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攝影(或者街頭攝影 紀實攝影)怎麼拍才能不被人罵

2021-08-17 10:42:31 字數 4965 閱讀 4626

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很多人會在回答類似問題的時候,粘帖布列松時代的經驗,而個人認為那些早已不足取了。

主要原因是時代不同!作為有社會屬性的人類,對他人鏡頭的新鮮感、排斥度,被越來越激烈的辯論,甚至上公升到了倫理、道德甚至法律的高度。這是布列松時代所沒有的,至少在程度上是天壤之別的。

歡迎鏡頭的群體越來越少,呈地域性分布。個人感覺,社會綜合發展越落後的地方的人群,對鏡頭的排斥度要低一些,人們對自我和隱私的重視程度反而要低。比如南亞、非洲、南美以及一些老少邊窮地區。

這也就是為什麼,所謂的人文紀實片庫里,越來越多地充斥著貧、弱、飢、寒、醜、怪、囧的**;充斥著扭捏作態的「人文關懷」文字說明的**;充斥著背影、側面的**;充斥著漓江漁火、壩上奔馬、紅土地老漢、煙餅牧牛、東南亞預設劇情導演「大片」等等諸如此類過多人為介入的**。

前輩們偉大的「預先構圖然後捕捉有人經過時絕妙瞬間」的經典,也被現代攝者玩成了套路,氾濫成災。

如果乙個人文攝者的**絕大部分屬於以上這些,不管承認不承認,這多少有點不健康。

這不是批評,也不是說技術不到家。而是社會變了、時代變了、人類這個族群的觀念變了。這漸漸成了街頭、人文和紀實攝影的先天缺陷。

如果要問「怎麼辦?」,其實是因人而異的事,同樣的物件,對不同的攝者採取的態度截然不同。

千言萬語都沒用,就是兩個詞:友善和道德。換位思考,對方看著你舒服,而不是第一反應懷疑你的動機。

這不是說,你要如何如何做。而是個人的品行修為到了之後的自然流露:讓對方看著舒服。

古話說「為文如為人」、立言先立人

為攝,亦如此。

最後給你乙個忠告,街頭攝影是孤獨的,最好乙個人慢慢地把玩。

2樓:泉城五月

大陸只有三種紀實,新聞紀實,人文紀實,文盲紀實。

如果你沒文化,不懂人家在幹嘛,不想理解拍攝物件的前世今生,你就別說自己想玩人文。

人文只有28 35 50這三個焦段。拿著長焦街上**的,那不是人文,充其量是街頭攝影,或是耍流氓。

3樓:匿名使用者

用長焦,遠一點,調好焦距,對準方向抓拍

請點採納謝謝

街頭攝影小技巧有哪些?

4樓:拾光基地

街頭攝影並不如一般人印象中那樣「好拍得不得了,街頭**不過就是隨便拍拍而已。」只要接觸過街頭速寫得朋友都知道,要在不安排、不造假地情況下完成一張完整的作品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有人在試過後曾灰心地說街頭速寫的「成功率」好低。沒錯!

街頭速寫的「成功率」是比其它風格的攝影作品低,但它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寫實的題材往往比風花雪月的東西更有流傳的意義。街頭速寫在拍攝過程中帶給我們的樂趣和成就感,也一點不比其它型別的攝影來得低。

自然化的街頭速寫就拍攝題材觀察,街頭速寫的作品不是「碰到的」就是「等來的」。以「自然化」為經,「決定性瞬間」為緯,該是街頭速寫的最佳詮釋。自然化就是真,拒絕人為的安排,不為畫意派的形式所限制。

一般來說,寫實注意攝影大都有一下幾點要素: 1.自然的接觸與取景。

2.自然的光源。只要不是拍攝者所打的光,原場景是什麼光就是自然光。

3> 自然的場景與環境描寫。 3.自然的人物表情,動作與造型。

4.自然的創作意念與技巧。 何謂決定性瞬間 「內涵」是街頭攝影的本質,「構圖」是其形式包裝,內涵與形式的融合就是決定性瞬間。

布列松強調的決定性瞬間,是指形式與內涵的融合達到情緒最高亢的那一瞬間。(雖然街頭攝影的風格不止這麼一種,但決定性瞬間仍然是街頭攝影的主流。)街頭速寫的構圖觀 那麼街頭攝影該如何構圖呢?

