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歷史故事,劉公島歷史故事 10

2022-02-12 18:39:57 字數 4996 閱讀 9398

1樓:凮起雲湧

1、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今市境先屬齊郡,後屬膠東郡,為腄縣地。《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並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之罘,立石頌秦德焉。

秦之腄縣,設治於今煙臺市福山區境內,以東別無他縣。

2、西漢時期:

境內屬青州東萊郡地。《漢書·地理志》東萊郡注謂高帝置。師古說故萊子國也。東萊郡治在今萊州市,領縣十七,今市境內建有不夜縣、昌陽縣、育犁縣。是為境內有縣級政區建置之始。

3、東漢時期:

東漢初省並不夜、育犁二縣,境內仍屬青州東萊郡。郡治由今萊州市遷至今龍口市黃城集。2023年,在威海市區塔山北麓出土長貴亭侯龜鈕銅印,其形制為東漢遺物。

亭是縣屬行政單位。可知,東漢時,今市區一帶曾是昌陽縣長貴亭侯的封地。

4、東晉時期:

後趙在牟平縣析置東牟郡東牟縣,今市境北部屬之,郡治、縣治均在今煙臺市牟平區。境南部仍屬長廣郡,為昌陽縣地。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

5、唐代:

境內為河南道登州地,設文登縣。唐代,登州幾經置廢。武德四年析東萊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貞觀元年廢。

如意元年又以萊州之牟平、黃縣、文登復置登州,州治牟平。神龍三年徙治蓬萊。天寶元年又廢,改置東牟郡。

乾元元年,又改稱東牟郡為登州。自唐麟德二年析文登縣西境,於東牟故城置牟平縣,至清雍正十三年的一千餘年間,境西南部一直屬牟平縣,其餘屬文登縣。

2樓:匿名使用者

劉公島在威海城區東部,威海灣口**。據舊志記載,元代名劉島,亦名劉家島。大約在明代始名劉公島。關於劉公島名稱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相傳在數百年以前,有一條來自江南某地的商船,在海上突然遇到了大風,狂風捲起巨浪,無情地撲向商船。船上的人們奮力地與風浪搏鬥,祈望能找到一處可以躲避風浪的地方。然而船正航行在大海之中,四周沒有陸地,也不見島嶼,到**去找可以避風的地方呢?

人們失望了,紛紛禱告蒼天保佑。但無濟於事,風越來越猛,浪越來越大,船在風浪中顛簸,一會兒被掀到浪峰之上,一會兒又被拋入浪谷之中……就這樣,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幾天幾夜過去了,風浪仍不見停息。船上的桅杆被風吹折了,舵也被浪打歪了,船失去了控制,象一片樹葉在海面上漂浮。

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沒有了,艄公們筋疲力盡,垂頭喪氣地倚在艙板上,任憑船隻隨波逐流。天色又漸漸地黑了,月亮漸漸升了起來,只見天海間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只有風浪依舊在夜幕中呼嘯著。

突然,在絕望中,不知是誰驚叫一聲:“看,前面有火光!”眾人忙起身尋找,果然在黑暗的前方有一點微小的火光閃爍,在風浪中時隱時現。

有火光,就有人,就有希望。眾人頓時精神抖擻,忘記了飢餓和疲勞,拼力將船向著火光劃去。漸漸地,火光近了,隱隱約約地可以看出前方是一個島嶼,那火光就在島上閃爍。

終於船靠岸了,艄公們下船尋著火光走去,不一會兒,看見前面有一棟房屋,窗前亮著燈光。艄公們急忙上前敲門。片刻,門開了,一位老翁出現在門口。

眾人一邊打躬作揖,一邊訴說他們的遭遇,要求老翁能施捨一些茶飯。老翁爽快地答應,並呼一位老媼出來與眾人相見。眾人隨老兩口進屋後,發現屋子裡雖不算寬敞,卻十分古樸可親。

老翁一面安排眾人歇息,一面吩咐老媼生火做飯。只見老媼從裡屋挖出一碗米,洗好後倒進鍋裡。眾人見了,心裡在嘀咕:

“區區一碗米,怎能解眾人之飢?”艄公們雖然飢腸轆轆,卻又難於啟齒。不一會兒,飯熟了,老翁招呼大家吃飯。

大家隨吃隨盛,飽餐一頓,鍋裡的飯卻不見減少。眾人心裡暗暗稱奇,但也不便詢問。

飯後,艄公們感激不盡,向前拜謝道:“救命之恩,永誌不忘。不知此為何地,老丈貴姓?”老翁笑答道:“此為劉家島,老朽姓劉。”說罷,又取出一袋食物相贈,並送他們回船休息。

