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是什麼意思

2022-02-25 12:07:57 字數 3635 閱讀 2196

1樓:匿名使用者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的意思:對當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對未來不了解則可以考察過去。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的意思:對當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對未來不了解則可以考察過去。

【名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解釋】:對當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對未來不了解則可以考察過去。萬事的本性、途徑方式雖有不同,但總是同歸一理,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注釋】:

1.來:未來。

2.往:以往,往古。

3.生:讀作"性",本性,屬性。

4.趣:同"趨",趨向,引申為途徑,方式。

【出自】: 東周·春秋 管仲《管子·形勢》

【作者】:管仲(西元前723-西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為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

2樓:臧夏畢靜

對當今事情有疑惑的人,翻開歷史汲取教訓自能明了;對將來感到迷惘困惑的時候,也可以看一看過往發生的事情,從中獲得啟發。整句話大概就是要人們勿忘前事,以史為鑑。

"不知今者察之古,欲知來者察之今"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今者察之古,欲知來者察之今」是指事物的發展是乙個過程。它總是循著時間的先後逐漸演變而成的。觀察它的歷史,可以推知它的現在;觀察它的現在,可以推知它的未來。

「欲知來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出自《鶡冠子·卷上·近迭第七》,此句為鶡冠子與龐子的對話。「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出自《管子·形勢第二》。「不知今者察之古,欲知來者察之今。」本人估計此句為上兩句的現代變型,而非出自古文名篇。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選自<<管子.形勢>>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古者,今之鑑也。

今之世人遇惑而不得解,返古而察之,讀古籍閱古人,自可明了。當無法把握將來之勢,亦可翻書求解。

斷句: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之」為句間停頓,無意)

寓意:歷史發展的每乙個階段總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後者是前者的「遺傳」和「變異」。因此後之世人便可借古解今。

歷史是人類的「日記」和「總結」,從歷史中,可以學到許多經驗教訓。世人應不怠於學習歷史,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型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是什麼意思?

5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原句】

【譯文】

對當今之事有懷疑或疑惑的,(可以通過)考察古代之事(來解決);不知道了解未來之事,(也可以通過)看過去之事(來解決)。

【注釋】

1、這句話出自《管子·形勢》。講的是「古為今用」的道理。簡單地說,讀歷史可以鑑往知來。

作者管子,即管仲(前723-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為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管子》一書非常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學、政治、軍事思想。

2、來者:與「往者」相對,指將來的事。《易·繫辭下》: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論語·微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呂氏春秋·聽言》:「往者不可及,來者不可待。」唐韓愈《別知賦》:

「知來者之不可以數,哀去此而無由。」

3、視:察看;考察。

4、往:即「往者」,指過去已經發生之事。

6樓:匿名使用者

在多年前的乙個朋友曾經給我發過一條《處世》的資訊,可惜我大都忘了,只記得什麼難什麼更難的格言,有誰還記得這個嗎???

7樓:角弓稀

對當今事情有疑惑的人,翻開歷史汲取教訓自能明了;對將來感到迷惘困惑的時候,也可以看一看過往發生的事情,從中獲得啟發。整句話大概就是要人們勿忘前事,以史為鑑。

8樓:匿名使用者

對現在的事物有疑惑的人,會去探察以前的事物。不知道從哪來的人,就要看他去往**。

9樓:匿名使用者

古者,今之鑑也。

今之世人遇惑而不得解,返古而察之,讀古籍閱古人,自可明了。當無法把握將來之勢,亦可翻書求解。

斷句: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之」為句間停頓,無意)

寓意:歷史發展的每乙個階段總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後者是前者的「遺傳」和「變異」。因此後之世人便可借古解今。

歷史是人類的「日記」和「總結」,從歷史中,可以學到許多經驗教訓。世人應不怠於學習歷史,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型。^_^

10樓:匿名使用者

對現實感到疑惑,可以考察歷史;對未來感到迷茫,可以回顧往事。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11樓:香宇

古者,今之鑑也。

今之世人遇惑而不得解,返古而察之,讀古籍閱古人,自可明了。當無法把握將來之勢,亦可翻書求解。

斷句: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之」為句間停頓,無意)

寓意:歷史發展的每乙個階段總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後者是前者的「遺傳」和「變異」。因此後之世人便可借古解今。

歷史是人類的「日記」和「總結」,從歷史中,可以學到許多經驗教訓。世人應不怠於學習歷史,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型。^_^

12樓:s夢想無邊

寓意:他告訴我們,如果現實生活使人困惑,就應看看古人,如果想預知未來,就應該讀讀歷史。

有關於歷史的名言嗎?

13樓:詩舞悠悠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

欲滅其國,必去其史!

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滅人之枋 ,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龔自珍

歷史就在每乙個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亞歷史好比一艘船,裝載著現代人的記憶駛往未來 ~[英] 史蒂芬·斯賓得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德]赫爾巴特

14樓:溺死於年華

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

——班固(漢)《漢書·京房傳》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司馬遷(漢)《報任少卿書》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司馬光)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

歷史家可以說謊,但是歷史不行(聖茨伯里

15樓:匿名使用者

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

欲先滅其國,必先去其史。

讀歷史,就是讀人心。

讀史讀到傷心處。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地相似。

16樓:新秩序儈子手

是愛國主義毀了歷史,有這句名言哦,我在網上看到的!

梁惠王曰 「 察鄰國之班 這篇文言文誰知道譯文

孟子說 大王喜好打仗,請允許我以打仗為比喻 咚咚地敲起鼓來,雙方的兵器交接上了,一方丟掉鎧甲,拖著兵器而逃跑,有的跑一百步而後停下,有的跑五十步而後停下,拿逃跑五十步來嘲笑逃跑一百步,那怎麼樣?梁惠王說 不可以,僅僅是不到百步而已,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說 大王如果知道這一點,那麼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多...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題。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

小題1 c 小題1 d 小題1 a 小題1 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牽牽連,也不節節枝枝的。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小題1 亭亭淨植 中 植 的意思為樹立。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對常見虛詞的理解與運用,平時注意積累就容易解答此題了。小題1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積累。a項為周敦頤。小題1 本題考...

文言文閱讀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

1 同 返 返回,回去。買 2 果然不到一年,就買到好幾匹千里馬。意對即可 千金市骨翻譯 原文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 請求之。君遣之 翻譯 從前有個想用千金重價徵求千里馬的國君。過了很多年,仍無收穫。這時,宮裡一位太監對君王說 請您把這個差使交給我吧 國君派遣他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