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數學和數學教育是重要的

2021-06-30 13:15:25 字數 5165 閱讀 3534

1樓:匿名使用者

英盛觀察針對數學學科而,其不像文科那樣能夠延伸出許多的感悟,數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其嚴緊性,當然,這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顯得有些枯燥,如何調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接受這門學科並能達到一定的造詣,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我們不可能渴望每名學生都有很深的數學造詣,這是不現實的,但我們一定要想辦法使他們學會在生活當中如何運用,在現實世界如何以一個獨特視角來看待數學,來應用數學。以期以達到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應有快樂。

一、分析學生思維障礙的成因

學習本身是一種認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個體的學習總是要通過已知的內部認知結構。對“從外到內”的輸入資訊進行加工整理,而並且是以一種易於被掌握的形式加以儲存。也就是說學生能從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最有效的舊知識來吸納新知識。

也就是能夠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如此,新舊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發生積極的作用和聯絡。這就導致舊有的知識結構不斷被分化和重新組合,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但是有時候這個過程並非總是能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或不能察覺學生思維的困難之處,而是一味的按教師自己的思路和邏輯進行強行灌輸式的教學,則學生面對自己去解決問題時往往會感受到無所適從;另外一點就是,當新的知識與學生所掌握的原有的知識不相符時,或者是二者之間缺少所共有的結合點時,那麼這些新的知識就會對舊有知識進行排斥,或者是新知識對舊知識進行校正而後學生吸納。

所以說,如果教師的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如果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過程中,其新舊數學知識不能順利“交接”,那麼這時就勢必會造成學生對所學知識認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頗,從而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就會產生思維障礙,影響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

二、對學生加強對現象板塊的學習

近代的自然科學,不只是研究一個個事物,還要研究事物與現象的內在聯絡。所以,對數理化而言,真正學習的物件,正是一個重要的板塊“現象”。物理本身就是現象,愛因期坦曾說:

“廣義的物理學所面臨的教學任務是建立一些關於實際發生的事件和現象的概念,以便在那些為我們的感官所感知的知覺之間建立確立起有規律的聯絡。”建構主義認為,數學首先要對客觀世界做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劃,可是,傳統的教材與教學給這一板塊以非常次要的地位,有時是隻字不提便直接給出公式和定理,以致於有些人說些數理化來便嘆息地說就是些煩人的公式和定理。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我們看不到數理化真正的內容呢?

首先,我們缺乏自然科學的歷史素養,面對自然,我們所看到是人格化的意境而不是科學化的美境,而講究科學則被認為是神經不正常的杞人憂天;其次,採用傳統的注經式的思維方式來對待外來的數理化學科,把注重作者立意輕視作品內容的思維方式遷移為注重公式定理輕視現象事實。

三、教學不能過於注重傳統

我認為我國傳統的數學教育的重大弱點之一就是隻注重數學本身習題的解決,而不注重數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的聯絡,這其中當然也有歷史的原因,其結果就是使得數學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造成隔絕,社會上對數學的作用也不太瞭解,總有一種神密感,大都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而那些對數學有興趣的人則樂此不疲,他們大多不太注重數學在社會中的作用,也就更談不上對社會宣傳數學對社會進步的作用。

近年來,由於社會對升學和普遍重視,特別是升大學的激烈竟爭,而社會和學校都十分重視升學率,教師的待遇也與其所教學科相聯絡,於是乎,老師在社會的壓力下,駕輕就熟的採用應付考試的措施,讓學生大量做題,甚至將題目歸納為各種不同型別的題型,讓學生時行大量的模仿和重複,這種強制的灌輸雖然提高了學生的熟練程度,但***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的負擔加重,學習優秀的學生對學習數學感到厭倦,學習吃力的學生學習數學產生恐懼,以致於學生在學完課程之後,將會遠離數學,社會對數學也越來越不理解,其剩下的似乎只是學生們升學和取得學分的需要,這也說明我們的數學教育存在有明顯的不足。

四、優化創新,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過程並非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如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以及強烈的創新激情。另外,個性在創新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個性特點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創新成就的不同,而創新個性的發揮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內在的心理狀態密切相聯。

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老師是主導,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多與學生溝通,營造出寬鬆、和諧、平等、民主的、心情愉快的學習氛圍,優化他們的創新心理。

創新意識是人在周圍事物的作用下,產生一種要參與其中的強烈情緒衝動。這種情緒的衝動程度貫穿於每一個形為的表現過程當中,衝動的積累和連續性決定著創新行為的質量和成果。而意識則是行為的指南,能力是行為的保證。

人們的創新意識從孩童時代開始發展到做大事,創大業的創新人才,是極為漫長和艱辛的。在這個過程中,擔負中學重要學科的數學老師,要在教學中積極啟動創新思想,通過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推廣探研,通過新知識,引導學生求新探研,通過思維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直覺探研,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引導學生求異,求巧等的途徑,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課的教學都是圍繞這一重點的。為了讓學生明確重難點,老師可以開始上課時,以板書的形式把重難點先寫出來,以便能更引起學生的注意。而講授重點,則是一堂課的高潮部分,老師要通過手勢、聲音、板書的形式的不斷變化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能在大腦中留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觀察其各稜角之間的位置關係。有時,在一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2樓:江蘇知嘛