現**實**的構圖必須與內涵相結合,我們不要求如畫意派那麼整潔,亂一點沒有關係,只要那亂能夠幫助主題說出故事,那就沒問題。這可能就是攝影與繪畫最大的不同點。攝影有兩種特性,紀實性與即時性。

若我們拍攝時仍抱著模仿傳統繪畫風格的構圖及想法,而放棄攝影特色的話,那還不如去畫畫更直接。 上傳了這個**: 街頭攝影的拍攝主體 前面說過街頭攝影的**不是碰到的就是等來的,以自然化為經、決定性瞬間為緯,所以街頭攝影作品顯然是由「突發的」及「可遇見」的兩種狀況所構成,所以我們可以運用抓拍(snapshot),**,預想(pre-vision)及等待技巧來完成作品(「溝通」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技巧,但並不適用於街頭的即時拍攝反而是對報道攝影非常重要)。

街頭攝影主要就是拍攝「人」這個動態主體,我們有兩種方法: 1.主動接近主體,以主體為主題來構圖(搶拍及**)。

2.先構圖,再等待主體走入我們為它預留的位置(預想及等待)。 所以我將街頭攝影題材的**分成三種:

1.我們像打獵般的主動出擊。 2.

運氣好碰到了。 3.等來的。

雖說街頭攝影不是碰到就是等來的,但其實不像想象中的簡單,這需要更高的拍攝技巧及個人修為,對器材的掌握也需極為熟悉才辦得到。某街頭攝影大師曾謙虛的說它的作品是「上帝的禮物」,但是他的成功並非偶然,如果技巧不夠,自身涵養不足,就算是快門機會來了,也還是一籌莫展。 af的限制 我們面對「快門機會」要如何快速的取景構圖?

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將人這個主體化為主題,這個有賴於個人修為。這裡僅就相機的操作技巧論述「再快的自動對焦,也比不過免對焦,再快的自動測光,也比不過免測光。」 就現有的器材來看,這句話對於街頭攝影絕對是至理名言,就像「暗部繫於**,亮部繫於顯影」之於黑白攝影一樣重要。

電子相機快是已經很快了,但是真正需要的時候,它卻還是不夠快。怎麼說呢?以佳能而言,佳能的相機焦點真是多,佳能弄這麼多焦點出來還不是為了用家不被少數幾個對焦點限制了構圖,希望能夠做到處處都是對焦點,讓用家能夠構圖更靈活、對焦更迅速。

他們的目標是希望能夠達到處處對焦點的免對焦點的境界,弄半天,他們也只是朝著免對焦點的方向在努力。但經驗夠的用家都明白,自動對焦點要走到處處對焦點的免對焦點的境界還來日方長。自動對焦的動作方式是先選擇對焦點,再鎖定被攝體後才能釋放快門。

這兩個動作對街頭速寫來說是浪費時間,況且,自動對焦對突然由 旁邊切進的物體仍然無法反應迅速。 再者,**(不看取景窗構圖)更是af的死穴,我們不看取景窗拍攝要如何選擇對焦點? 這幾個原因都將使自動對焦相機錯過不少的快門機會。

「難不成機械相機在街頭速寫上的操作速度會比自動相機快?」,沒錯,只要了解景深觀念,機械相機的操作速度比自動相機迅速多了。 景深的觀念 說到「免對焦」,就必須先有「景深」的概念。

雖然鏡頭一次只能清晰對焦於乙個特定物距,在那個物距前後都不可能呈現清晰的影像,但是人眼的「解像力」有限,我們並無法分辨乙個極小的點或圓,這個極限就是「允許模糊圈」。所謂的「景深」就是指在這乙個銳利對焦的物距前後的一段可以被接受的清晰成像範圍。景深範圍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深;物距(對焦距離)越長,景深越深;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基於這個原因,50mm以下的鏡頭就成為街頭速寫的最愛。廣角鏡頭的感染力與良好的環境說明力,也是廣角鏡頭受到街頭重用的原因。

免對焦 如何做到免對焦呢?首先就是不要想對焦,利用鏡頭上的景深尺標設定一段景深範圍拍攝或以超焦距離拍攝。否則我們使用機械相機卻老想著對焦,動作絕對會比自動相機慢。

所謂的「免對焦」正是景深觀念運用的極致,這裡不提繁複的景深計算式,只談景深標尺的運用。 在機械相機的鏡頭上有三排數字,以 leica m 35mm / f2 為例,最前面的光圈調整環就不多解釋了;中間的是對焦環,上面的數字是物距(對焦距離);最底下那排即是景深尺標,景深尺標上的數字是左右對稱的,上面的標線對應的物距(對焦環)正是使用光圈的景深範圍。 要使用「超焦距」,只要將∞ 對到景深尺標上我們所使用的光圈數字上就是了。

假使我們使用的光圈是f8,您只要將∞ 的中心對在「8」的景深尺標上,就可以超焦距拍攝。此時超焦距就是**對應的5m處,意即2.5m一直到∞ 都在景深範圍內。

換句話說,在這段景深範圍內都免對焦。 使用35mm的鏡頭時,許多時候2.5m開始的清晰範圍對於snapshot而言是不夠用的,此時我們要善用景深表以獲得較貼近被攝主題的景深範圍,仍以m 35mm / f2舉例如下:

