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晉能統一三國,三國為什麼統一於晉?

2022-02-10 04:40:16 字數 4900 閱讀 1130

1樓:效果仁

我認為任何乙個朝代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開國皇帝。晉朝的開國皇帝是司馬炎,此人才智過人,在治理國家也是頗有建樹。在他的統治前期,社會開明被稱為「太康之治」。

足以看出他的才能。除了個人,晉朝能夠同意還跟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當時蜀國跟吳國式微,人才青黃不接。同時魏國的小皇帝沒有實權,權力落到了司馬氏手上,這才給司馬炎有統一的前提條件。

2樓:

夷陵之後,不管是曹魏統一,還是吳蜀兩家翻盤的最好時機已過,只要曹魏沒有傷筋動骨的動盪,滅吳蜀只是時間問題。而晉之所以能代魏,完全是因為司馬家為了稱帝不惜割曹魏的肉開出更高的價碼拉攏世家。

3樓:

1、當時的北方經濟遠比南方發達。當時南北方的差距就象現在西部與東部的差距。而蜀國更是有名的窮地方,可開發的地區除了成都平原外沒有什麼了。

2、軍中實力強。魏(晉)占有當時中國北方,並控有西域,地廣人多,而且能夠很容易獲取北方的馬匹。

3、政局較穩。曹魏前期國君基本能控制局面。明帝死後,司馬氏奪取政權後也能保持政局穩定。而東吳則不行,自孫權死後,政局動盪不定,最後穩下來上來的卻是乙個不折不扣奕態暴君孫皓。

4、人才。可以說三國時期,人才最多的就是曹魏,最可憐的是就是蜀漢。東吳也有人才,但是政局動盪不安,光內部折騰去了,以致後期也是人才缺乏。

三國為什麼統一於晉?

4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出身士族,青年入仕,擔任過曹操的丞相主簿,多謀略,善權變。後來,曹操被封為魏王,司馬懿又擔任魏王太子中庶子,深得魏王太子曹丕信任。曹丕稱帝之後,司馬懿的地位日漸上公升。

曹丕死時,司馬懿、陳群、曹真、曹休同受遺詔,輔佐魏明帝。曹真死後,司馬懿任大將軍,多次督率大軍抵禦諸葛亮的北伐,掌握了曹魏的軍事實權,而且威望也大為提高。公元239年,齊王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獨攬大權,給司馬懿乙個太傅的虛名,剝奪了他的實權。

司馬懿就此裝病,迷惑曹爽,暗中卻加緊策劃。這時,司馬懿之子司馬師任中護軍,控制著一部分**軍隊。司馬氏集團與曹氏集團的矛盾已經白熱化。

正始十年(249)春,齊王曹芳在曹爽等陪同下去謁祭高平陵(魏明帝的陵墓),司馬懿父子發動政變,迫使曹爽交出兵權。不久,司馬氏把曹爽及其兄弟,以及曹氏集團的重要成員,一律誅滅三族。從此,司馬氏父子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權。

嘉平三年(251),司馬懿病死,其子司馬師繼任大將軍。司馬師(208—255),字子元。他專擅曹魏國政,廢掉齊王曹芳,另立年僅13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正元二年(255),司馬師病死,其弟司馬昭又繼任大將軍。司馬昭(211—265),字子上。他總攬朝政,魏主曹髦曾說: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司馬昭殺曹髦,另立14歲的曹奐作為傀儡皇帝。景元四年(263),他派鍾會、鄧艾等率軍滅蜀。

這年,司馬昭自稱晉公,後為晉王。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他的兒子司馬炎繼任丞相,襲晉王。第二年,司馬炎廢掉魏主曹奐,自己當皇帝,建立了晉朝,他就是晉武帝。

魏滅蜀以後,孫吳處於十分不利的戰略地位。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冬,西晉派太尉賈充為大都督,遣鎮軍將軍琅邪王司馬、安東將軍王渾、建威將軍王戎、平南將軍胡奮、鎮南大將軍杜預、龍驤將軍王(jùn)等分兵六路大舉伐吳。各路大軍所向披靡。

次年(280)三月,王水師抵達建業的石頭城。吳末孫皓帝投降,吳亡, 晉朝統一全國。

5樓:rescue丨學長

其實可以從另乙個角度看歷史,我們用地域劃分,蜀國,吳國,魏國。先說蜀,從諸葛亮隆中對開始就注定了劉備的失敗,為什麼?蜀到中原路小閉塞,歷史上很少有從蜀地入住中原定鼎天下的,劉邦為什麼可以,因為當時中原依舊混亂有各路諸侯,最強的楚霸王根據地卻在楚地,而且韓信偷陳倉出其不意以後擾亂了整個天下,從而得到天下,所以諸葛亮隆中對的關鍵荊州又因與吳國的矛盾丟失損將,從而蜀國徹底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如果不照隆中對的策略劉備甚至登不上歷史舞台,因為劉備相對而言出身最低起步實力最差根本不能在中原立足。

