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2021-08-25 22:14:14 字數 4986 閱讀 9681

1樓:生活達人小黃老師

佛教在公元6世紀中葉時,經由中國和朝鮮半島傳入日本,陸陸續續受到了平安時代的天皇、鐮倉室町時代武士的推崇,對於日本政治、文化均有非常長足深遠的影響。經過了一千多年的發展,佛教已經深入了日本人的生活當中:

①禪文化的興盛

達摩不倒翁是日本常見的吉祥物

②留下了許多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金閣寺

佛教為日本留下了許多世界遺產,而且至今都是熱門的景點:奈良法隆寺建於公元607年,正是在佛教傳入不久之後,法隆寺的建築群被認定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群;京都、滋賀地區的古京都遺址當中共有17項,其中包含清水寺、 金閣寺、 銀閣寺、西芳寺、天龍寺、龍安寺等13座佛教建築;「日本三大大佛」之一的奈良東大寺,亦名列古奈良的歷史遺跡群。

③許多溫泉鄉的傳說都跟僧侶有關

滋賀縣雄琴溫泉的由來與「最澄大師」有關

日本人愛泡湯舉世聞名,不過最初泡溫泉的是四處修行的僧侶,因為在佛教當中有「淨身」的觀念,泡湯就是淨身的一種方式,也因此許多溫泉鄉流傳至今的傳說都跟僧侶有關係。

④舉行佛教儀式的葬禮

盂蘭盆燈籠放流

「盂蘭盆會」來自於佛教的儀式,對日本人而言是迎接祖先回家的日子,並且結合傳統歌舞、祭祀儀式、屋台等,形成夏日最大的盛典。而12月31日接近元旦零時的時候,寺院都會有「除夜鐘」陪伴大家迎接新的一年,去寺院新年參拜的人也很多。

▋日本佛教與其他佛教不同之處

肉食妻帶:僧侶可以食肉、結婚

日本僧侶

日劇《朝五晚九俊俏和尚愛上我》一出,帥氣的山下智久一身袈裟,迷倒一票女粉絲,日本的僧侶不僅可以吃肉,竟然還可以娶妻生子!其實原本日本僧侶和一般認知的一樣,必須嚴守清規,但明治天皇頒布了一項「肉食妻帶解禁」的政策,允許僧侶們吃肉娶妻,其實背後用意是在弱化佛教的影響力,以鞏固神道統治的正當性。因為「肉食妻帶」的關係,日本許多寺院住持是世襲制的。

地藏菩薩是小孩的守護神

中國的地藏菩薩(或稱地藏王菩薩)解救深受輪迴之苦的芸芸眾生,而日本的地藏菩薩則被視為小孩的守護神。日本民間有這樣的一段傳說:比父母先亡故的小孩,因為損害孝行,無法度過「三途之川」去投胎,而被懲罰留在河岸邊堆石頭,為父母累積福報,但總會有魔鬼來破壞辛苦堆積的石頭,於是地藏菩薩會讓這些孩子躲在他的披風下來躲避魔鬼,因而被視為小孩的守護神。

東京增上寺子育地藏

水子地藏

地藏菩薩

2樓:匿名使用者

對建築學的影響:佛教文化在建築學上有著重要的功能,例如石窟、佛塔、寺院形成了獨特的佛教建築藝術。其中佛塔按照造型材料用途的不同,藝術價值也不同。

有木塔、琉璃塔、石塔等。佛塔象徵著佛教的功德和文化傳承。

1佛教的寺院大多是以四合院的樣式,四周閉合,坐北朝南,一般沿著中軸線對稱的格局。包括大殿、天王殿、轉輪殿、藏經樓等兩邊配以佛閣、菩薩殿、鐘鼓樓、禪修堂、法堂、齋堂等。秉承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體現了某一歷史時期的建築形態,遵循著中國化的發展規律。

2對繪畫藝術的影響:佛教繪畫是引導民眾堅定信仰的重要手段。起源於印度,在我國發揚光大,並逐步發展成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特色。

在古代,佛教美術是古代東南亞的美術主流。我國的佛教美術以石窟藝術為主,是世界上佛教石窟藝術最發達的國家。雖起源於印度,但在長期的發展中早已脫離了印度和犍陀羅的影響,創立了中國石窟藝術的獨特體系。

3對醫學的影響:佛教的宗旨是利樂有情、普度眾生。相關佛教醫藥的經典有《佛說佛醫經》、《佛說醫喻經》、《佛說胞胎經》等等還有許多高僧的醫學著作如《少陵秘傳》、《竹林女科》等。

(詳情可參考中國佛教醫藥全書)這不僅豐富了我國中醫藥的內容,也對醫德醫風有了完善與提公升!