在實際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一些人認為在中小學時期的數學教育,更多的是承擔起“提高分數”的作用,並不需要太多的數學思想和應用理念,以至於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很多人對數學產生這樣的誤解:數學學習=學習解題=學會考試=提高分數。

分數重要嗎?確實比較重要,對於所有人來說,一個好成績,一個好分數,能幫助大家考上一所名校,為將來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像中考和高考等重要考試甚至成為絕大部分人改變命運的機會。

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教育情況,數學教育很多時候都被困於“題海戰術”之中走不出來,教師和學生在數學課堂裡比拼的是解題數量與方法技巧,以及如何快速提高成績分數。

在這樣唯分數論和機械化教學背景下的數學教育,隨著學生的成長,其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如很多人離開學校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發現解題方法和數量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實際應用,看不到數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就產生一種“數學無用論”的誤解;或是在工作生活中,欠缺理性精神和邏輯思維等綜合能力,感情用事,降低工作效率;更大的危害在於讓很多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慢慢消耗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甚至產生牴觸的逆反心理,這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數學天賦的學生。

如何一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另一邊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對數學的認知,提升數學素養呢?在數學課堂中引入情境教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什麼是情境教學?

一般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或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同時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具體材料,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本質在於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通過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和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探索創新等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從多方位和角度去理解數學與生活工作之間的關係等。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文科或藝術類科目採用情境教學這一方法較多,因為這些科目的特殊效能很好結合實際生活例子,如英語對話或人物描述等,能很好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內容。

因此,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創設情境教學活動,最關鍵一點就是要從數學自身出發,立足於數學,不能脫離數學和實際生活需求。如理性精神是數學最重要的內涵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能更好看清問題,此時通過情境問題的創設,結合實際生活例子,讓我們的學生有機會去親身體驗和實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要想通過情境創設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又不會浪費時間,那麼就必須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事情。

一是立足數學和基於學生實際生活情況

不同區域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肯定會存在差異,即使在同一所學校裡,不同班級的學生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因此,當我們選取生活素材、問題背景、教學工具等,一定要基於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和知識儲備,應儘量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背景,再把這些實際問題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二是創設的問題要有啟發思維的作用

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我們創設問題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掌握好了相關知識能力,更能幫助學生培養和鍛鍊邏輯思維、探索創新等能力。

這就要求創設問題的難度、深度、廣度等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問題不能太難或過於簡單,難度要適中。問題一旦過難,超過學生的認知和知識水平,反而會讓學生因無法順利解決問題產生害怕、失落等負面情緒,造成學生的**性和自主性受到打擊。

同樣,如果創設的問題過於簡單,大部分學生不需要過多思考就可以解決問題,自然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

創設的教學問題最好是大於等於學生的現實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同時設定一定的難度,而這部分難度的解決又可以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來實現,達到理解材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不全知而求全知,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獲得綜合能力發展的機會。

三是準確定位教師的功能和作用

在傳統課堂裡,教師處於核心的地位,知識內容的直接傳播者,而學生幾乎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到了情境教學課堂裡,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成為知識的引導者和啟發者,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搬運工。

如在課堂上,教師給出相應的情境問題之後,應是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把發現知識的權利交還給學生,而不是教師自身丟擲知識結論。

這樣的身份轉變,一開始很多老師並不能很好的駕馭,如怕時間來不及或是擔心學生的能力不足等,就迫不及待的公佈解題方法或答案,失去實際教學意義。因此,在實施情境教學活動過程中,課前教師要努力備好課,做好工作,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做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啟發者。

中小學時期的學生剛好處於一個心理和生理髮育關鍵時期,對周邊事物充滿興趣和期待,但由於自身知識儲備不足和能力欠缺,要想順利解決問題必然存在著一個摸索的過程,甚至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因此,教師要及時注意學生語言和形態的變化,在恰當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引發學生之間的思考和討論,急於求成反而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問題情境教學,並不是簡單的問題設定和解答,必須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它既不是浪費教學時間的課堂引入,更不是流於形式的教學活動,而是可以更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定理,參與知識形成過程,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提高綜合能力,加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對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認知水平,提升數學素養。

物理和數學是什麼樣子的關係

在近代,物理學推動了數學的發展。在解決物理問題的時候,人們必須找數學工具。比如,牛頓在研究萬有引力時,建立微積分。微積分的建立是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的一次飛躍。當然對於大多數學習者來說,數學是物理學的基礎 解決物理問題需要數學的思想及運算。但對於研究者來說,物理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數學只是表達物理原理...

物理學和數學是相通的嗎,物理和數學有關係嗎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首先要熟悉課本,就是書上的一些定理呀,概念之類一定回 要弄懂,不一定要求答你要背下來.然後,就是練習了,多做題,但是不要做難題,從簡單的題目開始.不要忘了要做好錯題總結,就是準備乙個本子,把做錯的題目抄下來,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平時多去看看自己的筆記,你會發現自己的...

數學好,英語好的應選什麼專業英語和數學都很好,應該學什麼專業合適,不考慮計算機

我想應該是理工專業的比較好,英語好可以很好地利用和翻譯外文資料,數學好有利於公式的計算。數學好,英語好的話,其實什麼專業都是適合的,我覺得那就要看你自己比較喜歡那個專業了 根據自己的興趣而定吧 可以考慮計算機或者軟體工程相關專業 選數學專業,我是英語專業,我們的專業和數學基本絕緣,而數學系可以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