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傳書這一典故源於那一位名人,鴻雁傳書這一典故源於那一位名人

2021-08-14 19:22:28 字數 1920 閱讀 4721

1樓:漠人

鴻雁傳書

拼音:hong yan chuan shu

解釋: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訊。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

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

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典故:2023年前,我們祖先就開始馴養信鴿。在西夏與北宋的戰爭中,西夏軍隊利用信鴿做軍事通訊。

南宋初,大將曲端的軍隊中也使用信鴿傳達訊息召集軍隊。古代稱信鴿為「飛奴」。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所圍時,就是以信鴿傳書,引來援兵脫險的。

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鴿子來與皇家傳送資訊。清乾隆年間,我國廣東佛山地區每年5、6月份舉行放鴿會,每年都有幾千隻參加,賽距約400華里。當時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類似的賽鴿會。

國外利用信鴿傳遞訊息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西元前530年,當時利用信鴿傳送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績。

鴻雁是書信的代稱,有時亦代稱郵遞員。何以「鴻雁」代稱書信和郵遞員?溯其源,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

單于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這就是「鴻雁傳書」的傳說 .

另一種更為人所知所喜歡的是民間流傳的故事: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王寶釧苦守寒窯十數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聞空中鴻雁連聲呼喚,遂請求代為傳書於平貴夫郎,然一時難尋筆墨,情急之下,撕下羅裙,咬破指尖,寫下血淚書信,傾訴對愛情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心情。

前者是對國的忠心,後者是對感情的忠貞,這兩種故事的流傳,讓「鴻雁」成為古代通訊的使者,也讓這兩個故事本身成為一段千古佳話。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鴻雁」之前,還有 「青鳥傳書」的故事,這是上古神話留給我們的想象。

2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鴻雁傳書」的「來龍」即傳說有著兩個版本,乙個是「男人版」: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範,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

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匈和好,結為姻親。漢朝使節來匈,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

「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乙隻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乙個大澤中。」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蘇武因此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氣節的外交官,而「鴻雁傳書」一時亦被傳為美談,這只虛擬的大雁就從此成為了中國郵政翩翩展翅的象徵的雛形。

有關「鴻雁傳書」,民間還流傳著另乙個淒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寶釧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聽到空中有鴻雁的叫聲,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

動情之中,她請求鴻雁代為傳書給遠征在外的薛平貴,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去尋筆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羅裙,咬破指尖,用鮮血寫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團圓的家書,讓鴻雁捎去。

鴻雁傳書指的是什麼資訊傳遞工具

古時的人經常將信件綁在大雁上,由大雁將信件傳遞給人們。所以,鴻雁傳書所指的傳遞工具就是大雁。關於 鴻雁傳書 的 來龍 即傳說有著兩個版本,乙個是 男人版 出自 漢書 蘇武傳 中 蘇武牧羊 的故事。有關 鴻雁傳書 民間還流傳著另乙個淒美的 女人版 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十年矢志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