4對**的影響:佛教**作為一種宗教**是我國民族**的乙個重要分支。傳入之初,稱為梵唄,意思是以樂曲來誦經。

在20世紀初**家李叔同出家為僧,以後由太虛大師作詞,他譜曲創作了三寶歌,這是現代**史上首次通過專業**家進行創作的佛教歌曲。近年來,流行**也吸收了宗教**的元素,實現了對流行**的完善。佛教歌曲以治心為主,雅而不俗,覺而不迷,對心理**有著積極的作用!

5對武術的影響:中國的武術早已存在,春秋時代就有聶政荊軻等武術大家,並不是起源於印度。但是佛教中的覺悟法門對於人的心理乃至身體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這些心法能讓習武者快速調理心態,將人的體能發揮到極致。以至於近代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說,可見佛教對於中國武術的傳承發揚有著極大的貢獻!

3樓:神小朵

佛教文化在東南亞文化圈的形成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的造園藝術在很早以前就深受佛教文化影響,並且逐漸擴散至其他漢文化圈國家之中。日本的庭院藝術,特別是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枯山水藝術,正是在中國佛教傳入之後,才慢慢發展起來的。這種富有禪意的審美對日本人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了明治維新西方造園藝術開始傳入日本。

禪宗思想

禪宗,是佛教文化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上生根發芽之後產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派系,禪宗和其他派系相區別的特點,就是禪宗講究結合直覺經驗和個人的冥想而產生的對世界萬物的參悟,從而能夠達到精神上的超脫。禪宗也稱作佛心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拘修行。

禪宗排除一切言語、文字和行為的說教,是一種主觀主義思想。日本禪宗大師鈴木大拙將禪宗的特徵歸納為以下幾點:

禪脫離一切形式,只將焦點集中在精神實體之上。

禪的精神並非圓滿,不完整和有缺陷的事物更能體現其精神。因為完美的形式讓人容易浮於表面,無心去探求美好形式之下的真實。

因為對形式主義的否定,禪宗最終讓精神暴露,使精神回歸到孤獨和寂寥之中。也因為了對形式的放棄,這種孤獨反而放棄了執著。

孤獨和寂寥體現出了禪的核心精神——清貧和禁慾。

禪的孤獨不僅僅體現在人的精神層面之上,從一根野草道世界的最高形態,它們的身上都能體現出禪的精神。

當禪宗的思想浸透到了建築審美之中,僧侶們開始使用最為簡單、自然的裝飾和樸素的手法,嘗試表現出禪的本質。所謂的禪宗意境的庭院,實際上就是孤獨和寂寥。人們漫步於這樣的庭院之中,自然而言就會被庭院之中的景色吸引,達到心靜如水的境界。

這種境界的最純粹表現便是枯山水藝術。

佛教的傳入和在日本的發展

佛教在東漢明帝永平十年開始傳入中國,在唐朝和宋朝到了發展的鼎盛時期。佛教為何能在中國甚至整個漢文化圈得到長足發展,也是因為它和當時漢文化的倫理觀念和宗教觀念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到了隋唐時期,中國已經出現了密宗、天台、淨土、禪宗等等幾大宗派,各自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隨即,佛教文化隨著中國和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而慢慢傳到了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佛教大約是在公元522年左右,在蘇我氏的堅持之下,才得以傳入日本。蘇我稻目對佛教文化極為推崇,他在為自己修建宅院之時,放棄了日本傳統的建築風格,而是修建了寺廟。

他的兒子蘇我馬子建造了非常有名的飛鳥寺。到了聖德太子時期,佛教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開始被日本百姓廣泛認可。

在我國的唐朝時期,日本一共派遣遣唐使十八次,其中一位遣唐使道昭就是唐玄奘的**之一,他在回國之後潛心研究佛學,也開始嘗試將這種思想理念表現在寺院的建造之上。9世紀初,兩位著名的日本高僧最澄大師與空海大師從中國學成歸來,在日本本土開創了日本的天台宗和真言宗,深深影響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弘法大師作為真言宗的傳人,踏遍千山萬水,只是想為真言宗金剛峰寺尋找道一處風水寶地。

日本的寺院和中國的寺院一般,都會選擇在深山幽谷之地,因為這樣才能好做到與世隔絕,更能體會出自然的哲學。

藤原時代,日本出現了一本造園巨著《作庭記》,在這本書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諸多中國元素,說明作者深受中國造園藝術的影響。淨土宗在日本漸漸流行,淨土式庭院開始出現。日本的淨土式庭院也吸收了諸多中國庭院的因素,比如在庭院之中種植荷花,設定花園。

