然盜墓的都沒有胖子,因為他們在有人抓的時候跑不動。土夫子 盜墓賊 用工兵鏟打盜洞的問題 不是乙個人挖的,第一天挖不玩隱藏好,第二天繼續,一般要哇幾天,接近墓室磚頭就爆破了 盜墓打盜洞時如何處理土?先用洛陽鏟探準方位,打直...

現在孩子那么小怎麼可以偷看言情小說

我就在上初一,我們班上很多女生看那種 六年級也是。其實你們口中的 小孩 也就是我們 還有很多事是你們想不到的呢!呵呵。不過,我本人很討厭看那種書,我覺得很浮誇,很俗,不切合實際,也無聊。老師應該都會 這種書的。樓下的朋友,你說的過於嚴重了,還沒扯到那麼遠。我想她們是出於好奇沒錯,但也和性的問題無關把...

為什麼故宮那么小,為什麼故宮那麼小?

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 清兩代的皇宮,占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確實,北京故宮只有漢代未央宮的七分之一,漢代有三大宮加起來是北京故宮的21倍 以前的紫禁城就是現在的故宮,你要是覺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