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劉邦的最後一戰,項羽與劉邦最後一戰是在哪

2022-01-07 14:40:35 字數 5033 閱讀 2005

1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垓下之戰

1、戰爭過程

開始

西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嬰引兵進占彭城,同時攻下楚地許多地區。被劉邦封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將進入九江地區,誘降了守將、楚大司馬周殷,隨後合軍北上進攻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劉邦也由固陵東進,形勢對楚極為不利,項羽被迫向東南撤退。

十一月,項羽退至垓下,築壘安營,整頓部隊,恢復軍力,此時楚軍尚有約十萬人。

韓信、彭越、英布等會合劉邦後,十二月(前202年初,當時以十月為歲首)在垓下將向江南撤退的十萬楚軍層層包圍。

漢軍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韓信親率漢軍發動攻勢,初戰進攻受挫後退,在楚軍準備追擊時漢軍左右兩翼迂迴夾擊楚軍,兩軍短兵相接陷入膠著,這時韓信帶領大軍翻身再戰,楚軍在三面夾擊中被擊敗。項羽被迫退回垓下。

位址新說

楚河是指長江武漢至九江這段,漢界是指大別山末端黃梅宿松之間。經翻閱清版湖北廣濟縣志,發現劉邦營大將樊噲曾經在廣濟縣【今武穴市】武穴鎮築牆屯兵抗楚。廣濟縣南部碼頭武穴鎮位於楚頭吳尾長江北岸,自古兵家要塞,軍事意義十分重要。

垓下之戰的垓下也可能在大別山末端廣濟黃梅宿松一帶。劉邦會同九江王英布合擊項羽決戰之地就在武穴市龍坪花橋一帶,這些地方處江河沖積平原,適合屯兵作戰。史記中所記垓下之戰劉邦屯兵於廣武應該說的就是廣濟縣武穴鎮,西楚霸王項羽轄地湖北境內,鄂東南是其最後的退路,垓下之戰兵敗後延湖北黃梅至安徽安慶宿松逃脫。

這個說法要比河南說安徽說要真實。

四面楚歌

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

天明以後,漢軍得知項羽突圍,於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渡過淮水後,僅剩百餘騎相隨,行至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因迷路耽擱了時間(《史記》中交代因田父欺騙),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手下僅剩二十八騎。

烏江決戰

項羽指揮這二十八騎,來回衝陣,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長江邊的烏江浦)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亦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年31歲。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降(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後劉邦將項羽首級示魯,魯人乃降。至此,歷時4年半之久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西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劉邦稱帝於汜水北岸,建立西漢政權。(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也即漢高祖五年的第1個月為十月,接下來為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二月為當年的第5個月。)

2、歷史背景

西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與漢軍對陟於廣武的楚軍糧盡;而劉邦也沒能調來韓信、彭越等人的軍隊,無法對楚軍進行最後的合圍。於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迴線路向楚地撤軍。劉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當劉邦打算率軍西返之時,張良、陳平卻建議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偷襲。張、陳二人認為:「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

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劉邦於是採納二人建議,遂背約,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追擊作戰。大軍追至夏南時,劉邦約集韓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圍楚軍。由於韓信及彭越未如約出兵合擊楚軍,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敗。

劉邦慌忙率軍退入陳下,並築起堡壘堅守不出,而楚軍又一次合圍了劉邦。堅守壁壘的劉邦向張良詢問:「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

」張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今可立致也。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於是,劉邦採納張良的意見,將陳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就這樣,劉邦以加封土地為報酬,終於搬動了韓、彭二人,使他們盡數揮軍南下,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共同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垓下之戰隨之開始。

2樓:我是龍的傳人

項羽劉邦的最後一戰就是垓下之戰。

歷史背景:

西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與漢軍對陟於廣武的楚軍糧盡;而劉邦也沒能調來韓信、彭越等人的軍隊,無法對楚軍進行最後的合圍。於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迴線路向楚地撤軍。劉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當劉邦打算率軍西返之時,張良、陳平卻建議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偷襲。張、陳二人認為:"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

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劉邦於是採納二人建議,遂背約,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追擊作戰。大軍追至夏南時,劉邦約集韓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圍楚軍。由於韓信及彭越未如約出兵合擊楚軍,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敗。

劉邦慌忙率軍退入陳下,並築起堡壘堅守不出,而楚軍又一次合圍了劉邦。堅守壁壘的劉邦向張良詢問:"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

"張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今可立致也。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於是,劉邦採納張良的意見,將陳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就這樣,劉邦以加封土地為報酬,終於搬動了韓、彭二人,使他們盡數揮軍南下,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共同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垓下之戰隨之開始。

戰爭過程:

1、開始:

