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漢武對待儒家學說的不同態度各產生了什麼影響

2022-02-18 02:49:15 字數 1788 閱讀 3279

1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雖然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並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成功;但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不利於社會發展,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並且手法殘忍,殘暴。

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

2樓:瘋狂的王老闆

秦朝的統治者崇武,對武的興趣比文濃,且它的都城是乙個在當時的十分不引人注意的邊陲小鎮,那的人習武成風,比較的粗條,對文化提不起多大的喜愛.況且秦朝是乙個馬上得天下的王朝,它雖在後期對文的態度有發生些變化,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終究還是好武輕文的!也才會有法家的興盛,儒家的慘敗,秦朝的統治者採取的做法是外法內文,這樣乙個和後來的王朝截然相反的施政策略,這也是它轟然強大又迅速滅亡的癥結所在.

漢朝畢竟是繼秦朝之後發展起來的王朝,他不可能不會吸取前朝的慘痛教訓,而有所改變的,所以它施政策略是外儒內法,且這做法直至清朝統治結束才退出歷史舞台.

3樓:匿名使用者

此問題請參見

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學的態度以及影響有什麼不同

4樓:貓騎狗上樹

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儒家學說和法家學說是根本對立的兩種學說。而秦王朝是繼承秦國時期的治國思想,即法家學說。由此我可以告訴您,秦始皇從治國思想上是徹徹底底的反對儒家思想的。

而繼承漢文景二帝的漢武帝,登基之初,「做樣子」時信奉過道家的黃老學說。可正式施展抱負時,研也就是他主要的治國思想就是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並且為了統一思想,鞏固漢朝的大一統,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就是表明了與儒學以外其他學說的根本對立態度。

那我一句話總結,也是回答您的問題,不管是在對待儒學上,還是治國思想上,秦始皇與漢武帝是根本對立的,完全不同!

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學說的態度不同的,但其目的是相同的,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時期,主要的任務是統一全國,儒家思想不能適應其的要求,反而會影響其思想的統一,所以他壓制它;漢武帝時期,主要任務變成了維護大一統,儒家思想經過改變後能夠適應其的要求,所以他宣揚它.但這兩人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樣的,即通過思想的統一維護大一統.

6樓:僧以寒

秦始皇世界下雪派大力大力美食俱樂部。

7樓:櫻奈

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大一統

8樓:匿名使用者

思想控制,鞏固自己的統治

秦漢兩朝對待儒家學說的不同態度和相同目的分別是怎樣的

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學的不同態度分別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

9樓:du知道君

秦朝的統治者崇武,對武的興趣比文濃,且它的都城是乙個在當時的十分不引人注意的邊陲小鎮,那的人習武成風,比較的粗條,對文化提不起多大的喜愛。況且秦朝是乙個馬上得天下的王朝,它雖在後期對文的態度有發生些變化,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終究還是好武輕文的!也才會有法家的興盛,儒家的慘敗,秦朝的統治者採取的做法是外法內文,這樣乙個和後來的王朝截然相反的施政策略,這也是它轟然強大又迅速滅亡的癥結所在。

漢朝畢竟是繼秦朝之後發展起來的王朝,他不可能不會吸取前朝的慘痛教訓,而有所改變的,所以它施政策略是外儒內法,且這做法直至清朝統治結束才退出歷史舞台。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為什麼趙匡胤會名列其中?

1 因為趙匡胤終止了亂世,建立了乙個統一的國家。2 趙匡胤所制定的國家大政方針不僅保障了當時人們的生存權,後來更是為天下百姓創造了和平而富庶的生存環境,持續一兩百年的黑暗終於迎來了光明。我認為趙匡胤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君王,對於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當時那個朝代,百姓生活得非常貧困,但...

讀《燭之武退秦師》提不懂的問題讀《燭之武退秦師》提45個不懂的問題?

1 燭之武退秦師 的故事背景是什麼?2 燭之武退秦師 中的通假字有哪些?3 燭之武退秦師 中特殊句式有哪幾種分別是哪些?4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如何翻譯?燭之武退秦師 練習題 一 基礎知識題 1 下列句子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 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b 秦伯說,與鄭人盟。c 失其...

燭之武退秦師中鄭伯曉之於理勸說燭之武出秦師的句子

晉侯 秦伯圍鄭,以其無禮 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 秦 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