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統一了六國,而不是齊統一了六國

2022-01-07 17:40:52 字數 5229 閱讀 9092

1樓:秋天的束草

齊國本來很強盛,但是在齊愍王在位晚年遭到以燕國為首的六國聯軍侵略,差點亡國。後來雖然齊國復國,但是齊國已經沒有一統的實力了。

2樓:海外展覽貿促會

齊國是戰國早期最強大國家,最後是秦國強大起來滅了六國,

3樓:來自三衢石林光明正大的辰砂

好比你媽為什麼是你媽不是別人是你的媽

4樓:百事小童

那你為什麼要覺得是齊統一6國呢?

為什麼是秦國而不是齊國最終統一六國?

5樓:淘氣的大象寶寶

在周朝周天子權利旁落的時候,各個諸侯國是相互討伐,相互征戰侵占領土,不斷被吞併被瓦解,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春秋戰國的混亂時期,這個時期,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要數秦國和齊國。秦國人驍勇好戰,一連吞併不少弱小的諸侯國,齊國國土遼闊,物資豐饒,國力強盛,但是最後,齊國還是沒有能夠統一六國,稱霸中原,我覺得原因有這些:

第乙個是秦國沒有參加諸侯國的混戰,保持了國家的實力,而齊國卻是是最早稱霸的諸侯國,長期的諸侯國之間的爭霸,也使得齊國與其他諸侯國的矛盾增多,同時長年累月陷入打仗的情況對齊國的國力是消耗非常的大。

秦國也有過爭霸的時候,但是被被晉國遏制。秦穆公後來改變策略收復平定了西戎各部落,同時秦國因為地理位置原因,和六國有高山阻隔,即使有馬車也交通困難,致基本上只要秦國不去侵略別國,別國一般都不會主動去打他。

第二個原因是秦國的經濟發展比齊國好。齊國在之前能夠迅速崛起也是得益於前期發展起來的經濟,但是齊國的經濟是與別的國家進行**出口佔優勢,自己本國的農業發展並不理想,齊國掌握著鹽鐵**的優勢,這個對六國有一定制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優勢逐漸下降,因為秦國開始開發鹽鐵,使得其他國家也有與它進行商業往來 ,不只是依靠齊國了。

而此時的秦國修了鄭國渠,灌溉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秦國的農業,物產逐漸豐富。

第三個原因是秦國的用人政策。秦國重視實用性人才並且向天下求賢。而齊國卻普遍好面子講派頭。從秦國商鞅變法開始,秦國的經濟是一路向上發展,而齊國是有逐漸下滑的頹勢。

這些都是給後面秦國能夠稱霸六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6樓:雨昀溪

秦國的商鞅變法更加全面、徹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後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後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7樓:加十二刀疤爪子

秦國變革的時候,齊王還笑話秦國,說秦國是在過家家,所以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齊王已經被多年的第一所自大起來了,因此最終會被滅掉。

8樓:小阿純旅行記

當時的秦國開始很多新的政策,百姓的受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很多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而且齊國的野心比不上秦國。

9樓:花枝丸丸丸兒

因為相比於齊國,秦國因為位置的原因,民風淳樸、彪悍,驍勇善戰,而且秦國接連幾代人的國君都是比較有能力的,作出了很多利於國家發展的決定。

10樓:

因為清朝實行了商鞅變法,所以瑰麗在一步步增強,才為後面的稱霸奠定了基礎,為秦朝的勝出打下了基礎。

11樓:菲菲公主

因為齊國是在長期爭霸中消耗太大,而秦國較少參與爭霸,儲存了實力,秦國的經濟也比齊國發展好,經濟是乙個國家發展最基本的要素。

12樓:ok血色秋夕

因為在當時秦國實行了很多的新政,而且有其他很多國家的人也到秦國來學習,慢慢的秦國就有了侵略的想法,而齊國並沒有這樣的野心

13樓:沉吟子卿

秦國任用了商鞅,支援商鞅變法,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上公升,國家的經濟發展,軍事能力也提高,秦國對待周邊的國家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在真身的基礎和軍事戰略上面都高於其他國家,所以最後能夠統一六國。

14樓:123哈哈哈哈

因為齊國的國君,一代不如一代,野心也不再那麼大了,秦國的合縱連橫戰略更是讓他們潰不成軍,從而使得秦國統一了六國。

15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是秦國,不是秦國統一六國,其實有很大的乙個原因,秦國呢它的變革特別厲害,而且它那個時候打贏了就可以有這個獎勵特別隆重,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士兵願意賣命。

秦國統一六國都是那六國?

