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全文翻譯

2022-01-30 12:04:46 字數 5621 閱讀 8673

1樓:復州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

「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

「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

「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

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舍。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于庭,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

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裡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

「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

「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2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全文翻譯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戰況,自以為全國沒人能比的過他

4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說一整篇的翻譯吧,這麼,沒有分數誰給你費這勁啊

古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翻譯

5樓:匿名使用者

6樓: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公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

「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

可是商相如卻說:「我**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裡,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揹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

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乙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巨集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這個故事也稱之為「將相和」。後人利用這個故事,對主動向認錯、道歉,自情嚴厲責罰的人,就稱其為「負荊情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的主要內容

7樓:匿名使用者

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

8樓:酷威抓賊狂

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9樓:匿名使用者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10樓:書香滿窗

戰國時,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找趙國有個寶貝,是氏璧。秦王想要,就說要用15座城來換,趙王召集大臣來商議。都說是想騙到手罷了。有個叫藺相如的,要親自帶氏璧去秦國,最後戰勝了秦王。——完璧歸趙

秦王約趙王到澠池見。趙王在商量要不要去;去吧 怕有危險;不去吧 顯得太膽怯;藺相如叫趙王去,帶上廉頗。到了,秦王叫趙王鼓瑟,趙王鼓了一段,秦王就記錄下來;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很生氣,就叫秦王擊缶,秦王被逼下擊了一段,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秦王無奈,只好讓趙王回去。

——澠池之會

廉頗很嫉妒藺相如,說了一些難聽的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裡;每次藺相如一見到廉頗就走掉了。有人說:「藺相如害怕廉頗。

」藺相如說了一些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覺得有些是不該,就來請罪——負荊請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1樓: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暗算。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

後廉頗終於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 。

「將相和」這齣故事宣揚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

該故事也被編為同名京劇和影視劇等,廣為流傳。

東周戰國 我國歷史上的乙個時期(前475—前221)。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國七雄」。七雄並峙,戰火頻繁。

秦國是最強的乙個。秦國地處函谷關以西,其餘六國在函谷關以東。趙國的東面是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

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完璧歸趙」的故事發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佔趙國的便宜。

大夫、卿 官職,分別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級的大夫。上卿是諸侯下面最高的官職。廉頗在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時候,因伐齊有功,已經被提公升為上卿。

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於是文官,上朝集會時,位置在廉頗的右邊。秦漢以前以右為尊,所以課文中說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

和氏璧 是一塊寶玉的名稱,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鑑定,鑑定的結果說是石頭。

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鑑定,結果同樣說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

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最後哭出了血。

文王聽說後,就派人問他,說:「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麼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

「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文王於是就派人對這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於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

由於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的至寶,價值連城。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廉頗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時,堅壁固守三年。

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勝燕軍。

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國。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志,投奔魏國。魏國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

又奔楚,任楚將。最後老死在楚國。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

西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於秦,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憤憤不平,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主要內容

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 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戰國時,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找趙國有個寶貝,是氏璧。秦王想要,就說要用15座城來換,趙王召集大臣來商議。都說是想騙到手罷了。有個叫藺相如的,要親自帶氏璧去秦國,最後戰勝了秦王。完璧歸趙 秦王約趙王...

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什麼不叫藺相如廉頗列傳

廉頗比藺相如影響大,貢獻高,其實藺相如就是嘴皮子厲害點,廉頗可是有攻城野戰之大功。另外廉頗比藺相如資歷老。但廉頗與藺相如的年齡,藺相如比廉頗大兩歲,樓上有誤。062.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063.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065.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071卷七十一 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

《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9點說史 1 完璧歸趙 趙國有一塊美玉,叫 和氏璧 秦王聽說後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趙國說想用城池換璧。秦王素來貪婪,趙王知道他只是想將和氏璧騙到手,但忌憚秦國的強大也不敢直接拒絕,以免惹起戰端。正當他為難的時候,藺相如站了出來並聲稱自己有辦法 要麼換回城池,要麼將和氏璧完整地帶回趙國。到了秦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