西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嬰引兵進占彭城,同時攻下楚地許多地區。被劉邦封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將進入九江地區,誘降了守將、楚大司馬周殷,隨後合軍北上進攻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劉邦也由固陵東進,形勢對楚極為不利,項羽被迫向東南撤退。

十一月,項羽退至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一說在今河南鹿邑縣境內),築壘安營,整頓部隊,恢復軍力,此時楚軍尚有約十萬人。

韓信、彭越、英布等會合劉邦後,十二月(前202年初,當時以十月為歲首)在垓下將向江南撤退的十萬楚軍層層包圍。

漢軍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韓信親率漢軍發動攻勢,初戰進攻受挫後退,在楚軍準備追擊時漢軍左右兩翼迂迴夾擊楚軍,兩軍短兵相接陷入膠著,這時韓信帶領大軍翻身再戰,楚軍在三面夾擊中被擊敗。項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2、四面楚歌:

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

天明以後,漢軍得知項羽突圍,於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渡過淮水後,僅剩百餘騎相隨,行至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因迷路耽擱了時間(《史記》中交代因田父欺騙),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手下僅剩二十八騎。

3、烏江決戰:

項羽指揮這二十八騎,來回衝陣,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垓下之戰作戰圖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長江邊的烏江浦)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 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亦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年31歲。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降(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後劉邦將項羽首級示魯,魯人乃降。至此,歷時4年半之久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西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劉邦稱帝於汜水北岸,建立西漢政權。(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也即漢高祖五年的第1個月為十月,接下來為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二月為當年的第5個月。)

戰役點評:

垓下之戰,漢軍適時發起戰略追擊,積極調集援兵,多路圍攻,以絕對優勢兵力全殲楚軍,創造了中國古代大規模追擊戰的成功戰例。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3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一戰在垓下,西元前202年的十面埋伏。項羽與劉邦訂立和約後,立即率軍東歸。劉邦也打算西撤,但張良、陳平一致反對,恐放虎歸山,養虎為患。

於是劉邦決定毀約追擊楚軍,並約韓信、彭越南下會師,合力擊楚。項羽中了韓信十面埋伏之計,受伏身死。

4樓:愈靈雨

正在最後一戰不是在垓下之圍,也不是烏江之刎,而是在魯城(項羽的封地),是在孔子陵墓的周圍,是一群帶劍的儒生,為了戰敗者爭得最後的尊嚴,全城不分男女老幼登城據守,哪怕玉碎也在所不惜!

劉邦在魯城夜聞讀書聲,聽的是「生氣」,打了這多年的仗,殺戮無數,追求的是什麼? 難道就是你殺我我殺你,苟活於世麼?他想通了,沒有進攻魯城,他要和這群儒生談判終結殺戮。

這次談判是絕對沒有懸念的勝利者和失敗者之間的一場談判。

現在終於落下了楚漢戰爭的帷幕,終於歸了乙個完整,大家都不用爭了,都是一家人,天下再大也是一家人,這才是幾百年戰亂的終結!這才是我們漢民族名稱**之始!

項羽與劉邦最後一戰是在哪?

5樓:筱鴨電影

垓下。前202年(漢五年),劉邦一面派使者聯絡各地諸侯王,約定共同滅楚,一面親自率軍追擊項羽。十二月,項羽敗逃,至垓下,被圍(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項羽自垓下突圍後,行至陰陵迷路,為漢軍追上,再退至東城。

手下僅剩二十八騎。

項羽指揮這二十八騎,來回衝陣,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長江邊的烏江浦)邊。

烏江亭長力勸項羽過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接著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

年31歲。

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降(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後劉邦將項羽首級示魯,魯人乃降。至此,歷時4年半之久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項羽不殺劉邦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項羽鴻門宴上錯失良機,失去了殺劉邦的乙個絕好機會。之前項羽原本可以殲滅劉邦,但他使這一機會化為泡影。樓上還少說了一點,有項伯的幫助和慫恿 項羽不殺劉邦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有人說是因為他 婦人之仁 也有人說那是因為他從未真正把劉邦放在眼裡。我覺得這或許都是項羽在鴻門宴上給劉邦留下後路的原因之一,但是在我...

劉邦和項羽歷史評價誰厲害誰好,項羽與劉邦,誰的歷史評價高

從武功上來說,項羽厲害。從掌握人心來說,劉邦厲害。歷史上對他們評價完全不同,那時因為用不同的價值觀去評價。按照成功學來說,以成王敗寇的標準來說,劉邦的評價遠遠高於項羽。這是一種主流的標準。項羽是很重情義的男人,但不是乙個合格的政治家和領導,他的魅力更多的是憑藉自己的武力 戰場英勇的表現而體現的,而劉...

劉邦與項羽誰更適合當皇帝,為什麼

y乙木 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 列侯 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 王陵對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 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字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