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角度解釋“涇渭分明”

2021-07-13 18:15:10 字數 1352 閱讀 7457

1樓:匿名使用者

“涇渭分明” 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陝西而入黃河;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涇渭分明"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

說的是是在涇水、渭水相會合處,清濁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認為是涇水濁而渭水清的。這據考證,唐代詩人杜甫的《秋雨嘆》中:

"濁涇清渭何當分",大概是這則成語的雛形了。那麼,現在還能不能在兩河交匯處見到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觀呢?仍然是可以的。

但是,當我們來到二河匯合的地方,看到的卻是渭水濁於涇水。許多專家親赴實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涇清渭濁的現象。《現代漢語詞典》因此將這一成語解釋為:

"涇河水清,渭河水混,涇河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有人還就此撰文,認為是古人搞錯了,應該是涇清而渭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難道真的是古人錯了嗎?實際上,從流經的地域來看,渭水自甘肅烏鼠山流經陝西入黃,流涇的是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涇水全程流經的是黃土高原,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就河水含沙量而言,應該是涇水大於渭水的。

據統計,目前涇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輸送3.04億噸泥沙,平均含沙量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納入涇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輸送泥沙1.78億噸,平均含沙量26.

8公斤每立方米。從數字上看,還是涇濁渭清,尤其在枯水季節。但到了現代,由於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區人類活動的原因,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也同樣為一個重要問題。

由於渭河流經地區土壤所含礦物成份的原因,當渭河含泥沙量達到每立方米10公斤時,水色便呈赤黃色了。從表面上看,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於涇水了。並不是古人搞錯了,這是後人人為對環境發生的影響,不能不引起重視。

因為這一成語的緣故,每年來涇渭會合處看"涇渭分明"的人不少。現在,當地人已經準備開發這一旅遊資源,利用遊艇,載送遊人到"涇渭分明"去看。

2樓:匿名使用者

涇渭分明這一現象是由季風氣候造成的,涇河也渭河位於溫帶季風季候區,但所處的位置有所不同,當渭河受到季風影響時,降水多,導致水土流失增多,河流呈黃色,而此時涇河此時還沒受季風影響,水呈清,這就造成涇渭分明這一景象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涇渭分明 是兩條河流注入長江 一條河水清澈另外一條渾濁 這樣的地理現象 更壯觀的是 亞馬遜河上的那 一同注入的景象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成語要從古代的角度去看問題。

在古代渭河所流經的地區是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植被覆蓋率高,含沙量少;而涇河流經的地區是黃土高原,含沙量大,兩河交匯處,當然是涇渭分明瞭。

而現代已經不是這樣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涇水清,渭水混, 它們是相交的,自然分明

成語涇渭分明的地理含義,成語 涇渭分明的意思

涇渭分明 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陝西而入黃河 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涇渭分明 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說的是是在涇水 渭水相會合處,清濁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認為是涇水濁而渭水清的。這據考證,唐代詩人杜甫的 ...

黃河與洮河交匯處涇渭分明,為什麼國內大多數河流交匯處皆是「同流合汙」

之所以我國大多數河交匯處都不能夠涇渭分明,也就是所謂的 同流合汙 是由於水體當中含沙量導致的,我們黃河與洮水處就可以涇渭分明,但是在很多的河流交匯處他們都會融合在一起,基本上都非常的渾濁,其實這是有很多原因構成的,今天我就仔細的給大家講一下。大多數河流交匯處皆是同流合汙的現象,是由河流底部的地勢結構...

請從哲學角度解釋個問題,請用哲學角度解釋個問題?

歸去來兮去留隨意 我儘量試著為你解答下吧!哲學中有個詞叫做 矛盾 其中談到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矛盾性,且這種矛盾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給你舉個有明確矛盾性的例子吧!你拿著一把槍,看到一隻老虎已經把一隻鹿撲到在地,你試圖用你的槍去拯救其中一隻相對弱小的動物,及我們的經驗直覺是那隻鹿!這樣你有了兩種可能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