16樓:西安本地知道

六國分別是: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1、南韓

南韓(西元前403——西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西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

西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南韓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西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

前230年南韓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定潁川郡。

2、趙國

趙國(西元前403年-西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國君嬴姓趙氏,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次子季勝之後,原為趙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趙夙,趙夙孫趙衰事晉獻公之子重耳。

趙衰隨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國為晉文公,趙衰任國政。趙衰卒,其子趙盾嗣;趙盾卒,其子朔嗣。朔子趙武於晉平公十二年(前546年)為晉國正卿,趙武傳趙景叔,趙景叔傳趙鞅,即趙簡子(前518年—前458年),趙簡子傳趙襄子(前457年—前425年)。

趙烈侯六年(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至趙武靈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稱王,至王遷,前222年,滅於秦國。

3、魏國

魏國(西元前403——西元前225年),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屬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前344年稱王、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南韓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樑(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亦稱梁國。

4、楚國

楚國(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

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楚國在周文、武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

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

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5、燕國

燕國(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西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

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地位。

前222年,秦滅趙,陳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發兵攻燕,燕王喜率公室衛軍逃遼東。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6、齊國

齊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乙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今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

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國之一。

西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呂氏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在戰國中晚期稱王(曾一度稱東帝)。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國統一六國,齊國滅亡。

17樓:

中國歷史上,戰國末期,主要有六個國家,分別是秦、韓、燕、趙,楚、魏、齊,史稱戰國七雄。秦王嬴政奮六世余烈,滅掉了山東六國,就是齊、楚、燕、趙、韓、魏,統一了國家,建立了秦朝。

18樓:春風春又回

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西元前230一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發動大規模的兼併戰爭,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後滅掉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19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六國分別是: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為什麼是秦國滅了六國而不是六國滅了秦國?

20樓:手機使用者

蘇洵在《六國論》中,根據秦併吞六國而統一天下的歷史事實,從六國相繼破滅的角度,有理有據地論述六國破滅「弊在賂秦」。並分別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和「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這兩方面進行論證。如果從蘇洵針對北宋存在的現實問題,從批判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主張團結抗敵的觀點,是無可非議的。

但從歷史事實來看,六國破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不是象蘇洵所論述的那樣簡單。

從六國方面來看,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六國君主中了秦國的挑撥離間的詭計,造成六國之間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協力,不能「合縱」聯合抗秦。其二,六國之間互相侵奪以及六國與秦的頻繁戰爭,造成六國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死亡,使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據歷史記載,僅韓、趙、魏三國被秦殺死的人就有幾百萬。

六國之間的戰爭,造成死亡的人數也不少。戰爭的頻繁,統治者的橫徵暴斂,使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民窮國衰,六國滅亡,勢所必然。

從秦國方面來看,秦之所以能消滅六國,統一天下,是由於秦國有兩個主要的主客觀條件:一是秦國採納張儀連橫之計,引誘六國各自割地和秦,破壞六國合縱,挑撥六國互相殘殺,削弱六國力量,秦乘機從中取利。六國合縱,對秦的存在是個極大威脅。

於是秦派策士孫衍引誘齊、魏伐趙,破壞縱約;秦想侵奪魏的安邑,但又怕齊救魏,於是勸齊滅宋。當秦已得魏的安邑,又欲攻打南韓時,秦又說齊滅宋是不義的,勸諸侯去伐齊。二是秦國具有雄厚的經濟力量和優越的物質條件,能支援連年的對外戰爭。

秦國從孝公起,按商鞅的主張實行變法。經過變法,秦日益變得富強,疆土擴大了。關中地區,土地肥沃,農產豐富,巴蜀一帶,盛產鋼鐵。

這些主客觀條件為秦國在七國中造成極大優勢,這也使秦國成為有統一全國能力的強大國家。

秦始皇統一了哪些六國?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哪六國?

六國指戰國時期的六個強國,有齊國,南韓,魏國,趙國,楚國,燕國,六個存在感高的國家。齊國 楚國 燕國 南韓 趙國 魏國。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哪六國?戰國 西元前475年 前221年 到了戰國時代,除周王外,主要只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衛,魯,宋,鄭,吳,越等國都以先後被滅,晉國則分為韓,趙...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四方,為什麼偏偏不除掉衛國

秦始皇是我國第乙個建立了多民族統一封建國家的帝王,他結束了百年的諸侯國混戰,統一了全國,這期間合縱連橫的戰爭策略,爾虞我詐的詭譎風波,都能讓人感到那個亂世的風起雲湧。作為結束那個亂世的人,秦始皇是十分偉大的,那麼,既然要統一,為什麼又要在滅掉六國後,留下衛國呢?首先,是感激衛國。秦朝能夠統一,不是靠...

秦國開始統一戰爭,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

戰國七雄分別是 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眾所周知,秦國最後滅掉了另外的六國,但六國是怎樣被滅的,它們滅亡的順序又是怎樣的呢?秦滅六國大致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戰國末期,齊國勢力最弱小的就是南韓,所以,秦國從南韓開始了掃平六國的行動。西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進攻南韓,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