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讓人感動的友情故事

2021-07-31 10:47:24 字數 1726 閱讀 2397

1樓:緋攻

在歷史上比較讓人感動的友情故事就是三國志當中周瑜跟孫策的故事,如果你去了解的話,你會發現周瑜之所以能夠帶領,如果取得勝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孫策當初的信任,他們兩個是非常好的朋友,為了孫策能夠放下當初的事業,回到江東跟自己一起創業,終於不惜遠千里之外去找孫策。

2樓:匿名使用者

我當時聽過一個特別讓我感動的友情故事,就是鍾子期和俞伯牙,當然也都知道高山流水,知音難求,這是形容鍾子期和俞伯牙的,當時鍾子期去世了之後,俞伯牙就再也沒有去彈過琴了,因為在他看來世界上就沒有再像鍾子期一樣的人懂他了。

3樓:段幹聽蓮

高山流水,這是我最感動的,也是最羨慕的友誼,這背後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的琴藝為一絕,有一日,他坐在高山上彈奏,路過的樵夫鍾子期駐足傾聽,鍾子期說道"琴聲慷慨激昂,先生志在高山,琴聲清澈婉轉,先生志在流水”伯牙萬分驚訝,自此,二人成為好友,也就成就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談。

4樓:猴21944著韻

其實在歷史上還是有著非常多的讓人感動的友情故事的,就比如說列寧和片山潛,他們之間就是有著一種國際間的無產階級的友誼,並且片山潛在之前作為日本工人代表,認識了列寧,但是在之後,片山潛又能夠去響應到列寧的一些請求,到了莫斯科阻止日本帝國主義干涉革命,列寧在逝世以後,片山潛也為他守靈,而片山潛逝世後,又要求葬在列寧的墓地旁邊。

5樓:弘水山

歷史上最讓我感動的友情故事可能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了,因為大家也都知道,馬克思在創造馬克思理論的期間,其實並不是有錢,而恩格斯他一直去資助馬克思並且有時候也會跟馬克思討論一些問題,相當於恩格斯,他這一生就只供養了馬克思一個人,在馬克思去世之後還把他的著作都整理起來,我真的是特別羨慕這種友誼的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管鮑之交,恐怕是歷史上最被人熟知的友情故事了。管仲與鮑叔牙是春秋時期齊國人,從認識到共事,一開始的關係也跟我們現在很多人相似。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家非常貧窮,但是鮑叔牙願意拿出一些更多的錢財來幫助這個事業的發展。

而且管仲經常搞砸事情,但是鮑叔牙從來沒有責怪過他,反而是幫他解決這些事情。鮑叔牙認為管仲是有才能的,而且很多次都願意來幫助管仲。

7樓:小月有愛

其實我覺得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一些友情還是讓人感動的,因為在馬克思給恩格斯寫信的時候,每一篇的最終都是想要去借錢,而恩格斯每次也照付,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恩格斯一生供養了馬克思,並且在馬克思死之後,恩格斯還在拼盡全力的吹捧他的名氣,整理他的著作,這種友情真的是非常的讓人感動。

8樓:以心

比較讓我感動的是伯牙與子期的故事,他們兩個人真的就是相見恨晚的知音,一個人彈曲,另外一個人就能看到他所彈的曲當中的美景,不管是秀麗的美景還是壯闊的美景,都可以用心感受到。所以在那個可以感受到的人去世的時候談親的人也就把自己的錢給砸了,因為這個世界上再無他的知己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羊角哀捨命全交的故事,馮夢龍《喻世明言》中有描述,可以查閱。簡介:羊角哀,春秋時燕人,生卒年不詳。

與左伯桃為友,聞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值雨雪糧少,伯桃遂並衣食與哀,入樹中死,哀獨行仕楚,顯名當世,啟樹發伯桃屍改葬之,後亦自殺。

此外,劉關張三人的友情也是流傳千年,演義裡描述更為精彩。

嵇康、山濤雖有“絕交書”事件,但山濤依然將嵇紹撫養長大,安排出仕,也算是摯友。對了,向秀也為嵇康寫了《思舊賦》。

近代魯迅與柔石的友情,也很深沉。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錯過」的故事,歷史上有哪些錯失良機的著名例子

敦克爾克大撤退,四十萬英法聯軍被擠在敦克爾克,西面的英吉利海峽是唯一的希望。希特拉命令德軍停止進攻。如果這一戰進攻了,曾經的歷史說不定就被改寫了。兩廣事變的時候,廣東軍閥陳濟棠打算舉兵反蔣。起事之前找算卦的算了一卦,卦雲 機不可失 於是陳欣然起兵,幾天之後 空軍叛變投蔣。真是錯失良機。蘇軾的一生都充...

歷史上有哪些讓人痛恨的母親

古話說 最毒婦人心 歷史上令人痛恨的母親大多數都是那些利慾薰心的女人。首先,第乙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還是貴妃的時候,就深得皇帝李治的喜愛,可以說她的到的寵愛是從前朝延伸至今,但是武則天作為乙個野心很大的女人,她不甘於知識乙個貴妃,因為當時的王皇后還在她之上,所以,她無論什麼時候都收...

歷史上有哪些居安思危的名人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是石痴

在選國歌的時候有人說義勇軍進行曲不行,因為中華民族以經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但是 說,我們應該居安思危,所以才選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回答者 xxjspring101 經理 四級 7 5 18 01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989 1052 即太宗端拱二年 989年 卒於皇佑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