而吳國,從戰國楚開始就是士族門閥治理,從後來的東晉門閥士族有多強就可以看出,孫策為何而死,因為他開疆拓土聲望中天,又拉一票士族打壓另一片門閥,所以各方門閥士族都不敢不盡全力,因為如果不聽話可能就會被打壓,所以孫策遠強於孫權,孫策時各種開疆拓土,而孫權年少繼位,聲望沒有那麼大了,士族門閥並不怕他他只能靠士族門閥幫忙一起統治,而他的政策也符合各方勢力的利益,所以統治平穩但南方的通病,各方門閥不肯盡全力,大量財政人口掌握在門閥手中,國家實力就沒這麼強了,導致只能守土不能開疆,同樣外邊也打不進來,因為雖然門閥內鬥但一遇到外部威脅還是會同心同力的,而且當時南方開發的也沒有那麼強,到處是荒地人口也遠遠不如中原。而梟雄曹操是最可能得到天下的,特別是拿下荊州後天下震懾數十萬軍隊威懾天下,各方勢力大多懼怕想歸順,但赤壁一戰讓曹操能統一天下的數十萬軍隊損失殆盡,更重要的是讓天下各方勢力發現曹操並非那麼不可戰勝,從而各地的懼怕歸順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曹操到魏國只能修養,但中原的優越位置依舊讓魏國實力成為三國之首,可以以一敵二,所以最後統一天下的是魏國基礎上的晉國,而蜀國的閉塞和吳國的門閥排外在同樣成了阻擋魏國統一的絆腳石,非大軍不可得天下,而且三國時期劉備孫權曹操都是當世英雄,不是那麼容易征服的。最主要晉篡的魏,如果魏國還在統一三國的是魏

6樓:藏教

這是因為漢朝制度的問題。

漢朝是舉孝廉制度,也就是說,你想要當官,就一定要有乙個當官的人舉薦你。這樣一來就慢慢形成了一些大家族,比如曹操就是出身於漢朝開國元勳曹參和夏侯嬰傳下來的夏侯曹兩家。

而一些有本事的人也是得到了世族的推薦,比如郭嘉,他是被荀彧舉薦的,而且貌似讀書的時候也是受到了荀家的幫助,那麼這樣一來,如果他上位了,能不給荀家一些幫助?

而劉備為什麼輾轉大半個中國,得到諸葛亮之後才能成功?他曾經兩次佔據徐州,但是因為徐州以陳珪陳登為首的世族不支援他,所以他沒有根基,打不過曹操。而諸葛亮娶的是世族黃家的女兒,甚至可以和劉表蔡瑁這些人攀上親戚,所以劉備得到了諸葛亮也就等於是他得到了一部分荊州世族的支援,這才能崛起。

曹操的唯賢是舉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世族的利益,所以曹丕為了他的帝位穩固,採用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度,使得世族勢力擴張,到了後面,主弱僕強。三分歸晉只不過是世族的勝利,即使不是司馬家得天下,也會是別的世族大家。

但是盛極而衰,南北朝的動盪造就了不少新貴世族,新老交替的時候,朝代不停的更變,一直到隋朝,因為戰亂,站位,奪權等等的原因,世族的力量被削弱到最低點,楊堅才可以推出科舉制度,結束了世族的統治階級,讓貧寒子弟也有了出頭的機會。

7樓:毒手瘋丐

如果從隆重對的角度是不難理解的。諸葛亮制定大戰略中。三足鼎立中,魏的實力是最強的。

只有孫劉聯盟才是與之抗衡。在東漢末年中國的經濟中心還在曹魏的統治的北方和中原地帶。吳蜀無論從哪乙個方面來講都沒辦法相抗衡。

吳的敗亡在於孫權之後沒有乙個有作為的國君,蜀的敗亡的第一原因與劉備破壞孫劉聯盟為開端,導致孫劉兩家實力的下降。第二就是諸葛亮和姜維的急功近利,連年的征戰導致國力的迅速衰退,加速了蜀的滅亡速度。沒有了蜀,吳更是獨立難支。

所從戰略角度看魏就國實現了隆重對的最後的一步。如果從更歷史角度看。北魏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是,北方的戰爭結束的要早,實行屯田經濟恢復的比較快,在220後基本沒有大的內部消耗。

