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鄭和下西洋這個歷史故事,你想到了哪些成語

2021-08-05 23:38:40 字數 2139 閱讀 2983

1樓:奔跑的窩牛的家

有鄭和下西洋這個歷史故事,聯想到的成語有:

1、乘風破浪

【成語】 乘風破浪

【全拼】: chéng fēng pò làng

【釋義】: 船隻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例子】: 輪船在~,汽車在駛過原野。(茅盾《子夜》五)

2、互通有無

【成語】 互通有無

【全拼】: hù tōng yǒu wú

【釋義】: 通:往來。拿出自己多餘的東西給對方主,與之進行交換,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3、浩浩蕩蕩

【成語】 浩浩蕩蕩

【全拼】: hào hào dàng dàng

【釋義】: 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聲勢浩大。

【例子】: 一時只見寧府大殯~,壓地銀山一般從北而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

4、遠涉重洋

【成語】 遠涉重洋

【全拼】: yuǎn shè chóng yáng

【釋義】: 重洋:遼闊無邊的海洋。遠遠地渡過海洋。

【出處】: 他早年遠涉重洋,歷盡艱辛才創下這番基業。

5、史無前例

【成語】 史無前例

【全拼】: shǐ wú qián lì

【釋義】: 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

2樓:

令如出山 振臂一呼 浩浩蕩蕩 驚濤駭浪 水土不服 講和通好 觀風問俗 奇珍異寶 互通有無 五洲四海 心悅誠服

3樓:馬曉寧

聲名遠播,互通有無,樂善好施,源遠流長、以和為貴,四海一家,天下為公,宣揚國威,向外示富

4樓:天要瘋狂了

後悔莫及。

半途而廢。

浩浩蕩蕩。

命中註定。

5樓:匿名使用者

國泰民安,國富民強,友好往來,和平交往,

6樓:

笨蛋,呆子!連這都不知道!

7樓:劉贊午

的是v的放鬆放鬆放鬆飛

關於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的四字成語

8樓:趙小益

揚我國威、結交遠邦

、濟世安邦、互通有無、堅持不懈、勇於探索、七下西洋、回乘風破浪、史無答前例、浩浩蕩蕩、勞民傷財、聰明機智、鎮定自若、 令出如山、振臂一呼、驚濤駭浪、水土不服、講和通好、觀風問俗、奇珍異寶、互通有無、五洲四海、心悅誠服

滿意,請採納!

9樓:青鶯月琴

遠涉重洋 - 漂洋過海 - 名揚四海

10樓:劍王牙

乘風破復浪chéng 制fēng pò làng[釋義] 乘:趁著bai。趁著順風;du破浪前進。比喻志向zhi遠大;氣魄

dao雄偉;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多含施展遠大抱負之意。也作“乘長風破萬里浪”、“長風破浪”。

[語出] 宋·李洪《偶作》:“乘風破浪非吾是;暫借僧窗永日眠。”

[正音] 乘;不能讀作“chènɡ”。

[辨形] 乘;不能寫作“剩”。

[近義] 披荊斬棘 高歌猛進

[反義] 裹足不前 垂頭喪氣

[用法] 含褒義。現多指在好的條件下或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前進。有時也形容事業迅速發展。一般作謂語。

鄭和遠航的課文的成語用這些成語串出來,講述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11樓:過來真的不打你

令出如山 lìng chū rú shān 【解釋】令、振臂一呼、五洲四海、歷盡艱辛、絡繹於途、漂洋過海、振臂一呼、水土不服:令出如山、心悅誠服、互通有無、互通有無、漂洋過海、絡繹於途、史無前例。 令出如山 lìng chū rú shān 【解釋】令、心悅誠服;片段答案、加強合作:

命令、奇珍異寶、加強合作。命令一鄭和\、觀風問俗、講和通好、驚濤駭浪、水土不服、講和通好、五洲四海、浩浩蕩蕩、奇珍異寶、史無前例答案、觀風問俗、互通有無、互通有無、驚濤駭浪、浩浩蕩蕩:令出如山;成語\、歷盡艱辛:命令

12樓:瑩

快快快坎坎坷坷坎坎坷坷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航海史上半年的壯舉。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即 宣揚國威 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 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這三個方面的分量依次降低。受目的的制約,鄭和航海具有歷史侷限,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海外 它採取的不計經濟效益的政策,給明朝 造成了巨大...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作用和歷史侷限

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航海史上半年的壯舉。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即 宣揚國威 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 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這三個方面的分量依次降低。受目的的制約,鄭和航海具有歷史侷限,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海外 它採取的不計經濟效益的政策,給明朝 造成了巨大...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有哪些歷史意義

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絡。國前海軍軍官 海洋歷史學家孟席斯出版了 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 認為鄭和船隊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大洋洲等地。證據出自於明永樂十六年 1418年 名稱為 天下全輿總圖 反映了天下諸番向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進貢的場景。地圖左上角有注文寫道 凡未加紅圈者皆原圖所未命名者 即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