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建築中國以木結構建築為主而西方以石結構

2021-12-25 06:11:01 字數 5810 閱讀 3092

1樓:工程的那些事

說明取材不同呢,古代深受秦的影響,所以以土木工程為主,就是現在也有好多宮殿是的呢

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特徵

2樓:春風化雨時

中國傳統建築最重要的外觀

特徵,也是以樑柱為代表的木結構框架體系,建築的內在結構與外觀形象的邏輯關係統一鮮明.這一特徵又具有外觀形象上明確的認知感和識別性.中國傳統建築是以木結構框架為主的建築體系,以土、木、磚、瓦、石為主要建築材料.

營造的專業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磚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畫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為諸“作”之首,在營造中占主導地位.中國匠師在幾千年的營造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工藝經驗,在材料的合理選用、結構方式的確定、模數尺寸的權衡與計算、構件的加工與製作、節點及細部處理和施工安裝等方面都有獨特與系統的方法或技藝,並有相關的禁忌和操作儀式.

這種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延承至今.

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

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是由柱、樑、檁、枋、斗拱等大木構件形成框架結構承受來自屋面、樓面的荷載以及風力、**力.至遲在公元前2世紀的漢代就形成了以抬樑式和穿鬥式為代表的兩種主要形式的木結構體系.這種木結構體系的關鍵技術是榫卯結構,即木質構件間的連線不需要其他材料製成的輔助連線構件,主要是依靠兩個木質構件之間的插接.

這種構件間的連線方式使木結構具有柔性的結構特徵,抗震性強,並具有可以預製加工、現場裝配、營造週期短的明顯優勢.而榫卯結構早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建築中就已見端倪.

抬樑式木結構的特點

抬樑式木結構的特點是在柱頭上插接樑頭,樑頭上安裝檁條,樑上再插接矮柱用以支起較短的樑,如此層疊而上,每榀屋架樑的總數可達5根.當柱上採用斗拱時,則樑頭插接於斗拱上.這種形式的木結構建築的特點是室內分割空間比較容易,但用料較大.

廣泛用於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的民居以及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宮殿、廟宇等規模較大的建築中.

穿鬥式木結構的特點

穿鬥式木結構的特點是用穿枋把柱子縱向串聯起來,形成一榀榀的屋架,檁條直接插接在柱頭上;沿檁條方向,再用鬥枋把柱子串聯起來,由此形成一個整體框架.這種形式的木結構建築的特點是室內分割空間受到限制,但用料較小.廣泛應用於安徽、江浙、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區的民居類建築中.

還有一種抬樑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混合式結構,多用於上述南方地區部分較大的廳堂類或寺廟類建築中.戰漢時期,重要建築出簷的進深都較大,最大的可達4米,所使用的是以斗拱作為懸臂樑承托出簷部分重量的結構技術.在隨後斗拱的應用中,又以樑柱與“鋪作(斗拱)層”相結合的技術,支撐大開間大進深的殿堂類建築的屋頂.

除了單層建築外,東漢時期出現的純粹木構架結構的多層樓閣和多層木塔,也是使用相同的結構技術.這說明這種木結構技術具有很大的適用性.

發展歷史

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在隋唐宋時期逐步程式化、標準化、模數化.以宋代《營造法式》的出現為標誌,總結出了一整套包括設計原則、型別等級、加工標準、施工規範等完整的營造制度,並以八等級“材”作為模數標準.這是中國傳統木框架結構營造技藝的一個里程碑.

但至此,木結構技術的發展並沒有停步,在元代出現了“減柱法”,大膽地抽去若干柱子,並用彎曲的木料作樑架構件;或取消室內鬥拱,使樑與柱直接連結;不用梭柱與月樑,而用直柱與直樑等等.這些措施都節省了木材,並使木結構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即使在建築中使用斗拱,用料也相應地減小了.

明清時期為了進一步節省木材,木結構營造技藝又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宋元時期以來習慣使用的那種向四角逐柱升高形成“升起”,以及簷柱柱頭向內傾斜形成“側腳”的作法逐漸被取消;斗拱結構功能逐漸退化或減弱,並充分利用樑頭向外出挑來承託本已縮小的屋簷重量;大型建築的內簷框架基本擺脫了斗拱的束縛,使樑柱直接插接;抬樑式建築屋角部樑架的構造通行順樑、扒樑、抹角樑方法;用水溼壓彎法,使木料彎成弧形檁枋,供小型圓頂建築使用(宋代就有);木構件斷面尺寸變小,並用小尺寸短木料對接或包鑲,拼合成高大的木柱,供樓閣建築作通柱使用;蘇州等江南一帶用圓木作樑架、多層樓閣框架等等;各地民間建築也普遍發展,營造水平相應提高.又以 明代《魯班營造正式》和清代工部《工程作法》的出現為標誌,後者以十一等級“鬥口”為模數,形成對今天仍影響深遠的有別於宋元時期以前的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張小敬心中的神,賦予了長安城生命和靈魂的建築大師是誰?

《故宮博物院》的導遊詞50字

3樓:崔萬哈哈哈

故宮,又稱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建於1406-2023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建築群,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2023年),永樂十八年(2023年)落成;現為故宮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兩代宮廷收藏為基礎。

4樓:匿名使用者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

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5樓:一支大辣條

故宮建於公元2023年,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63米,面積約723600平方米,大小院子有90多座,房屋有980多座,共計7078間。故宮的前半部分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的,以象徵皇上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分叫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事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現在我們馬上就到乾清宮了。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

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處批閱奏摺、選派官吏和召見下臣。請大家注意,在解散之後,不要隨便觸控這些古老的文物,以防破損。

下面我們要去御花園,請大家排好隊。

謝謝大家今天的參觀,再見!