而吳在孫權之後一直處於帝位的爭奪中。蜀一直忙於平定周邊和平衡內部的兩股勢力(荊州派和蜀地派「)。一刻都沒閒著。

經濟上相對也比較單一,經濟基礎脆弱這從吳國發行的大錢貨幣就能看出通貨膨脹的嚴重性(這是的魏主曹丕一度下令禁止使用錢幣,只進行物物交換來抑制通貨膨脹)。從人文角度看,北魏的的民風比較彪悍。吳蜀偏柔弱。

8樓:孤獨的苦行者

大勢所趨,蜀吳兩國初期確實是人才輩出,後來慢慢都死了,後人又都不怎麼樣,而魏(晉的前身)是人才濟濟,加上經濟基礎雄厚(古代,北方經濟比南方發達),實力雄厚,統一是早晚的事。。。

9樓:飛洋洋

因為司馬氏代表著整個三國士族集團的利益,曹操在位時一直是打壓士族扶持寒門的,但是曹丕上位後使用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集團的實力高漲,寒門被打壓,另外,曹氏家族後期沒有出色的人才

10樓:

因為最後被司馬家族統領了中國 把過好改為了晉 所以就被晉統一了

11樓:

易中天說:曹魏、蜀漢、孫吳,本質上都是「非士族政權」。他們的君主,都和士族階級有矛盾,有衝突,有鬥爭。

而鬥爭的結果,是曹魏放棄、孫吳妥協、蜀漢堅持。因為堅持,所以蜀漢先亡;因為放棄,曹魏也亡;因為妥協,孫吳還能苟延殘喘,卻也不得不亡。因為只有晉,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士族地主階級政權。

具體請看《易中天品三國》第48集

封建社會,士族真正退出統治,是在中華第一帝國(以南朝陳為終點)滅亡以後。

12樓:匿名使用者

正是因為魏蜀吳人才輩出,所以才沒有統一,司馬懿巨能熬,比諸葛亮大,還比諸葛亮晚死。等人才都死光了,又有魏國的基礎,當然統一於晉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司馬懿巨能熬,比諸葛亮大,還比諸葛亮晚死。等人才都死光了,又有魏國的基礎,當然統一於晉了。

魏國地大,能打。蜀國的諸葛亮死了,蜀國就沒落了。吳國本就不nb。孫皓一整,就完蛋了。當然統一於晉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劉禪領導無方,胸中沒有大策略;諸葛亮不是他老子,直接「打」他的話,他(皇帝)會記恨的,無法開導。

吳國呢是孫權吃了他父兄的老本,危難時刻都是有本事的別人幫他的(曹哥親自打天下,劉哥也有三英戰呂布,孫權只是降了那個給他開後門的小人的官職);他本人沒有才能,後期又驕傲自大,沒有培養出出色的繼承人。

而魏國這邊司馬氏父子謹慎做人,戰戰兢兢做事,能耐增長不小。

國家要重用人才,也要在這些人才的威逼下能產生乙個或一些能罩的住壓得住人才的領導們才行!

15樓:匿名使用者

蜀漢連年戰爭,民不聊生,皇帝阿斗決心棄戰言和。 司馬昭萬事俱備,準備統一中國之際,一直詐病的賈充利用司馬炎爭儲之心,登基建立大晉王朝。 東吳皇帝孫皓,暴虐**、迷信巫術,被司馬炎不戰而勝,從此華夏大地實現了三國一統~

三國 三國 三國,什麼是三國???

4.郭嘉 我認為是天生奇才。5個。蔡文姬。首選曹操 第二荀彧 第三周瑜 說不完,4.我最喜歡的。喜歡三國歷史,不喜歡三國演義。三國哪三國 三國中的三國是 曹魏 蜀漢 孫吳。220年曹丕稱帝,定都洛陽,立國號 魏 史稱曹魏,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為 吳 ...

《三國演義》為什麼好看,《三國演義》為什麼經典?

張爸砰地把門關上了,裡面飄出句話我買生日蛋糕去了 三國演義 在藝術上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戰爭的描寫。全書共寫了大大小小的戰役共三百多次,而且寫得千變萬化 各有特色。最精彩的當數 赤壁之戰 可謂波瀾壯闊,氣象萬千,驚心動魄。二是對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全書共寫了四百多個人物,至今家喻戶曉...

三國趙雲為什麼一生不受重用,三國趙雲為什麼一輩子沒有被重用呢?

長阪坡之戰就是趙雲職業生涯的轉折點,當時劉備和自己的妻兒走散,是趙雲的神勇表現,讓劉備的兒子失而復得.三國趙雲為什麼一輩子沒有被重用呢?出身布藝。中國歷史上有門閥制度,而趙雲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不被重用。因為趙雲就是劉備的保鏢而已,而且他的出身也比較低微。這是他的職務所限制的結果,他是護衛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