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2021-07-16 13:46:09 字數 1155 閱讀 7105

1樓:愛笑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呀是沒有感知力的(對什麼都麻木不仁),它高高在上,不過是把這世間的萬事萬物當作螻蟻罷了。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裡的聖人,不是那些無所不知 ,無所不能的人。文中的聖人指是“王",即統治階級。

在《道德經》中“王,邦、國"等字出現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因此,我才認為應當把“聖人"解讀為“王“。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句話的重點在“不屈"一詞,一直以來“屈“都被解釋為“枯竭“,但我認為最正確的解釋應該是"虧“,繁寫體的“虧"。

虧,氣不足為虧。與月亮盈虧之意同。不虧:

圓滿,充實。

天地之間,不正像一個大風箱嗎?你感覺它是虛無的,但實際上卻是圓滿充實的,不去拉動風箱則罷,只要去拉動風杆不管進出,就都能感覺這種“虛中有實"的存在。

聖人。我在前面說過,文中的"聖人"應該解讀為“王",修行者認為能主宰自已的"王",只能是自已的意識,即修行者的元神。除此之外所有可能影響到自已的色、聲、意、觸等感覺都是“芻狗",都應該對其"不仁“。

橐龠。人的橐龠即肺,意指呼吸。普通人最能體會到修行者行為的就是呼吸,因為呼吸是人的本能反應,沒有人會時刻注意呼吸,所以人人都能做到"忘息”。

如果一個人能把所有影響、或者干擾自已的因素像呼吸一樣忘掉,那麼他就可以說是一個有道行的修行者了。修行者對"芻狗”不是摒棄,也不是“不仁"而是“忘“。忘形,忘情,忘神,只有忘記一切才能入靜(入定),才能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道"。

才能體會“虛而不屈“。怎麼去實行這目標呢?答案就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不偏不倚為"中”,即自已的真意。“守中“即守住自已的真意。借用《岳陽樓記》文中之語喻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是也。

這句的含義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意思差不多。

2樓:彩彩說社會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都有自己的規律,一切隨其自然發展就好,不要進行人為的干預,要選擇“無為”的態度面對生活。

3樓:小蘇快評熱點事件

“天地”就是我們所見的最大世界概念,可以說是宇宙,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講,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這個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所有事物按照規律運轉時,他們本身是沒有仁義道德的,不管是多麼厲害的事物,在規律面前都不過像草紮成的狗那樣無足輕重。

老子《道德經》誰講得最好哪個版本的《道德經》譯註比較好?

老子道德經 誰解釋得最好?紫俠狼,90後,他的酷說 老子 堪稱最好的解讀,強烈五星推薦,目前處於 狀態。90後酷說老子。他的解讀不僅融合了佛學 儒學 教,而且還包含了西方哲學 心理學 生物學 物理學。通過有趣的故事穿插敘述,中西印證,語言詼諧幽默,既系統又科學。讓人不得不拜服,別人不清楚,反正我讀的...

感恩的道德經,老子的《道德經》是不是也有宗教思想

首先 道德經講的是修己修道,最高理想是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所以扯不到感恩這種情感 受佛教三皈五戒後就不能學習易理 風水 算命,也不能看其它宗教的書籍 如 道德經 聖經 了嗎?記住佛給我們留下的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阿彌陀佛 合十 全部都可以看可以學,但...

想知道《道德經》最精準的譯文,我想看老子的《道德經》 請問誰的譯文最好 理解的最深刻 或者哪本書最好

老子曰 道可道,非常道。佛祖曰 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既然這樣,你還要揹他幹什麼?如果你想得道,我倒有一句話對你說,但說了又怕你陷入沉思,以致走火入魔,所以還是不說了!我說得也不是大道,因為道不可道!我想看老子的 道德經 請問誰的譯文最好 理解的最深刻 或者哪本書最好 誠摯推薦台灣bai大學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