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的意思,《漁父》這首詩的意思

2021-06-06 00:05:56 字數 3529 閱讀 6805

1樓:殘逝的風信子

原文漁父(fǔ)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lǘ)大夫與?

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ɡǔ)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哺 (bū)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 漁父莞爾⑾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屈原被放逐之後,在湘江一帶遊蕩。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體容貌枯瘦。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

「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會落到這種地步?」 屈原說:

「世上全都骯髒只有我乾淨,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骯髒齷齪,您為什麼不也為攪渾泥水而推波助瀾?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為什麼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為什麼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超出一般與眾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 屈原說:「我聽過這種說法: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澡的人一定要抖淨衣服上的泥灰。

**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汙濁的外物?我寧願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魚鱉的肚子裡,**能讓潔白光明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 漁父微微一笑,敲打著船槳離去,於是唱道:

「滄浪水清啊,可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於是便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這個漁父啊,因為有好多作品都叫漁父,如果要其他的去看看吧

《漁父》這首詩的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向蘆花深處走去,群山掩映著潺潺溪水,在夕陽中顯出明豔的美景。

打魚人家開啟房門出來迎接我的到來,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個不停。

我的頭髮和鬍鬚都已經花白,穿著一件白色的布袍,笑著提著一條紅鯉魚來換鄉村裡的酒喝。

漁人殷勤的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打漁船也歸來了。

3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很白話啊!應該不需要翻譯才是!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1、 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鷺:一種水鳥。

3、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簡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

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

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請解釋一下<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一詩.

4樓:閒擲葡萄

一、《漁歌子 和答弟志和漁父歌》的意思是:垂釣只是一種休閒,微風吹起水面的波紋才是樂趣所在。走在咱家門口種滿松樹的小路上比起攀登更讓**連。

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狂風吹起大浪的時候你就應該回家了。

二、這是唐代張松齡所作,原作是: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

狂風浪起且須還。

5樓:黑不溜秋的豬

這是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他怕弟弟不回家,呼喚他回去所寫的一首詞。

垂釣只是一種休閒,微風吹起水面的波紋才是樂趣所在。

走在咱家門口種滿松樹的小路上比起攀登更讓**連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狂風吹起大浪的時候你就應該回家了。

漁父中屈原和漁父的人物行象是什麼?

6樓:水滴一滴一滴

漁父是乙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屈原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知變通的形象。

文中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畫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聽了屈原的回答,漁父「莞爾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滄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這部分對漁父的描寫十分傳神。屈原不聽他的忠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汙濁,屈原則顯得執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願捨棄生命,也不與汙濁的塵世同流合汙,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7樓:youth小傑

屈原的情況是正心事重重,一邊走一邊口中念念有詞。文中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畫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聽了屈原的回答,漁父「莞爾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滄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這部分對漁父的描寫十分傳神。屈原不聽他的忠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

《漁父》中有關清濁、夢覺的辯論,是中國文學中最經典的表述之一 。這就是以「夢」與「覺」對應,以夢為夢化、為迷醉、為濁、為醉;以覺為醒悟、為生覺、為蘇世、為獨醒,喻指精神的醉和醒悟。這成為了中國文學中清官思想的源頭。

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把自已政治上的不得勢,歸於自已「清」與「醒」。

因為獨」清」,獨「醒」而被流放。屈原在這裡顯然表達出已超出了萬物的思想觀念達到道的境界,採取的是十分明顯的黃老道家入世觀念,矛頭指向的是當下的,現世的,此岸的政治。

8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以簡短而凝練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漁父兩個人物形象。漁父是乙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汙濁,屈原則顯得執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願捨棄生命,也不與汙濁的塵世同流合汙,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9樓:匿名使用者

漁夫,隨波逐流,識時務。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知變通。全在你如何理解

10樓:曾經忘我一世白

漁夫是乙個樂知天命、隨性自適的隱士形象;屈原是一位忠而見黜、歷盡磨難,卻始終堅持理想人格的正直士大夫形象。

有誰知道屈原《漁父》的劇本?急用

全文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4323635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菩薩蠻這首詩的意思,菩薩蠻這首詩的意思

一 請在詞牌後附上原詞第一句,以示區別,不然同一詞牌作品太多,無法作答。二 擴充套件知識 1 舉例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 菩薩蠻 鬱孤台下清江水 2 詞牌簡介 菩薩蠻 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 菩薩鬘 又名 子夜歌 重疊金 等。唐宣宗大中年間,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

清明這首詩的意思,清明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問一聲牧童 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我發的是杜牧版本的,望採納謝謝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解析 清明節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乙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裡已經不是滋味 況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