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臂怎麼畫

2021-06-10 01:27:44 字數 2056 閱讀 3808

1樓:先森

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力臂,與動力相對應的叫動力臂,與阻力相對應的叫阻力臂。

以蹺蹺板為例,力臂畫法步驟遵循以下幾步:

(1).先抽象出力學模型,找到槓桿的支點,用o表示;

(2).畫出力所在的作用線,圖中f1和f2所示;

(3)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做垂線段,該段距離就是力臂:用大括號把該段距離標出來;

(4)寫出力臂的符號,如l1和l2所示。

擴充套件資料:

力臂的作法

欲作力臂找支點,

再作二力延長線,

經過支點作垂線,

動阻力臂再分辨。

可簡記為:一找點,二劃線,三作垂線段,四標符號。

具體方法:

1、首先在槓桿的示意圖上,確定支點。

2、畫好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畫的時候要用虛線將力的作用線適當延長。

3、在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在垂足處畫出直角,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用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力的作用線重合,讓另一條直角邊通過交點,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作出動力臂和阻力臂。

4、把支點到垂足的距離用大括號括出或帶有箭頭的線段勾出。

2樓:crazy乀丿

首先在槓桿的示意圖上,確定支點。畫好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畫的時候要用虛線將力的作用線適當延長。在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在垂足處畫出直角,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

用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力的作用線重合,讓另一條直角邊通過交點,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作出動力臂和阻力臂。把支點到垂足的距離用大括號括出或帶有箭頭的線段勾出。

擴充套件資料關於力臂的注意點

1、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臂的數學模型就是點到直線的距離。其中“點”為槓桿的支點;“線”是力的作用線,即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千萬不能把力臂理解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2、作用在同一個點上的幾個力,若它們的方向不同,那麼力臂一般不同。

3、若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那麼這個力的力臂就一定為零。

3樓:匿名使用者

力臂畫法步驟遵循以下幾步:

(1)找點:找到槓桿的支點(就是槓桿動的點)。

(2)畫線:畫出力(動力或阻力)所在的直線。

(3)從點到線做垂線段;

(4)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做垂線段,該段距離就是力臂:用大括號把該段距離標出來;

(5)寫出力臂的符號;

具體如圖所示:

4樓:幽遠小徑

先找到支點的位置,再找到力,力所在的那條直線叫力的作用線(作圖時根據需要用虛線向某個方向延長原來力的示意圖),力臂就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就相當於數學上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5樓:

力的作用線的用途,1)可以知道它的運動狀態.比如根據力的作用線在不在重心上,可知物體是做直線運動,還是做曲線運動.2)可以知道物體兩邊是否平衡.

即作用線在重心上兩邊平衡,否則不平衡.3)通過力的作用線兩次平衡,找出物體的重心.比如通過兩次懸掛法找出重心.

6樓:匿名使用者

(1)找點:找到槓桿的支點(就是槓桿動的點)。

(2)畫線:畫出力(動力或阻力)所在的直線。

(3)從點到線做垂線段;

(4)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做垂線段,該段距離就是力臂:用大括號把該段距離標出來;

(5)寫出力臂的符號

7樓:匿名使用者

力臂畫法遵循以下幾步:

(1)找點:找到槓桿的支點(就是槓桿動的點)。

(2)畫線:畫出力(動力或阻力)所在的直線。

(3)從點到線做垂線段;

(4)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做垂線段,該段距離就是力臂:用大括號把該段距離標出來;

(5)寫出力臂的符號;

具體如圖所示:

8樓:d寂寞

先找到支點,再找力的方向過支點做力的方向的垂線

9樓:匿名使用者

嗯粑粑得得得粑粑粑麻麻

怎麼畫初中物理受力分析圖,初中物理受力分析圖

這個嘛,先要分析它受幾個力!要知道靜止和勻速的物體都是受力平專 衡的平衡力的話線畫一屬樣長。力不一定是是物體用動的原因,也不一定會使物體運動。畫就畫在物體的中間的乙個點上。重力是在地球上物體都有的力方向始終向下,摩擦力一般和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支援力和壓力是不同概念,支援力是物體受到的力壓力是物...

初中如何學好物理,怎麼學好初中物理

學好物理的關鍵在於理解。理解公式的 變化及應用很重要。千萬不要死背,你能背也不會用,能理解多少算多少。在理綜裡,物理偏向理,生化則偏向記。二,你要培養你對物理的興趣和提高課後自學能力,後者尤為重要,可能有時候你也不得不承認,你能在課上吸收到的知識並不多,至於原因會有很多,大部分知識都是課後自學來的。...

如何學習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怎麼學

理解和應用。注重物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基礎知識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即基本概念 定義 基本規律 定律 基本方法。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這個概念是怎樣引入的?定義如何?有什麼物理意義?學到什麼程度才能稱為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標準是對每個概念和規律你能出它們 是什麼 怎麼樣 為什麼 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