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蘇東坡借這首詞表達了對誰的思念之情

2021-05-26 03:02:32 字數 5205 閱讀 3306

1樓:bv規範

這首詞表達了蘇軾、蘇轍兄弟分別的依依不捨之情,同時勸蘇軾早日退隱,實現「相約」早退的約定。

這要從這首詞創作的前一年說起,蘇軾兄弟情意甚篤,蘇軾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時,與蘇轍已徐州夜色有六年沒見面了.時至中秋,蘇軾望月思弟,生出無窮悲歡之感,故有此作.全詞以明月為線索,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人的主觀情感,生髮人生感慨,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詞中貫穿著情感與理智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後以曠達情懷收尾,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境界壯美,融抒情、寫景、說理於一爐,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2樓:

他的弟弟,子由,望採納

3樓:和風

思念的是他的弟弟蘇轍(子由)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借這首詞表達了對誰的思念之情

4樓:長得黑是健康

蘇東坡借這首詞表達了他對自己的兄弟蘇轍的戀戀不捨以及對他的思念之情。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

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問天反映執著人生,下片問月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範之作。

5樓:廢材小小怪

蘇東坡借這首詞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思念之情。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2023年)。

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蘇軾一生,推崇儒學、講究實務為主。

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

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

6樓:angleblack歌

1、蘇軾借《水調歌頭》這首詞表達了對兄弟蘇轍分別的依依不捨之情;同時勸自己早日退隱,實現「相約」早退的約定。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此詞寫於2023年中秋,此時的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子由)已經四年沒見面了。先秦有詩曰:"棠棣之花,萼胚依依。

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況蘇軾與子由政見相投,互相支援。其早年曾與子由有過"功成身退,夜雨對床"的約定。

而當時的蘇軾因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政見相左,所以自求外調知密州,引謂是仕途迷濛,有一種苦悶在心頭,是千萬句話並與由說。

3、 寫此詞的時候蘇軾在密州任職。這天晚上,蘇軾喝了一夜的酒。趁著酒興。

揮毫寫下了這不朽的名句。官場失意的詞人不道淒涼語,反說只要大家都健康地活著。雖然人隔千里。

照耀我們的還是同乙個月亮。不僅表現了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而且借月說事。

與中秋的背景非常吻合。可謂情景交融。

7樓:計興有邱婉

蘇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此詞寫於2023年中秋,此時的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子由)已經四年沒見面了.先秦有詩曰:「棠棣之花,萼胚依依.

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況蘇軾與子由政見相投,互相支援.其早年曾與子由有過「功成身退,夜雨對床」的約定.

這首詞表達了蘇軾、蘇轍兄弟分別的依依不捨之情,同時勸蘇軾早日退隱,實現「相約」早退的約定

這要從這首詞創作的前一年說起,蘇軾兄弟情意甚篤,蘇軾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時,與蘇轍已徐州夜色有六年沒見面了.時至中秋,蘇軾望月思弟,生出無窮悲歡之感,故有此作.全詞以明月為線索,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人的主觀情感,生髮人生感慨,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詞中貫穿著情感與理智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後以曠達情懷收尾,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境界壯美,融抒情、寫景、說理於一爐,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8樓:府素枝閃淑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借這首詞表達了對誰的思念之情

9樓:楊必宇

只願互相思念的人可以長長久久,即使相隔天涯,也能共享一輪明月,藉著天上的一輪月亮抒發思念之情。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10樓:apple喵喵喵喵

這首詞表達了蘇軾、蘇轍兄弟分別的依依不捨之情,同時勸蘇軾早日退隱,實現「相約」早退的約定。這要從這首詞創作的前一年說起,蘇軾兄弟情意甚篤,蘇軾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時,與蘇轍已徐州夜色有六年沒見面了。時至中秋,蘇軾望月思弟,生出無窮悲歡之感,故有此作。

全詞以明月為線索,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人的主觀情感,生髮人生感慨,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詞中貫穿著情感與理智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後以曠達情懷收尾,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境界壯美,融抒情、寫景、說理於一爐,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11樓:1天_堂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話原本來自蘇軾的《明月幾時有.>他原本是寫給自己的弟弟,中秋時節對其弟弟的思念,因為是政治原因,二人分在兩地,不能一起過節日.用這首詞倆寄託他對他弟弟的想念和希望他們在政治道路上面少點波折.

用簡單的語句訴說了自己的政治觀點和自己的無奈和心情.

12樓:下雪的憧憬

蘇轍的思念之情。

蘇轍(2023年3月18日—2023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2023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後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

宋哲宗即位後,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因上書諫事而被落職知汝州,此後連貶數處。宰相蔡京掌權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築室於許州。政和二年(2023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

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諡「文定」。

13樓:匿名使用者

對子由。

子由是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三蘇名列唐宋八大家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蘇洵和他兒子蘇軾、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論和政,他繼承了《孟子》和韓愈的議**傳統,形成自己的雄健風格,語言明暢,理反覆辨析,很有戰國縱橫家的色彩;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是其短處。

著有《嘉 集》。蘇軾(1037-1101),字子膽,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

世稱蘇東坡。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號欒城,晚號穎濱遺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薰陶和影響下,自幼博覽群書,抱負巨集偉。

宋徽宗繼位,他遇赦北歸,寓居穎昌,閉門謝客,潛心著述,過了十二年閒適而孤獨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終年七十四歲。著有《欒城集》、《欒城後集》。望採納

14樓:油條來了

蘇軾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2023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

公元2023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蘇軾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蘇軾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借這首詞表達了對誰的思念之情?

15樓:匿名使用者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賞析

賞析 復 結尾 但願人長久,千里制 共嬋娟 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 包括 自己的兄弟 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 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 世事自然中錯綜複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 的生活的嚮往,既富於哲理,又飽含感情...

蘇軾《水調歌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指什麼

嬋娟指月亮。既然自古以來就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那麼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只要他和蘇轍兄弟能夠永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能夠永遠生活在一輪明月之下,永遠彼此給對方以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精神支援,這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關於蘇軾這首詞的主題,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抒發中秋感慨,表達中秋祝願,這首詞也成為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描寫哪個節日的

中秋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 希望。嬋娟 美好的樣子。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所以這首詩也是在中秋佳節時候蘇軾所寫的詩歌。這句話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出自 宋 蘇軾 水調歌頭 描寫中秋節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