這種庭院設計理念在我國的諸多古代園林之中有所體現,比如蘇州園林的花園,就是以池子為中心,搭配上假山、樹木、小島和橋梁等等,塑造出一種極樂淨土的美感。淨土式園林更為當時的文人所接受,是他們對「淨土思想」的最好權勢。

4樓:師姐在此

日本古代文化取得的進步與發展,多依賴於對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攝取與消化。其中影響最深的是中國式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的傳播促進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與藝術審美的發展。

與日本駐華大使陳永華合影

作為佛教文化的偉大倡導者、支持者的聖德太子(574—622)在其攝政期間,發出興隆佛教的詔書,修建法隆寺以研究佛學,營造四天王寺詣開展各種慈善事業。並在604年,欽定《十七條憲法》,其第二條就明文規定「篤敬三寶」。聖德太子還身體力行親自書寫《法華義疏》草稿,成為日本最早的名人墨跡。

同友人鄒濤一塊

佛教寺院,它不僅僅是作為守護佛界、鎮護國家的作用,同時也肩負著政治外交的中樞和接受外來先進文化的使命。在奈良建立的法隆寺,以東院伽藍和法隆寺一起形成了以飛鳥文化為中心的斑鳩宮,供奉著與聖德太子等身的本尊救世觀音像最負盛名,人們由此寄託對太子篤信的佛教精神的深切緬懷和崇高的敬意。

另外,法隆寺大寶藏殿所藏的寶物最值得誇耀,即「法隆寺獻納寶物」,現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寶物館分管。法隆寺有許多與書法相關的資料。著名的墨跡有《法隆寺獻物帳》,金文銘文有《法隆寺金堂釋迦像光背銘》《法隆寺金堂四天王像廣目天光背銘》《法隆寺金堂四天王像多聞天光背銘》《法隆寺金堂藥師像光背銘》《法隆寺藏僧德聰等造像記銅板銘》《法隆寺戊子釋迦小像光背銘》等,這些銘文與中國北魏書風相類似,堪稱日本金石銘文的寶庫。

韓天雍 大篆斗方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23年

韓天雍 大篆斗方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23年

天平十五年(743),聖武天皇「盡國銅以鑄象,削大山以構金堂」。決意在奈良興建東大寺,築金堂(大佛殿)以安置盧舍那大佛。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寄託大佛與宇宙中心融為一體,構築理想的佛教國家精神。

東大寺的大伽藍和盧舍那大佛,成為平城京最大的寺院,與當時的法華堂(三月堂)、轉害門、正倉院寶庫一併構成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群。天平時代的雕刻寶庫,堂內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氛圍,徹底地釋放出古典的靜謐之美和詮發布天平時**實性雕刻的真髓。

日本天平勝寶八年(756)五月二十日,聖武天皇御崩,在其「七七祭」的六月二十一日,光明皇后將其遺愛品獻納給東大寺盧舍那佛,以求冥福,國泰民安。這些獻納品做成目錄五卷,書有《東大寺獻物帳》的題簽。《國家獻物帳》即是其一。

在《國家獻物帳》裡邊,有光明皇后書寫的《樂毅論》《杜家立成雜書要略》各一捲,王羲之書法二十卷。文書中押有489顆「天皇御璽」。據說現存的《喪亂帖》(日本宮內廳藏)及《孔侍中帖》(日本前田育德會藏)可能就是嵯峨天皇時期佚出東大寺正倉院二十卷中的斷簡(雙鉤填墨本)。

題箋上署有《大小王真跡帳》一捲文物,根據《唐大和上東征傳》載,即是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時帶去的。

中國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唐朝文化對日本有哪些影響?

通過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在政治 經濟 軍事 文化 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 大化改新 這次改革,在中國長期留學的高向玄理和僧曼起了很大作用。他們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從 到地方的官制 參照隋唐律令,制定了 大寶律令 公元709年,日本遷都平城...

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有哪些?

在5世紀初,大和國統一日本後,不僅吸取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開始吸取中國的政治制度,特別在推古朝改革程序中 554 628 以聖德太子 574 662 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國經典,博採從中國和朝鮮傳入的各種先進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聖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條憲法更是兼取中國法 儒 墨及佛家等思想,結合日本...

西方文化對日本影響,東西方文化對日本影響

日本早起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在管理思想中儒家思想色彩濃厚,直至西方列強入侵時期,日本看到了西方大國的管理優勢,從而引進他們的技術 人才和管理思想,成為亞洲第乙個發達工業化國家。而二戰後,經濟坍塌,短暫的頹廢過後,日本管理思想再度前進,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產生了終身僱傭制 年功序列制 企業工會等一系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