轉動對焦環,將距離上的數字(沒數字也沒關係)對在 o標記上,此時景深尺標(兩邊)數字所對應的距離就是景深範圍。如我們將對焦距離設在3m處,使用光圈為f8,此時景深範圍約在1.6m-9m間,在這個範圍內您都免對焦,很方便。

我們只要撥弄鏡頭上的光圈環、對焦環再配合景深尺標,就可顯示出使用光圈、物距與景深變化的關係,輕鬆的做到「免對焦」。 免測光與ae的限制 一般剛接觸到攝影的朋友比較無法理解所謂「再快的自動測光也比不上免測光」這句話的含義,那時因為這些朋友被手上的自動相機繁雜沒有必要的數字給搞糊塗了(電子相機不這麼做看起來就不專業了,本人挺懂得營銷的)。事實上我們需要這麼精密的「刻度」嗎?

我們需要一些說不大清楚的測光模式嗎?不需要,只要你試過就知道不需要。況且環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或許有一天測光錶能做到會思考,但決不是現在,所以我們還是應該保持清醒,不要忘記測光表只是提供資料而已,最後的判斷還是留給我們自己做比較恰當。

言歸正傳,「免測光」還是得先測光的(如果對晴空**法有信心的話可免了),我們可先在環境中找個中間調的物體:如樹葉、草地、不反光的灰牆等等先測光,若拍攝環境中找不到中間調得物體時,我們可以自己的手掌測光後,再加一級**量就可以開始搶拍了。當然,環境並非一成不變的,有光影還有不同的光源。

聽起來很複雜,但實際上沒想象中的難,更何況黑白負片的大寬容度 ,想失誤還真不容易。試試拿著機械相機四處測光看看,你會發覺很多場景都有類似的**值,拍了一陣子對**也會有一點概念。怎樣的光影會差幾級?

該做何種**判斷?慢慢的就會成為反射動作了,就算是遇到複雜的光線條件也幾乎可以判斷得比測光表準確恰當,這就是為何機械相機會使人聰明的緣故。 自動相機就不容易幫助我們進化,當我們在迅速操作自動相機的時候,取景器上的數字是無法幫助我們迅速判斷光影差異的。

自動相機光圈快門的數字組合太多了,有時光圈快門數字的花哨變化,事實上只是相同**量的不同組合罷了,更何況反射式測光表測的是反射光,面對不同反射率的物體它仍是一籌莫展,就連nikon f5的3d rgb也無法標準判斷所有環境的**值,而且還要因主體的位置改變測光點,否則很難得到適當的**。因為測光是由相機在測,而不是人在測,這些都拖慢了**的速度。 上面的文字幾乎都是在說「再快的自動對焦也比不過免對焦;再快的自動測光也比不過免測光」,感覺起來好像少了些東西,是什麼東西呢?

就是「人」這個主體,人是有感覺的動物,我們拍攝「人」這個主體時必須與他一同感覺,如果我們只注重技術養成的話,是無法將人這個「主體」化為「主題」的。我們應該由尊重被攝者做起,不能因為要完成自己的小作而去干擾到別人的生活

攝影什麼是街頭攝影,攝影分為幾類

攝影師揹著相機留連抄在大街小 bai巷,捕捉一幅一幅迎面而du來的行 人肖像zhi,悲傷 驚訝 冷漠 喜悅 dao哀愁 種種形態在沉默而充滿張力的鏡頭下定格 凝固,剎那的生命變成鮮活城市的一頁歷史,收入攝影集,彷彿化成標本的蝴蝶,在或近或遠的後人關注的目光中復活,重新翩躚,喚起往日的記憶。攝影分為幾...

畫意攝影的特點是什麼,畫意攝影與紀實攝影的異同

畫意攝影流派產生於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20 30年代早期終止。畫意派 主張攝影師表內現自己的個性和才華,不依附傳統容模式。強調畫面中影調 線條 平衡等美學元素的重要性超過 的現實意義。當時,畫意派很少採用類似拼貼 疊合等方式產生類似繪畫的效果,而是通過直接的拍攝和採用特殊工藝的製作。如果說在...

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的區別是什麼

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的不同點 1 新聞攝影講求新聞性 時效性,反映的事 實必須具有新聞價值,並能以最快的速度和受眾見面,紀實攝影則不講究 2 紀實攝影針對某一文化 人物 群體 事件進行長期深入的文獻性研究,多數必須附帶相應的文字說明。紀實攝影具有社會性 史料性 文化性和系統性 新聞攝影一般短小精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