6樓:匿名使用者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全部建築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牆圍繞。

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

7樓:匿名使用者

。(故宮午門前)

今天有幸陪同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裡就是世界聞名的故宮博物館,一般家都簡稱它為故宮,顧名思義,就是昔日的皇家宮殿。自2023年清朝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

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2023年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於此,先後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城裡統 治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巨集,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裡不僅在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儲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群。由於這座宮城集體 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2023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 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 三十一天區。其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在三垣的央,正符合“紫微居”的說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皇帝 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央,環視天下的帝王氣概。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 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

後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 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麼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

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 2023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後這裡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麼崇高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啊!

紫 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的,也因為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說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14年的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 570多年的歷史。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牆黃瓦的建築群,為什麼這樣呢?

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土佔央方位,因為華夏 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的感情,於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築上使用。而紅色, 則寓意著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於這些原因,故宮建築的基本色調便採用了紅,黃兩種顏色。

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號稱10米的城牆,牆外一週是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筒子 河。

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的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的 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在施工共徵集了全國著名的工匠23萬,民夫100萬人。

所用的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 白玉石料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採自河北曲陽縣。宮殿內墁地的方磚,燒製在蘇州,砌牆用磚是山東臨清燒的。

宮殿牆壁上所用 的紅色,原料產自山東宣化(今高青縣)的煙筒山。木料則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之浩。

我們眼前的建築叫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五鳳樓。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燈賜食百官。

到了清代這種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曆十月初一,都要 在這裡舉行頒佈次年年曆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乾隆帝“弘曆”的名字,故將“頒歷”改稱“頒朔”。清代,皇帝舉行朝會或祀,以及元旦,冬至,萬壽,婚等重 節日,都要在這裡陳設鹵簿,儀仗。

此外,國家凡有徵戰凱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典禮,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

關於“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可能是由於戲劇午臺上及野史說敷衍而來的。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門廷杖,當然嚴重的可能也有被當場打死的。

(進午門後金水橋前)

現 在我們已經到了故宮裡面,在正式遊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佈局和參觀路線。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樣的面積上,集各種建築手法,建造一組規模如 此巨集的建築群,不但沒有紛雜現象,反而給人以結構嚴謹,色彩輝煌和佈局規整的感覺,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突出了一條極為明顯的軸紅,這條軸線和整座北京城有 機地結為一體,北從鐘樓,南至永定門,總長度約8公里,皇家禁區苑內的部分約佔三分之一。宮內重要建築都在這條軸線上,其它建築分東西對稱分佈。

整個宮殿 的設計和佈局都表現了封建君主的“尊嚴”和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

故宮分外朝內廷。現在我們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門。門 前有一對青銅獅子,威嚴,凶悍,成了門前橋頭的守衛者,象徵著權力與尊嚴。

皇帝貴為天子,門前的獅子自然最精美,最高了。東邊立的為雄獅,前爪下有一隻幼 獅,象徵皇權永存,千秋萬代。我們眼前的這條河,叫金水河,起裝飾和防水之用。

河上五座橋象徵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外觀象支弓, 軸線就是箭,這表明皇帝受命於天,代天帝治理國家。

(在太和門前)

故宮建築分為“外朝”與“內廷”兩部分。由午 門到乾清門之間的部分分為“外朝”,以太和、和、保和三殿為心,東西兩側有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左右對稱,形成“外朝”雄偉壯觀的格局。三殿前後排列在同 一個龐的“工”淄漢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為三層,每層有漢白玉石刻欄杆圍繞,三臺有三層石雕“御路”。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最高的一座建築 物,也是國內最高、最壯麗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乾清門以內為“內廷”,建築佈局也是左右對稱。部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封建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 地方。

兩側的東、西六宮是嬪妃的住所,東、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內廷”還有為皇家遊玩的三處花園——御花園、慈寧花園、乾隆花園。內金水河沿“內廷”西 邊蜿蜒繞過英武殿、太和門、文華殿流出宮外,河上有白玉石橋,沿河兩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欄杆,形似玉帶。

故宮建築絕部分以黃琉璃瓦為頂,在陽光下金碧輝 煌,莊嚴美觀。

故宮的建築除了突出軸線外,還用了各種手法,使宮城各組建築獨具特色。比如

木結構建築有什麼優缺點

優點 1.具有很高的耐久性 只要合理建築,輕型木結構可以說是現有房屋結構中最經久耐用的結構之一,木結構抗沉降 抗乾 抗老化,具有顯著的穩定性。如果使用得當,木材則是一種穩定 壽命長 耐久性強的材料。2.具有施工周期短的特性 輕型木結構所有結構構件和連線件都是標準化生產的。因此,其施工安裝速度遠遠快於...

木結構建築房圖紙的jm是什麼意思

新國標按照防破壞時間長短 板材厚度等指針對防盜門產品進行了防盜安 全等級劃分內,將防盜安全級別定為 容甲 乙 丙 丁 4級,拼音字母代表的為 j y b d 甲為最高端,依次遞減。問題回答來至問問我建築服務綜合平台。建築圖紙標的jc是什麼意思 一般情況下,結構施工圖中 jc 表示基礎的意思。是 基礎...

什麼叫建築結構中的「勁性結構」,建築結構分類

勁性混凝土 來又稱型鋼混凝土或 自勁鋼混凝土 組合bai結構構件由du混凝土 型鋼zhi 縱向鋼筋和箍dao筋組成,基本構件為樑和柱。勁性混凝土組成結構分為全部結構構件採用勁性混凝土的結構和部分結構構件採用勁性混凝土的結構。勁性混凝土具有強度高 構件截面尺寸小 與混凝土握裹力強 節約混凝土 增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