次日天明,風息浪小,紅日高照。艄公們又上島取水,尋遍全島,卻不見昨夜的那棟房屋,也不見老翁老媼的身影。但見島上樹木蔥蘢,鳥語花香。

眾人這才醒悟,皆曰:“我們大福,遇到神仙了。”

後來,這條船再次經過這裡。艄公們又上島尋找,島上依然是樹木蔥蘢,鳥語花香,但仍不見老翁老媼和那棟房屋。為了紀念劉公劉母的救命之恩,眾艄公集資在島上修了一座劉公廟,廟內祀劉公劉母泥塑雙象,以表示紀念之情。

劉公廟建成後,來往的艄公船伕們每經此地,必上島進廟祈禱。從此,劉公廟的名聲越來越大,該島也逐漸被稱為劉公島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劉公島歷史故事 10

4樓:果汁

據出土文物考證,在戰國時,劉公島上就有人居住。舊傳此島為“海上劉氏別業”,故稱劉島或劉家島、劉公島。《元史》稱劉家島,《登州府志》、《文登縣誌》、《崇明縣誌》或稱劉島,或稱劉家島。

一說劉公島又名龍宮島,因島上原有龍宮廟。

①劉公系何時人尚無從考證。舊傳劉公為漢朝皇族一支,東漢末年避戰亂來此島,傳說島上曾有魏黃初碑記。另據島上居民傳說:

昔年有南船遇風,漂泊該島,幾瀕於危。島鮮人煙,遇老夫老母劉姓者搭救,並以食饋船上人,老人旋而不見。船人以為神仙,因感其救生之恩,遂為之立廟祭祀,稱劉公廟。

②《威海衛志》記載:島上有劉公、劉母祠,“瓦屋數楹,泥塑雙像”。英國強租期間,迫島上居民外徙,廟宇亦隨移至碼頭區北溝。

擴充套件資料

劉公島,位於中國東部山東半島東端威海灣灣口,島面積3.15平方公里,島岸線長14.95公里。

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國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明、清至解放前諸多海上戰事發生於此,特別是甲午戰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跡。

島上峰巒起伏,其北部海蝕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緩綿延,森林覆蓋率達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譽。

島內人文景觀豐富獨特,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下至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古炮臺等甲午戰爭遺址,還有眾多英租時期遺留下來的歐式建築。2023年由封閉的軍事禁區對外開放以後,已經成為知名的風景名勝區。

5樓:匿名使用者

威海劉公島,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見證和縮影。100多年前,這裡曾是清朝北洋海軍的基地,也是中日甲午戰爭的主戰場,還曾蒙受英租殖民統治的恥辱。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將士浴血抗敵、為國捐軀,譜寫出悲壯的愛國主義篇章。

我曾隨團先後於2023年10月和2023年6月兩次登島,觀海聽濤看影視,耳濡目染,感慨許多。

我們乘車沿煙威公路,1個多小時後到達威海。威海這個小城市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其乾淨的環境是出了名的。這裡碧海藍天,簇綠山坡,一塵不染。

劉公島橫列於威海灣內,在市內東面海邊清晰可見。威海的歷史,大部分就是在這個3.15 平方千米的小島上演繹的。

城市清爽的環境和歷史厚重的背景在這裡融合,還是輕鬆明快的基調佔了上風。

資料顯示,劉公島的島名來歷,通常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東漢末年劉氏皇族的一支,不堪曹魏政權的剪伐,東遷避難至島上定居,故名劉公島。

二是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數百年前,一艘南方的商船在海上航行,忽然間遇到狂風惡浪,只見濁浪衝天,不分海天陸地。船民們一面撐船與海浪搏鬥一面祈求蒼天保佑平安。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船上的糧食和淡水被海浪衝光,船民們筋疲力盡再也無力掙扎一個個倒在艙裡,聽天由命,任商船在海上漂泊。一天夜裡,有人突然發現前面出現點點亮光,興奮得叫起來。頓時全船人都起來奮力的向前划船,經過一番拼搏,終於把船劃到一座海島前,峭崖上一位白髮銀鬚的老者手裡搖動火把,正在為他們引航。

船靠上岸,船民們跌倒在沙灘上,老者急忙把他們背到一座棚子裡,老人自稱姓劉這是神仙來救他們,便再三叩首而去。後來又有很多遇險的船民受到劉翁的搭救和幫助。漸漸的南來北往的人們都知道了劉翁的美名。

若干年後,船民為了紀念老人全心行善的美德,便來到島上建造了一座劉公廟。

6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在數百年以前,有一條來自江南某地的商船,在海上突然遇到了大風,狂風捲起巨浪,無情地撲向商船。船上的人們奮力地與風浪搏鬥,祈望能找到一處可以躲避風浪的地方。然而船正航行在大海之中,四周沒有陸地,也不見島嶼,到**去找可以避風的地方呢?

