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寒食節”的來歷

2021-10-04 12:19:01 字數 4565 閱讀 3079

1樓:雅澤美食大世界

寒食節其實是沿襲了遠古時期的改火舊習而來。華夏大地每到初春,大部分地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儲存的火種容易引**災,而且雷電的到來也易引起山火。所以遠古時期的人們,要在這個季節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禁火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至今已有超過2023年的歷史。寒食節是夏曆冬至後105天,清明節前一二日。

逢寒食節當日要禁菸火,只吃冷食,因此而得名,也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飲食習俗命名的節日。同時寒食節也是祭祀先祖的日子,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兩千餘年來,在後世的發展中又逐漸增加了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2樓:愚人侃體育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3樓:睡著的蛋

來歷: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誰曾經割股為他充飢。

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於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

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上,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風俗:1、禁菸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

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江蘇鎮江有寒食節食具京扛儕"京扛儕".《國民生活歷》說:“京口(鎮江)以其為寒具。

臍為六角形,謂京扛儕。”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

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

“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

”可謂盛極。

6、寒食鞦韆: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專案。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

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7、寒食蹴球: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

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

“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勳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我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

此外,寒食節時期還有賜宴、賞花、鬥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鬥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4樓: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傳說,這個節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獻給重耳。重耳做了國君後,開始時還銘記介之推,但是時間久了,也把他淡忘了。

介之推心中十分難受,和其年邁的母親回到家鄉,隱居在山中。

有一天,晉文公發現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內疚,親自跑到他隱居的山中尋找。但是隻見山巒重疊,蔥蒼樹木,就是不見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會揹著母親出來。

於是,命令放火燒山,結果火一下蔓延數十里,連燒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沒有出來。火熄之後,大家進山察看,才發現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山之中。

這事傳出來,人人尊敬和懷念介之推。以後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被火燒死的,大家在這天都不忍心舉火,寧願吞吃冷食,所以,這天叫"寒食節"。

【寒食節習俗】

1、禁菸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

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江蘇鎮江有寒食節食具京扛儕"京扛儕".《國民生活歷》說:“京口(鎮江)以其為寒具。

臍為六角形,謂京扛儕。”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

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

“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

”可謂盛極。

6、寒食鞦韆: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專案。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

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7、寒食蹴球: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

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

“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勳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我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

此外,寒食節時期還有賜宴、賞花、鬥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鬥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寒食節特點】

1、節日形成早。源於春秋時,介之推被焚於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

2、延續歷史長。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後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

二、五、七日,最後變為一日。

3、文化內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愛國,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負,隱不違親的孝道品德發展為聚民心、凝國魂,體現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節日。並形成餳、青精飯等系列養生長壽的寒食食品。

4、節日活動多。拜掃展墓、禁菸、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鞦韆、賞花、鬥雞、饋宴、詠詩等。

5、流傳地域廣。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為寒食節)。

寒食節的來歷是什麼,寒食節有什麼來歷和故事

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 比端午節的發生早358年 據 辭源 辭海 寒食節 釋義 春秋時,介子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介休即依介子推休於此而得名,將綿山改為介山,並下令在子推忌日 後為冬至後一百五日...

關於寒食節的古詩,關於寒食節的古詩詞

以下為一些關於寒食節的古詩詞 夜深 寒食夜 韓偓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 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念奴嬌 春情 李清照 蕭條庭院,...

寒食節的冷食有哪些,寒食節吃什麼 傳統寒食節的各地美食有哪些

戀人的蜜語吹過 寒食節的冷食有薑絲排叉 硬麵餑餑 炸焦圈 糖卷餜 艾窩窩 馬蹄燒餅 螺螄轉兒 饊子麻花 驢打滾 蜜麻花 糖耳朵 糖火燒 芝麻醬燒餅 奶油炸糕等。寒食食品還包括寒食粥 寒食麵 寒食漿 青精飯及餳等 寒食供品有面燕 蛇盤兔 棗餅 細稞 神餤等 飲料有春酒 新茶 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