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成語故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大全

2021-12-26 22:10:50 字數 5472 閱讀 3136

1樓:手機使用者

1.無中生有(無中生有)

【出處】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

【釋義】道家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憑空捏造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造謠生事、信口雌黃、捕風捉影

【反義詞】確鑿無疑、鐵證如山、事出有因

【押韻詞】眠花臥柳、齊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靂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鮐背蒼耈、紅燈綠酒、一介不苟、引領翹首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論。他認為宇宙的形成過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迴圈往復是道的運動,柔弱是道的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形體的天地,有形體的天地生於無形體的道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大全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求20個歷史成語故事,每個100字左右

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要簡短的50字左右最好) 謝謝哈 有點急

3樓:郭雨露

【圍魏救趙】西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制勝】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者,以奇勝。」

4樓:純潔的心淋

毛遂自薦

典自《史記•平原君列傳》毛遂是戰國時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 當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到楚國求救時,毛遂以囊錐自喻,說讓自己處於囊中, 早 已脫穎而出了 ,並自薦同往。 後來平原君與楚王談判沒有結果, 毛遂 上前展露才華,陳述利害,威言並加,使楚王答應派兵救趙。

竊符救趙

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將邯鄲圍困,魏懼秦不敢出兵救趙。情急之下,信陵君

以國家利益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如姬手竊得兵符,奪取兵權,完成了

救趙的使命,也鞏固了魏的地位。

完壁歸趙

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代,秦昭王欺騙趙國說,願用15座城池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惠文 王不敢拒絕,但又怕上秦國的當,這是趙國大臣藺相如自願請命帶保玉到秦國 完成換城任務。臨行時他對趙王說:

「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歸趙 」。隨後藺相如到秦國獻了璧,但見秦王沒有換城之意,就憑自己的機智和勇 敢,把和氏璧從秦王手裡要回,派人送往趙國,併入宮指責秦王不講信義,秦 王知璧已經回趙,便無可奈何,只好送藺相如回國。

現在,人們用「完壁歸趙」比喻把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原主。

一箭雙鵰

源於《北史•長孫晟傳》。長孫晟是南北朝時期洛陽人。他不僅聰明,而且很有軍事才能,尤其擅長射箭。

他出使西北突厥族時,突厥王非常佩服他的箭法,常和他一起出外打獵。有一次,他又和突厥王外出打獵。突厥王看到空中有兩隻雕,正在爭奪一塊肉吃,準備搭弓射箭時,只聽得「嗖」的一聲,兩隻雕一齊直落下來,突厥王跑去一看,原來一箭射中了兩隻雕。

從此更加佩服長孫晟的本領。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一箭雙鵰」,用來比喻採取一項措施同時收到了兩種效果。

一毛不拔

源於《孟子•盡心上》。戰國時期的墨子反對殘酷的戰爭,主張「兼愛」和「非攻」。楊朱卻與墨子作對,主張「為我」。

有一天墨子的學生禽滑釐遇到楊朱,毫不客氣地問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處,你願意不願意?」楊朱聽後搖搖頭說:

「天下的問題,決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濟得了的。」禽滑釐反駁道:「這只是一種假設,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

」楊朱聽後默然不語。後來,人們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慳吝的人。

以人為鏡

唐太宗李世民善於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 諫議大夫魏徵(邯鄲館陶縣人)曾多次告誡他要經常自省,要居安思危。 李世民魏徵的忠告約束自己的言行,善自處理朝政。

魏徵去逝後,李世民很難過,曾深有感觸地對朝中大臣說:「用銅做鏡子,可以使穿戴整齊;以歷史為鏡子,可以知道以往各個朝代存亡的原因;以人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過錯……現在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揠苗助長

宋國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麼樣

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乙個"最佳方法",就是

將稻苗撥高幾分。經過一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然後回去對

家裡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莊稼苗長高一大截!他兒子趕快

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華而不實

源於《左傳.文公五年》。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夫陽處父前去訪問衛國,在回來的路上經過寧邑,由於天色已晚,只好住在旅店裡。

旅店的主人寧贏看陽處父長得非同一般,以為他是乙個很有作為的人,就跟隨他到京城去了,可是還沒有走幾天就又跑了回來,他的妻子感到非常奇怪,就詢問他其中的緣故。他回答說,他同陽處父僅相處了幾天,就發現陽處父這個人性情剛烈偏激,而且夸夸其談,言過其實,這樣容易與眾人結怨。寧贏擔心跟隨陽處父不但得不到好處,反而會帶來禍害,所有他才離開的。

後來,人們用「華而不實」來形容言過其實、夸夸其談、不切實際的作風。也用來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

快刀斬亂麻

相傳,南北朝時期,北齊高祖高歡想測試一下兒子們處理問題的能力,一天他把幾個兒子叫到跟前,每人給了一團亂麻,讓他們理順,別的孩子都耐心地、一根一根地整理,只有高洋抽出刀來,揮刀一割,便把亂麻齊齊削斷。高歡問他為什麼這樣做,高洋振振有詞地說:「對待紛亂地事務,就要當機立斷。

」高歡聽後,非常高興,很贊成他的做法,後來,就把皇位傳給了他。

慢慢地,人們把這個故事總結成一句俗語,即「快刀斬亂麻」。

南柯一夢

唐朝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中說,淳於棼做夢到大槐安國做南柯太守,享盡了榮華富貴,醒來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大槐安國就是住宅南邊大槐樹下的蟻穴。後用「南柯一夢」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5樓:變壞

空城計: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 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

諸葛臨危不懼,傳令大開城門,還派人去城門口灑掃。諸葛亮自己則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6樓:匿名使用者

1.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

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

「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2.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3.專心致志

從前有乙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乙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乙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

「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乙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乙個名師傳授,但是,乙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乙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4、專心致志

從前有乙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乙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乙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

「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乙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乙個名師傳授,但是,乙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乙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5、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裡。

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6、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乙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

「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7、勞苦功高

秦朝末年,劉邦率軍攻占秦都咸陽後駐守函谷關,項羽聽說劉邦攻占咸陽,就氣急敗壞在鴻門擺宴席請劉邦。席間項莊舞劍助興想藉機殺劉邦。樊噲趕緊拔劍上前對項羽說:

「沛公恭候大王的到來,沒有封侯,你卻要殺如此勞苦功高的人?」

所有的歷史成語故事以及主人公

7樓:狐狸要韓信

歷史故事成語及主要人物

歷史故事成語: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有出自成語故事的成語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成語故事的成語 手不釋卷 圍魏救趙 驚弓之鳥 坐井觀天 草木皆兵。1 手不釋卷 解釋 釋 放下 卷 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出自 三國志 吳書 呂蒙傳 注引 江表傳 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解釋 光武帝在軍隊的事務,書本也是不離手。示例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清...

成語典故的由來,成語故事的來歷

古人通過一些事實來總結的詞語 是古代傳說或事實的昇華。成語故事的由來 從史書中來,從寓言中來,從文學作品中來,從民間故事來 成語故事由來的典故有哪些 滄海一粟 滄海一粟 注音 c ng h i y s 解釋 粟 穀子,即小公尺。大海浬的一粒穀子。比喻非常渺小。近義詞 九牛一毛 太倉一粟 微不足道 成...

有關歷史典故的成語,關於歷史典故中有人物的成語要十個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鵰 指鹿為馬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