人們失望了,紛紛禱告蒼天保佑。但無濟於事,風越來越猛,浪越來越大,船在風浪中顛簸,一會兒被掀到浪峰之上,一會兒又被拋入浪谷之中……就這樣,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幾天幾夜過去了,風浪仍不見停息。船上的桅杆被風吹折了,舵也被浪打歪了,船失去了控制,象一片樹葉在海面上漂浮。

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沒有了,艄公們筋疲力盡,垂頭喪氣地倚在艙板上,任憑船隻隨波逐流。天色又漸漸地黑了,月亮漸漸升了起來,只見天海間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只有風浪依舊在夜幕中呼嘯著。 突然,在絕望中,不知是誰驚叫一聲:

“看,前面有火光!”眾人忙起身尋找,果然在黑暗的前方有一點微小的火光閃爍,在風浪中時隱時現。有火光,就有人,就有希望。

眾人頓時精神抖擻,忘記了飢餓和疲勞,拼力將船向著火光劃去。漸漸地,火光近了,隱隱約約地可以看出前方是一個島嶼,那火光就在島上閃爍。終於船靠岸了,艄公們下船尋著火光走去,不一會兒,看見前面有一棟房屋,窗前亮著燈光。

艄公們急忙上前敲門。片刻,門開了,一位老翁出現在門口。眾人一邊打躬作揖,一邊訴說他們的遭遇,要求老翁能施捨一些茶飯。

老翁爽快地答應,並呼一位老媼出來與眾人相見。眾人隨老兩口進屋後,發現屋子裡雖不算寬敞,卻十分古樸可親。老翁一面安排眾人歇息,一面吩咐老媼生火做飯。

只見老媼從裡屋挖出一碗米,洗好後倒進鍋裡。眾人見了,心裡在嘀咕:“區區一碗米,怎能解眾人之飢?

”艄公們雖然飢腸轆轆,卻又難於啟齒。不一會兒,飯熟了,老翁招呼大家吃飯。大家隨吃隨盛,飽餐一頓,鍋裡的飯卻不見減少。

眾人心裡暗暗稱奇,但也不便詢問。 飯後,艄公們感激不盡,向前拜謝道:“救命之恩,永誌不忘。

不知此為何地,老丈貴姓?”老翁笑答道:“此為劉家島,老朽姓劉。

”說罷,又取出一袋食物相贈,並送他們回船休息。 次日天明,風息浪小,紅日高照。艄公們又上島取水,尋遍全島,卻不見昨夜的那棟房屋,也不見老翁老媼的身影。

但見島上樹木蔥蘢,鳥語花香。眾人這才醒悟,皆曰:“我們大福,遇到神仙了。

” 後來,這條船再次經過這裡。艄公們又上島尋找,島上依然是樹木蔥蘢,鳥語花香,但仍不見老翁老媼和那棟房屋。為了紀念劉公劉母的救命之恩,眾艄公集資在島上修了一座劉公廟,廟內祀劉公劉母泥塑雙象,以表示紀念之情。

劉公廟建成後,來往的艄公船伕們每經此地,必上島進廟祈禱。從此,劉公廟的名聲越來越大,該島也逐漸被稱為劉公島了。

曹操的歷史故事,曹操的歷史故事300字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

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掩耳盜鈴,望梅止渴,曹沖稱象,鑿壁偷光,守株待兔,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完璧歸趙,霸王別姬,空城計,借東風,捉放曹,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林沖夜奔,此地無銀,刻舟求劍,烏鴉喝水 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 亡羊補牢 濫竽充數等等 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程門立雪,司馬光砸缸。岳母刺字。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孔融...

歷史故事的成語和意思,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 退避三舍 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 國語 吳語 成語 如火如荼 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於 資治通鑑 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 成語 請君入甕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 晉書 文苑 左思傳 成語 洛陽紙貴 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